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城市園林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和目前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今后可采取的防治措施。我們提出主要以物理防治、栽培措施和化學防治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防治措施,來切實加強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期建立生態綜合管理體系,創造一個良好的園林生態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園林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措施,生態園林
一、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概述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以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為基礎,是以研究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為主要內容的一門科學。它是以園林植物為對象,研究園林植物病蟲害的診斷、識別、發生規律、調查測報和綜合防治理論與技術的科學。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園林綠化在人們生活中也日益重要。但是在這些花草樹木的生長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害,使城市綠化樹種、風景林等林木大片衰敗或死亡,從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二、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園林綠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園林植物不僅能創造適宜于人類生存的優美環境,而且還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然而,這些花草樹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襲擊,園林植物病蟲害即是一種極為普遍的自然災害。一般情況下,病害和蟲害常導致花草、樹木生長不良,葉、花、果‘莖、根出現壞死斑,或發生畸形、凋萎、腐爛以及形態殘缺不全、落葉和根腐等現象,降低了花木的質量,使其失去觀賞價值、綠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有些病蟲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種逐年退化,終至全部毀種,或使城市綠化樹種、風景林等林木大片衰敗或死亡,從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觀賞植物需求量劇增,加上現有森林資源日益耗損,深感花卉資源和森林資源不足。因而,掌握和貫徹防治病蟲害理論與技術措施,是提高園林植物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重要保證。
三、當前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一)引進的植物品種單一,外來有害生物不斷入侵
九十年代以來,城市引進的草坪植物多為禾草類(早熟禾、黑麥草、高羊茅)和白三葉草,行道樹主要是白蠟,缺乏本地原產的鄉土植物。這種人工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植物與環境、植物與植食者(包括多種生物)和天敵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關系很難建立起來。這個時期,剛入侵的病蟲害由于缺乏生態系統中生物與非生物因素的制約,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條件,就會在這些充沛而且連續的植物食料上迅速生長繁殖,造成大發生。
(二)防治手段單一
目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化學農藥,化學防治以其見效快的優勢往往成為唯一選擇。但化學防治存在許多弊端,使用不當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環境,造成藥害。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農藥,會使某些害蟲、病原菌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越來越困難。
(三)園林植物生長環境日趨惡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行道樹、街頭綠地中的花卉、樹木,往往會受到下水道、煤氣管道、電線電纜等諸多地下設施的影響,汽車尾氣和工廠排放的有毒氣體或廢水也時刻影響著植物生長,園林竹屋生長環境惡化,給病蟲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園林管理、防治部門專業技術力量薄弱
無專業技術植保人員,不合理使用農藥,防治方法不當
(五)行政管理缺乏依據
林業主管部門和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分別負責森林植物和園林植物的具體工作,這樣,就產生了國家法規與地方具體情況的差異,使城市調運的園林植物沒有經過檢疫。
(六)病蟲害的測報不及時準確
園林部門沒有獨立的園林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機構,病蟲害測報不及時,不夠準確,不能及時、有效的對病蟲害進行除治。
(七)防治責任不確定、除治不到位
許多樹木出現病蟲害時,找不到明確的防治責任人,病蟲害發生時沒有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除治方式和手段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使病蟲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四、防治措施
城市園林植物常見的病蟲害防治的主要途徑措施有植物選擇、綠地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藥劑防治。其中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劑防治是城市園林植物應用最普遍的方法。
(一)嚴格選擇健康植物
在自然條件下,植物病蟲害分布有一定的區域性。但在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中,由于苗木從不同地區調運,人為地將一些危險性病蟲害在地域間傳播,給城市園林綠化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綠化施工前應嚴格選擇植物,嚴格選擇無病蟲害的健康苗木,在綠化施工中發現病蟲害時,立即采取措施,徹底消滅。
(二)栽培措施
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防止病蟲害發生,有利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抑制或減少病原物的來源。
1、選用綠化樹種與合理搭配。很多病蟲害都是在同品種植物間傳播,若同種植物片植面積大就會加重一些病蟲害的蔓延,植物種類多、同種植物片植面積小,則病蟲因食物出現“斷層”而無法傳播,有一定防治效果。
2、合理施肥和灌水。使用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以減少侵染源;使用無機肥料,要注意各元素間的平衡,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正確澆水的方法、次數、水量和時間可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逆性。
(三)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蟲的發生和為害在很大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較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越冬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四)適地適樹和園林植物的多樣性
采用常綠落葉結合的方法將草坪、地被植物、喬灌木復層種植,通過科學地搭配樹種,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結構,充分發揮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促進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提高植物對病蟲危害的自我調控能力。
(五)清潔園圃
多數病蟲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苗圃內的枯枝落葉或雜草中越冬,因此在冬季將園圃內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徹底清除銷毀,改善衛生狀況,可以大大地減少各種病蟲源。許多雜草是植物病害的野生寄主,如前車草等雜草是根結線蟲的野生寄主。雜草叢生還提高了小氣候的濕度,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
(六)樹干涂白
樹干涂白不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樹木的凍害、日灼,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破壞病蟲的越冬場所,殺死樹皮里越冬的螨類、蚧類等,還能阻止翌年天牛成蟲產卵,起到既防凍又殺蟲的雙重作用。
(七)以蟲治蟲和以鳥治蟲
通過保護和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敵來防治害蟲,如利用土耳其扁谷盜防治柏小蠹;利用紅緣瓢蟲防治草履蚧等等。
保護和利用益鳥來防治害蟲,如利用啄木鳥防治雙條杉天牛;利用灰喜鵲防治松毛蟲。
(八)物理防治
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通過熱處理、機械阻隔和射線輻照等方法進行防治。如早春地膜覆蓋可大幅度減輕葉部病害的發生。覆膜后阻隔了病菌傳播,同時土溫升高、濕度加大,可加速病株的腐爛,減少侵染源。其次采用簡單的人工捕殺法、誘殺法(燈光誘殺、毒餌誘殺、色板誘殺等)。
(九)化學防治
化學方法簡單、見效快。在城市綠化管理中,化學防治病蟲害要注意選用選擇性強、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通過改變施藥方式、減少用藥次數,同時還要與其它防治方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化學防治的優越性,減少其毒副作用。
(十)抓住有利于施藥的氣象條件,氣象的變化直接影響農藥的使用效果
就溫度而言,大多數農藥適宜的施藥溫度是20度到30度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一般應選擇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15時以后的晴天時間施藥。降雨對農藥的使用效果影響較大,雨水可沖淡、沖刷掉葉面上的藥劑,如噴藥后24h內下雨需要重新噴藥。
結語
城市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在保持整個城市的生態平衡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生態措施,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科學地運用多種防治手段綜合治理,才能從根本上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與為害,保障城市園林綠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方浩,郭建英,王德輝.中國外來入侵生物的危害與管理對策[J].生物多樣性,2002,10(1):119-125.
[2]徐公天.我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02,(1):48-51.
[3]王大平.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J].渝西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58-6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