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下內容將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
1、前言
近年來,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不斷加強,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預算管理體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但是,目前的財務管理,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就此作如下論述。
2、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方面的問題
1.專項資金的管理。專項資金是指定用途、專款專用、單純核算的預算資金。目前,專項資金管理在體制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大了財政負擔,削弱了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
2.預算外資金的管理。預算外資金是從財政預算資金中分離出來的,但在分流收入的同時,并沒有相應地分流財政支出,于是出現了原由財政供給的項目照樣供養的狀況。這不論從財政資金供需平衡理論還是從實踐看,都必然導致預算內資金緊,預算外資金松的問題。
(二)制度不健全
1.專項資金的管理。一是把關不嚴,供應范圍過寬。由于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在核撥專項資金前,項目缺乏必要的論證,使得資金和應辦的項目脫節,幾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專項經費,缺少“度”的限定。二是資金分配存在嚴重的隨意性。“會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況,帶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稅制財政體制的施行,同時,也給擠占挪用專項資金以可乘之機。
2.往來款項的管理。據調查,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款項賬面余額占流動資產50%以上,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呆賬、壞賬。主要表現在采購財產物資商品的預付貨款因不及時清算或貸款擔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壞賬。單位求償未果形成呆賬,而直接責任人得不到相應的懲罰。
3.年終清理結算和財務結賬。年度終了,對全部會計核算進行清理結算和賬務結賬是編報年度決算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單位決算報表準確、真實、完整的一項基礎工作。突出表現在:單位財務沒有及時清理結算,往來款項往往由于跨年度責任不清,而形成呆賬壞賬。
(三)制度執行不力
1.對資金的管理。一是職工借用公款沒有及時催收形成呆賬;二是對有償資金不及時清算形成壞賬。
2.對原始票據的管理。近年來,對原始憑證的管理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原始票據記載的內容、信息失真,甚至出現了“假冒偽劣”的數據。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加強原始票據的管理。
3.應繳款項的管理。實際工作中,單位的應激款項管理不夠規范,使用上比較混亂,使其大部分游離于財政監督之外,亂支亂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腐敗行為的發生。
4.年終清理結算和財務結賬。一是會計部門和財產管理部門沒有按有關規定,對各項物資進行清理盤點,致使盤盈、盤虧資產不能及時查明原因,按規定作出處理,調整財務,從而導致賬實不符。二是沒有按規定進行年終結賬。
(四)資產管理有漏洞
財產物資處理不及時結算形成呆壞賬。有的單位把閑置的設備物資作價劃給企業、其他單位,或把庫存物資以賒銷形式出售,事后不及時清理、結算,長期掛在應收款賬戶上,日久形成呆賬。為了有效地制止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款項的不規范行為,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財政部門必須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款項及資產的管理監督。
3、對策和建議
(一)體制改革方面
1.實行分類管理。目前,財政專項資金必須實行“分類管理,專款專用,統一決算”的管理模式。根據不同類別,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將預算編制與本單位事業發展計劃緊密結合,保證預算內容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要堅持嚴肅性、權威性和約束性,確保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事后考核和分析。
2.嚴格履行借款合同。今后行政事業單位之間,一般不應發生借款業務,特殊情況需要借款的,應履行借款合同,依法借貸。
3.明確預算外資金的性質,徹底打破兩權不變的格局。國務院《決策》已明確指出:“預算外資金是財政性資金,不是部門和單位自有資金,必須納入財政管理。”這就使擴大財政收入規模,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成為可能。
4.逐步實行票款分離制度,從源頭上堵塞漏洞,防范腐敗。實行票款分離制度,就是實行“立項、收費、支出、稽查”諸權分離機制,執法單位有權開票,無權收費。必須嚴格按規定上繳,實行“票款分離”、“收支兩條線”管理。這樣,使應繳款項由暗處擺到明處,有利于控制不合理支出,同時也為財務檢查、審計工作提供便利,為清理整頓行政事業單位非法收入奠定基礎,更有利于加強財務管理,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二)建章立制,嚴格執行
1.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一是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強經費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職責等。二是單項的管理制度,如加強辦公費、會議費、交通費等管理制度。三是相關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車輛管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2.嚴格經費支出管理,杜絕揮霍浪費現象。第一,建立嚴格的經費開支審批制度。對于每項開支,都必須嚴格按規定的權限審批后方可報銷。第二,制定嚴格的經費開支報銷程序。每一筆開支都必須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據,并附有關批件,由經辦人員負責簽字,財務人員審核,領導審批后才能予以報銷。第三,統籌安排使用各項經費。第四,加強經費開支的事前監督。第五,健全單位財產物資的管理。
3.對原始票據報銷傳遞程序的管理。一是由經濟業務發生的經手人、科室負責人先審核簽字,說明此經濟業務確實發生;二是由分管各單位經手人根據要求填好報銷單,送財務人就原始憑證是否符合財務制度,是否符合開支范圍等進行審核。
4.規范年終清理結算和財務結賬。為保證單位進行清理結算和財務決算報表準確、真實、完整,年終清理結算和結賬應做到:(1)單位內部必須建立嚴格的內部財物管理制度,責任到人,建立健全賬簿記錄,做好會計基礎數據的建檔立制工作。(2)嚴格按照財務制度的規定,于年終結賬前,對單位的各種暫存、暫付、借入、借出的往來款項,需嚴格按照“嚴格控制、及時清理”的原則,分類清理。同時,將應當轉作各項收入或各項支出的往來款項,及時轉入各有關賬戶,編入本年決算。
(三)加強監督,責任到人
1.改革資金的分配方式,加強監督檢查。當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一方面許多單位對預算外的資金的性質還存在著不正確的認識和對待,不積極的向財政專戶上繳預算外資金收入,有的甚至私設帳外帳,隱瞞收入,坐收坐支,甚至違規收入,擾亂了財經秩序,滋生了腐敗。而另一方面對預算外資金的內容、性質、收支范圍、征收體制,管理模式都缺乏明確的規定,難以實行依法管理。所以,應當對預算外資金加強管理,完善預算外的管理規定。
2.開展財務活動分析,提高經費管理水平。對一定時期的各項財務活動及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通過分析,改進和完善財務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對于一些特殊情況和問題,還要不定期地開展專題分析,及時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
3.加大對應收、應付款項的清理力度。根據賬面的往來款項余額,要有組織會計人員和相關責任人查清債權發生的時間和事由,與債務人對賬,發出催款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歸還。
4.查處應收賬款業務處理中的不正之風和違規行為。
5.依法確認壞賬損失并及時核銷。財政部門要堅持對歷史負責,對會計信息真實性負責的態度,完善對壞賬損失的審批處理程序。
(四)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
一是在財務隊伍中普及法律知識,強化財會人員的法律責任;二是加強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三是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水平;四是實現會計電算化;五是加強培訓,抓好繼續教育;六是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客觀上要求財會人員樹立新觀念。各單位要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強化對人的激勵和約束,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提高財會人員整體素質的根本保證。
4、結尾
本文以上內容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根據作者經驗提出了應采取的對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參考文獻】
[1]《財務管理》宋建平等,電子工業出版社
[2]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研究》朱遠群等,湖南人民出版社
[3] 《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研究》黃曉清等,經濟科學出版社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