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演者要以感情為依據來調動聲樂技巧和表演手段。《孟姜女》是一首在民歌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藝術歌曲,它不僅繼承了原本民歌的神韻,還充分表現出了聲樂藝術的表現力,它在歌詞以及主題和旋律、節奏方面對原民歌做了改變。《孟姜女》這首歌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傳統與發展。
《文藝生活》創刊與1956年,矛盾為其題寫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廳主管、湖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自創刊以來,我們竭誠為廣大藝術家、藝術工作者服務,崇尚名家,扶植新人。《文藝生活》生活前身為《文藝生活·精品故事》、《文藝生活·精品小小說》和《文藝生活·智慧幽默》。
任何表演藝術的目的都必然包含情感的傳達,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藝術美的再創造。表演者是民族聲樂藝術的主要載體,通過極具藝術感染力的歌聲和精湛的表演把作品的主旨傳達給觀眾,并在與觀眾的情感互動中升華聲樂藝術。《孟姜女》根據“孟姜女哭長城”的江蘇民歌改變而成,主要講述了秦時孟姜女與新婚丈夫生離死別、以及后來到千里之外尋夫并哭倒長城的故事。隨著時代的更迭,故事的物質承載形式也有了變化,到宋元時期被改變成了話本和戲文等傳唱和音樂形式,無論是哪種形式都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樸實的、對愛情堅貞的女子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至1990年我國的詞曲作家劉麟與王志信通過對民間故事進行篩選、選材,從而創作出了《孟姜女》這部大型的聲樂作品,這部聲樂作品從主題到創作的技法都借鑒、繼承了傳統聲樂藝術的表現手法,同時又吸收借鑒了西方的創作技巧以及思想,在我國的民族聲樂中是一部對傳統聲樂進行繼承和創新的藝術經典作品。
一、 刪減歌詞、突顯人性光輝
《孟姜女》的歌詞基本上是在原民歌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的,原來的民歌有4個句頭,12段歌詞的聯綴體,民歌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通俗易懂,通過比、興的七字四句的歌詞,向人們很生動地講述了孟姜女和其新婚丈夫的故事。劉麟在改編的過程中基本上保留了孟姜女與萬杞良的故事情節,并在民歌原有的歌詞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刪繁就簡,對其中的詞段重新剪裁,由原來的12段詞改成4段詞,改編之后的歌詞刪掉了民歌中大量的“怨”的部分,比如說“哪有人送寒衣來”,還刪掉了一些包含“小市民”氣息的歌詞,刪改后的歌詞更能凸顯孟姜女的忠貞不渝的形象,新編歌詞從春到夏,穿插著孟姜女的對丈夫的思念,孟姜女把心頭的一絲熱都縫進寒衣里,不怕風雪去尋找丈夫送寒衣,她在尋找丈夫的過程中充滿了堅韌的精神。
改編之后的《孟姜女》繼承了民歌中的七言四句的歌詞的結構形式,并且保留了其韻律特征,在此基礎上作者加進了一些現代人的思想觀念,把原歌詞中的炎熱的夏夜里蚊子的叮咬轉變加入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并且在整個歌詞里把孟姜女與丈夫之間的相互思念隱隱約約地表達了出來,再輔之“淚眼朦朧”、“何日重逢”等詞更是讓這種思念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突出了相思的主題。改編之后的歌詞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動形象,在原來民歌歌詞的基礎上更加飽含了韻味和詩意,作者通過自己的理解在改編的過程中對一些詞段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渲染,這樣一來改編之后的歌詞比原歌詞更能體現孟姜女的堅貞的形象,使主題更加的深刻、也更加貼切。
孟姜女在民間廣泛的流傳,有深厚的民間基礎,深受人們喜愛,孟姜女的形象也是為人們所熟知,這個故事蘊含著深厚的中國的傳統道德精神,這也是作者在選材時考慮的一個基礎。在改編的過程中,作者的責任是很大的,改編不是對歷史傳說進行簡單地重復或者是在其基礎上進行杜撰,而是在其基礎上對其進行再創造,再創造就包含著一種創新,作者要想改編成功僅僅熟知這個故事是不行的,還要對其深刻的社會含義進行挖掘,并對其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再通過對表現手法創新的基礎上,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學主題,最后再把現代人的一些思想和觀念融入進去,從而使舊民歌變成新歌曲,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符合人們與時俱進的審美需求。
二、 原生民歌音調的創作主題
作者在改編的過程中保留了原民歌的音調,因為它具有廣泛的影響,以原生民歌音調作為創作主題給改編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我國的小調音樂的曲調都十分流暢、委婉,并且在表達情感方面十分細膩,在這個層面上根據《孟姜女》原有的故事情節以及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變化,使改編不僅能體現原民歌中的故事情節以及孟姜女的形象,還能表達出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新和進步,表達現代人的思想和觀念。
民歌《孟姜女》是4/4拍,單樂段的結構,整個曲子總共由4個樂句組成,呈現出起承轉合的結構域特征,整體節奏十分平穩,整體結構十分嚴謹,旋律優美且多迂回、下行。作者在改編時不僅沿襲了原民歌中的主題和音調,更是沿襲了原民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特征。改編之后的歌曲的首段是其“起”,作者保留了民歌中的重要的音調,并在此基礎上將民歌原有的九度音域擴大到了十三,改編后的歌曲節奏變化有序,而且還增加了一些裝飾音和旋律,使歌曲整體變得比原民歌更加的流暢、更具魅力;第二段是主題的變體,增強了流動性;第三段是“轉”,隨著情緒的變化,從夏入秋,整個旋律從明朗到暗沉,從暖到寒;第四段借鑒了戲曲中的“搖板”部分,充分表現出了孟姜女尋夫的千辛萬苦,并把整個故事帶向了高潮,使主題進一步深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鮮明。
在改編的過程中,作者通過裝飾音和波音以及拖腔等重點的運用,使整個旋律變得豐富多彩,裝飾音可使旋律變得迂回起伏,波音則可以使旋律更加活潑、靈動,表達的情感也更細膩,拖腔是戲曲中的重要演唱手法,它是為了表現情緒而把音進行拖長。作者把這些旋律技巧運用到《孟姜女》的改編之中使整個詞曲的旋律更加暢快、增強了其流動性,表達了豐富的情感,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動形象。
三、 節奏形態十分豐富
聲樂藝術強調的是聲樂表達的藝術性,簡單來講就是聲樂表演和表現。聲樂藝術表演和表現包含重要的內容,例如聲樂表演者對聲樂作品情感的把握,與作品情感相配合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體態律動、語言和音樂完美融合的聲音,與樂聲相配合的器樂伴奏等。聲樂藝術的節奏形態也比較豐富,原民歌是以4/4拍為節奏的,改編之后的《孟姜女》則在其之后增加了十六分的休止符等多樣的節奏類型,增強了旋律的流動性,也使旋律更加婉轉。作者熟練運用了十六休止符以及換氣口的表現方法,再加上對戲曲中“搖板”和“垛板”的運用,使音樂中孟姜女的形象更加形象和具體,在塑造音樂人物形象方面有很大的效用。休止符在音樂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使旋律變得抑揚頓挫,使聲腔變得柔中有剛、圓中有方,可以讓旋律更具個性特征。“垛板”的運用則可以使旋律、節奏緊馳有度,從緊張到放松再到濃烈,垛板的運用使歌曲富有戲曲性,雖然改編后的《孟姜女》用的仍是原民歌的音調素材,但是卻比原有的民歌更加具有夸張的效果,也比原有的民歌更加具有藝術魅力和表現力。
傳統聲樂藝術作品本身就具有鮮明的傳統特色,作曲者對音樂的感悟不同,創造手法也豐富多樣,使作品呈現出多樣性特點。首先要在作品風格上下功夫,結合作品本身所蘊含的特色風情,準確地表現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創作者不能直接模仿和套用其他作品。優秀的聲樂創作者會根據自身的優勢,在原作主旨不變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形成富于獨特個性美的藝術作品。民歌《孟姜女》的最后一段,作者使用了“搖板”和“緊拉慢唱”的手法,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渲染了孟姜女頂著風雪尋夫的緊張的氣氛,使情節一步步深入,快慢有度,使矛盾沖突達到了高潮,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四、 靈活運用民族和西洋調式的轉換和調性對比
改編之前的民歌《孟姜女》采用的是單樂段的結構,五聲徵的調式,作者在改編時則在繼承民歌的原則的基礎上,又吸收借鑒了西方的調式,使歌曲結構變得豐富、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結構變得更加恢弘、內涵也更加豐富,改編之后的詞曲比原有民歌更加富有表現力和藝術魅力,深得人們的喜愛。
江蘇民歌《孟姜女》有12個樂段,以12個月為序,歌詞有著均勻的節奏,通篇采用五聲的調式,呈現出一種單調的結構體,不能不說它是一首江南民歌小調。改編之后的《孟姜女》由原來的12段變成了4段,以春夏秋冬四季為序,在音調上保持統一,通過節拍和節奏的變化,反復地進行吟唱,使整個歌曲散發出細膩、哀怨的情感,由原來的短小的并且結構十分單一的小調向復雜的、多變的、詠嘆調式轉變,整個歌曲更加具有表現力。
調性、調式在音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的合適運用可以對人物進行深刻的刻畫和情感的細膩表達。作家在改編的過程中運用轉調的手法把復雜多變的音樂內容表現了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增強了其戲劇性的藝術效果。
在我國的傳統的聲樂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單段體和套曲,對于段式結構來說,也都是由單一的樂思和簡單的歌詞以及節歌等組成。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審美水平都日益提高,原來的單一的結構和調式以及滿足不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傳統的聲樂作品要想繼續生存在豐富多彩的現代社會中,必須進行自我改進,才能不斷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作者在原民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編,增加了旋律、刪減了歌詞,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和現代人的思想觀念,使整首歌曲與時俱進,從原來的單調的結構和調式變得豐富多變,更好地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創新和開拓以及與時俱進的精神,并在此基礎上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聲樂發展道路,得到了人們的認同和喜愛。
結語
《孟姜女》的歷史故事眾人皆知,在不斷流傳的過程中被人們改編成了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在這些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就是民歌,民歌把孟姜女尋夫的故事做了很好地表達,是一首人們喜聞樂見,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的民歌。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需求的提高,以往結構單一的民歌形式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因此就被劉、王進行改編,逐漸適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與人們的審美需求相接軌,改編后的《孟姜女》的藝術特征是對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創新。
參考文獻:
[1]朱雯珺.淺析王志信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特點——以《孟姜女》為例[J]. 才智,2009(2).
[2]唐海燕.從《孟姜女》的藝術特征看傳統聲樂藝術的傳承與創新[J].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2).
[3]張光劍.藝術歌曲《孟姜女》藝術特色探析[J].歌海,2013(6).
[4]肖虹.淺析歌曲《孟姜女》的藝術表現形式[J].文教資料,2013(2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