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師是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崗位職業能力,從事建筑工程生產一線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從事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筑工程現場的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能力。該職業資格共分三級:助理建筑工程師、建筑工程師、高級建筑工程師。
建筑工程師評職范文:
摘 要:本文中的工程外觀造型獨特新穎,是一座綜合性公共建筑。作為基礎施工,基坑工程非常復雜,深度在3.5~9.5m之間呈臺階式分布,深、淺基坑相互交錯,施工難度大;本文主要提出了對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技術進行了優化的工程思想。
關鍵詞: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施工方法
1、工程概況
該工程建筑面積約60808m2。地下一層、地上4層,局部六層。基礎形式為獨立樁承2臺及倒樁承臺筏板基礎,基坑面積約7500m2,為半地下室結構,呈扇型布置。本工程室內±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高程89.5m,現場場區自然地面標高為90m,基坑底板、承臺底標高為-6m、-7m、-9m,淺基坑承臺底標高為-3.50m,基坑開挖深度在7~9.5m之間,深淺基坑高差在4.5~6.5m。
[論文摘要]:隨著建筑向體量大型化和結構功能多樣化方向發展,超長(即超過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結構、主樓裙房式結構或體形不規則結構不斷出現,特別是對地下防水有要求的建筑物,要求結構不留變形縫,這就要求在結構設計中,設計者必須認真對待由于超長給結構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增大結構伸縮縫間距或者是不設置伸縮縫時,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還有對長度較長、面積較大帶地下室的高層板式樓宇等建筑物,以及獨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據設計規范要求設置了沉降或伸縮后澆帶。
關鍵詞:后澆帶,設計,施工
一,后澆帶的設計
當建筑結構的平面尺寸超過混凝土規范規定的伸縮縫最大間距(混凝土規范第9.1.1條)時,可考慮采用施工后澆帶的方法來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但一般地上結構由于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伸縮縫最大間距不宜超過混凝土規范限值過多,同時應注意加強屋面保溫隔熱,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墻外保溫,并適當提高外縱墻、山墻、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縱向鋼筋配筋率。當地上結構由于抗震設計需要而設置了防震縫時,伸縮縫寬度應滿足防震縫寬度的要求。地下室結構超長的情況較為常見,除地下室頂板和處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墻受溫度變化影響相對較大外,地下室內部和基礎結構在使用階段受室內外溫度變化影響較小,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混凝土收縮應力對結構的影響。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尤其是軟基處理,對建筑工程軟土地基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舉例并提出相應的一些軟土地基處理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軟土地基,地基基礎,巖土加固,地基處理
引言
軟土在我國分布廣泛,特別是像南方等地區。湖南位置地處南方,除個別地段外,大多處于平原水網地帶,地下水位高,表層地質層次沉積年代早,結構松軟,含水量高,變形大,多為軟土地基, 軟土具有天然強度低、壓縮性高、透水性小、固結時間長、流變特性顯著等特點這決定了,需要處理的軟基路段多。這對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軟土地基上的構筑物常常會出現沉降過大、承載力不足等問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