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高職教育課堂學習的現狀的相關內容,本文主要通過課堂學習的過程、學生的一個學習狀態以及通過對不同學生實施的不同的方式教學做出了詳細的闡述以及介紹,且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堂學習;過程模型課堂;學習狀態
對課堂學習過程的充分理解,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態的精確劃分,并針對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過程階段以及所處的不同的學習狀態,采取不同的策略,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一、課堂學習過程分析
在課堂“教”與“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一系列“行為”達成學習目標,老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一系列“行為”完成教學目標,相互之間通過“教學內容”緊密聯系。根據“行為心理學”理論,行為是實現目標的有意識活動。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并朝一個方向前進的內部動力,是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動機形成的條件包含兩個方面: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動機形成的內部條件主要是學習興趣,一種自我實現和成長的需要,這也是學生“自為性”發展因素;學習動機形成的外部條件主要是對“學習”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等。課堂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學習興趣的激發從內部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而后通過一系列的優化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完成相應的學習行為,從而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再通過鞏固內化行為建構自己的認知系統和形成相對應的技能,最后通過評估反饋建立一個“控制閉環”,以實現螺旋式的成長。教師的教學過程則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應。課堂學習過程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基本要素: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方式、鞏固內化以及評估反饋。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相關聯,學習興趣是學習欲望與學習動力的“泵站”,學習動機是學習目的和原生動力的起點,學習方式直接決定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鞏固內化則是形成高級職業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評估反饋既是對當前課堂學習效果的檢查反思、同時又是下一課堂學習的新的起點。課堂學習過程模型示意圖如圖1所示:
二、學生學習狀態分類
高職學生課堂學習狀態具有一定的分層特性。以“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兩個維度為基準,可以將高職學生課堂學習狀態分為四個類型:主動能力型、被動學習型、主動有限型、被動問題型,如圖2所示:1.主動能力型:學習能力較強,學習主動性較高,知識基礎較扎實,同時個人學習目標相對明確。2.被動學習型:學習能力較強,知識基礎較扎實,但學習主動性不高,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習目標失去了方向。3.主動有限型:學習能力偏弱,但學習主動性較好。學習方法是其主要問題。4.被動問題型:學習能力弱,學習主動性不足。主要問題體現在學習成就感不足。
三、不同的學習狀態類型的教學策略分析
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狀態類型與所處學習過程階段的不同,其對課堂教學的作用也會不同。1.主動能力型的學生已經形成較好的自循環體系,學習動機感強烈,學習方式與鞏固內化已有一定的方法體系,在評估反饋方面有一定的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升其學習方式與鞏固內化的效率與效果,對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與促進評估反饋方面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能進一步促進其自主性的學習態度。2.被動學習型的學生在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方面有些迷茫,而在學習方式、鞏固內化方面有一定的方法體系,在評估反饋方面欠缺一些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提高其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3.主動有限型的學生學習動機感比較強烈,學習方式與鞏固內化方面方法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情景化教學、項目化教學與實訓操作化教學,能較好地解決其學習方式與鞏固內化方面的問題。4.被動問題型的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感偏弱,學習方式與鞏固內化缺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頻次的學習成就感的促發,能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促使其往“主動有限型”轉化。
參考文獻:
[1]劉朝霞.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
[2]王林超.淺談激發學習動機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之間的關系和方法[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
[3]李曉琳.高職營銷專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
作者:段光中 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遼寧高職學報》高舉毛澤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為遼寧和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努力探索高職教育和教學理論,指導高職教育實踐,提高遼寧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