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新聞傳播論文發表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隨著新媒體多元化的發展,傳統單一的媒體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需要創新,新媒體的到來也為傳統媒體帶來壓力,那么應該如何創新電視新聞的編輯工作呢?
關鍵詞:新聞傳播論文,新媒體時代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日益普及,對于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媒體環境中,只有不斷的開拓創新,促使電視新聞編輯多樣化發展,才能滿足觀眾不同的需求,從而獲得更多的電視新聞發展、創作空間。
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需要創新
新媒體主要是指隨著科技的發展,借助新的科技水平發展、形成的媒體形態。例如:網絡微博、移動電視、手機微信等。形式多樣的信息傳播方式,為新時期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滿足了人們工作、娛樂等各個方面的需求。與傳播方式多樣,時間、空間上更具有靈活性的新媒體相比較,電視新聞則具有較強的新聞公信力與權威性,在新聞播報深度方面也更具有優勢。而新媒體比如網絡、手機新聞等發送新聞的媒體、報社種類較多,一些缺乏確定性、未經核實的新聞消息容易散播。由此可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統的電視新聞帶來壓力、挑戰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開拓創新的契機。[1]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特點
在新聞素材的采集方面,電視新聞與新媒體具有類似的特點,均致力于采集比較熱點、新穎性較強的新聞消息。但在編輯過程中,根據各個媒體的特點與新聞消息的傳播途徑,展現給觀眾的是別樣的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中,集合觀眾的美學需求,創新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才能繼續保持電視新聞較高的收視率。
從美學角度出發,電視新聞是視聽相結合的藝術產物,由聲音、圖像、視屏、主持人的解說等相互融合而成。在豐富信息的組合下,產生了電視新聞別具一格的畫面效果。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對于其良好效果的取得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單一、程序化的編輯模式會影響到觀眾的審美效果,引起觀眾的視覺疲勞。網絡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優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將現代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結合其多樣化的特點,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的審美效果,給觀眾在獲取新聞消息的同時帶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從服務受眾的角度出發,新媒體時代創新電視新聞編輯,不僅僅是體現為新聞編輯方式的多樣化,而更重要的是滿足觀眾多樣化的新聞需求。電視新聞是為觀眾服務的,因此其編輯方式不能脫離觀眾的需求,不能與時代特色相分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新聞逐漸有了趣味性、時間上的要求。單一形式的新聞節目已經不能滿足受眾需求,受眾希望看到對新聞多角度、更深層次地報道。如2014 年10 月10 號上午,在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由漯河市環保局組織開展了的環境應急演練。受眾不僅希望了解到最新的進行情況,更希望看到真實的畫面及救援現場的實際情況。針對當今社會存在的具體情況,受眾也要對事件開展的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從中獲得啟發。由此可見,新聞編輯多樣化不僅能夠讓受眾將觀看新聞作為一種藝術享受,更能為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提供一種幫助。[2]
三、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
1、電視新聞編輯要善于思維創新
創新思維決定了創新能力與創新方式。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在閑暇之余更多的希望從電視新聞中獲取最新、最快、最為準確的新聞消息。加之互聯網、手機微信、微博的普及,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逐漸多元化與多樣化。只有創新電視新聞編輯的思路,才能編輯出更多的富有創意的電視新聞節目,這是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基礎。
在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進行思維創新,能夠多角度全方位,以獨特的視角思考、發現問題,客觀、正確、及時的報道新聞消息。只有用創新思維從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才能以較寬的視野,瞄準“條線采編”的盲點,對于同一則消息報到出別樣的特點。在各個行業、社會關系的交匯處發展問題,創造出具有特色、吸引人們眼球的獨家新聞。如近年來浙江衛視陸續推出的《中國式過馬路》、《尋找身邊的雷鋒》等新聞節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充分體現了在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電視新聞編輯要精于編排創新
新聞編排是新聞制作、編輯的重要?逐與組成部分。在新媒體時代,要充分發揮現代高科技的作用,在處理好新聞解釋、評析、報道消息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編排手段,提高電視新聞的效果與吸引力。
第一,在編輯思路與播出方式上進行創新。如可以將現場與背景,正反相結合,提高電視新聞的立體化與豐富性。第二,在編排的過程中,采用對比式編排、穿插式編排手法,如可以將長短消息、新聞報道與評價等相結合,會使電視新聞產生形象化與生動化的效果。在 2013 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浙江衛視經過認真策劃、充分準備、篩選信息、梳理選題,先后推出《首席新觀察》、《@全國兩會》、《兩會好聲音》、《兩會在現場》等六個特色版塊,涵蓋消息、特寫、評論等多種節目形態,對大會的開閉幕式、新聞發布會等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同時全面生動地反映了浙江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心聲,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3]
在新媒體時代,創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使電視新聞質量的提高與方式的多樣化是科學技術進步,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電視新聞企業增強行業競爭的必然選擇。[4]只有在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思維的基礎上,進行編排格式的創新,才能使電視新聞一如既往的保持較高的收視率,繼續贏得觀眾朋友對其的持續關注。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人們關注新聞不僅僅是獲取新聞資訊,在通過電視新聞獲取消息的同時亦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所以,在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進行編排、思維的創新,增強電視新聞的藝術美感,有利于提高受眾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程度。
推薦期刊:《新聞與傳播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寧波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發表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研究成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