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目前,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飛速發展,高校要充分重視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堅持以思政課程為核心,完善育人模式;以校園建設為基礎,營造育人氛圍;以社會實踐為重點,增強育人實效;以宣傳陣地為媒介,豐富育人手段。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引言
理想信念指在一定時期內,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對自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的追求與向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實踐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現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大多是健康積極的,但是由于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深入,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為共產主義理想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所創造的優秀文化,蘊含了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是高校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視紅色文化,拓展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提升育人效果。
二、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價值
(一)豐富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
中國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生動記載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奮斗的奮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催人奮進的建設史,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堅貞崇高的理想和至死不渝的信念,這是高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既可以作為思政課程教學的內容,走進教材,走進課堂,通過教師的講授和分享,增加思政課程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能作為第二課堂的內容,走進活動,走進實踐,通過直觀感受和體驗,堅定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信仰。
(二)指明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
紅色文化大致可以分為3個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不管是哪個時期,都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蘊含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追求和對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鄧小平同志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因此,依托紅色文化教育,能無聲無息地幫助學生堅定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信念,明確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確方向。
(三)推進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踐行
紅色文化豐富了理想信念的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理論說教為主,內容、形式比較單一,針對性和實效性都不是很強,而紅色文化內涵豐富、直觀生動,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通過紅色物質文化和紅色文化活動,能夠打破傳統枯燥的禁錮,讓學生直觀看到、聽到、摸到,將課本上、課堂上抽象的、遙遠的理想信念變得具體實際,增強學生的政治、情感、思想認同。同時,紅色文化促進了理想信念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正確的理想信念,可以通過紅色文化活動找到實踐的落腳點。
三、紅色文化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體路徑
(一)以思政課程為核心,完善育人模式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通過豐富思政教師紅色資源知識儲備、注重紅色資源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等,促進紅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完善高校的育人模式。
豐富教師紅色資源知識儲備,打造一支能講、會講、善講紅色故事的優秀思政教師隊伍。大學思政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新穎的教學手段,其中具備豐富紅色資源知識儲備,能講、會講、善講紅色故事就是法寶之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鮮活的紅色人物、紅色事跡、紅色實物,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故事性、生動性、形象性、思想性,使學生在體驗中,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注重紅色資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形成一種能傳承紅色精神的思政教學方法。運用紅色資源進行課程教學,除了用于教育內容之外,還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盲點、社會現實熱點、課程教學難點,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紅色教育基地上課學習,使學生深刻領會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和現實意義,促進知行合一。
(二)以校園建設為基礎,營造育人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在校園中創設濃厚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滋潤學生心靈,幫助學生內化紅色精神,提高思想覺悟。
挖掘本地本校紅色資源,建設校園紅色文化建筑。校園文化建筑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是學校文化的導向和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發展歷史和專業特色,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通過建造人物雕像、塑造歷史場景、展示紅色經典等方法,呈現紅色文化精神內涵,讓學生身處其中,陶冶情操,逐漸崇尚真善美,傳承紅色精神。
積極開展紅色主題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重大節日和重大紀念日,如“五四青年節”“三月學雷鋒”“建軍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高校要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讓學生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同時,要定期舉行校園紅歌比賽、黨團知識競賽、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紅色觀影、紅色文化講座、紅色宣講團等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無聲無息地學習紅色文化知識,領會紅色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進而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以社會實踐為重點,增強育人實效
“從本質上說,紅色文化是一種精神存在。只有通過人們的實踐,才能轉化為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力量。而只有在轉化為物質力量,并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時,才能形成文化軟實力,成為讓更多人主動接受、讓更多的國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應該落實到實踐活動。
推薦閱讀:初中教育方面課題申報方向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