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對英語加倍重視。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從小學抓起。由于農村小學英語課時設置的限制,課外學習途徑的缺乏,教學策略引導不到位,周圍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農村孩子學好英語的道路十分艱難。為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使他們掌握好發音純正、書寫流利、能有效交際、有良好語感的英語,和城市孩子拉近距離,更為今后用好英語打下牢固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小學英語老師對教學方法有所創新,這也是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學創新;提高英語水平
小學英語作為一門比較新的課程,在農村教學中一直都沒能被重視起來,主要原因是農村英語師資相對緊缺,其次是英語教學缺乏語言環境。城市的學生是全封閉英語教學,專職教師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生活全用英語;并且利用多媒體播放英語故事、對話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模仿能力。但對于農村學校來說,這是難以實現的。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學校的投入,實現了“班班通”,配備了“點讀機”,但由于缺乏專職教師并且學校和家長不夠重視,使農村的英語教學困難重重。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想讓農村的孩子們把英語學好,我們教師就應該在教學方法上動腦筋。經過這幾年的工作經驗并借鑒其他課程教學理論,結合英語學科特點,我漸漸摸索和總結出以下方法:
一、從學校考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
小學英語師資缺乏是制約農村小學進行英語教學的瓶頸。因此,當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水平。分析農村小學師資隊伍現狀,總結農村小學英語課程開設的實踐,立足于現有師資力量的培養、提高,不是學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來再學習。
二、興趣教學是成功的方法之一。
小學生的注意和記憶的指向往往受興趣影響,因此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增強口語訓練的趣味性,在趣味學習與訓練中增強記憶力。比如,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對話內容設計有趣的呈現情境,激發學生急于學習、模仿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仿讀、跟讀甚至表演,使學生在想學、愛學的心理狀態下學英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必須讓學生得學之樂,才是正軌。”小學生頭腦中沒有明確的求知欲。只有事物本身有趣,很新鮮才能激起他們認識事物的動機。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對孩子玩的天性進行合理、科學的引導,使學生在游戲中來學習英語,學會說英語,增強他們對英語的樂趣,揭掉英語的神秘的面紗,使學生進入一種“樂于說——愿意說——敢于說——會說”的良性循環。教師可尋找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學生開口,例如,自己的家庭、見面的招呼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初學,有害羞、怕出錯等心理,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對表現積極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增強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如果發現表達有錯的學生,教師也不要馬上制止和批評,而是要予以因勢利導,啟發他們大膽開口說話。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要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
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習得英語,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為了讓學生在初級階段學好音標,學好語法,記憶一定量的詞匯,這一方式導致了課堂教學時的教師中心化,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體驗、參與、實踐、創造,才能真正在教育這一主動過程中,獲得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上課教學宜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應用綜合的教學路子。如:情景法、直接法、討論法等,只要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都可采用。培養學生實踐和參與能力。
四、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習渠道
由于農村孩子受經濟條件和地域條件的約束,孩子們沒有太多的錢來支付更多的參考資料,所以他們對于教師這個知識來源更加依賴。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把知識進行加工、總結,教師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上,善于設計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習慣,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并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律。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五、運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
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及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種表揚和獎勵的方式,比如在上課時給認真聽講的學生的書上畫上五角星,或在其額頭上貼上彩色五角星,并將每節課時英語學得好一點的學生指命為當天的小老師,并加兩顆紅五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再如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平常教學時,讓他們用所學知識分組比賽,并由教師或其他同學給予評分,這也能促使他們更加認真聽講,學習積極性更高。
六、開辟第二課堂,促使學生樂學,學以致用。
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說會的。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精心組織多種課外活動,構建課外英語學習平臺,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與氛圍。可以定期舉辦“英語角”,房間里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報刊。室外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定期更換功能,鼓勵學生在出黑板報時盡量使用英語,并且定期更換內容。
總之,事在人為。在條件欠缺的情況下只有我們教師開動腦筋,積極創造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利用一切信息資源,采用多種手段,發揮各自所長,主動探索,勇于實踐,才能讓學生的英語課充滿歡笑和活力,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也才能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師。教學方法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共同努力發揮聰明才智,把我們農村的英語教育事業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