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合作既是世界文明的發展大道,也是展示區域形象的鮮明標志。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加強開放合作,已成為提升區域綜合競爭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必由之路。
推薦閱讀:《經濟與管理評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
習近平同志在寫給第十二屆東北亞博覽會的賀信中深刻指出,要“著眼長遠,搶抓機遇,積極開展發展戰略對接,建設開放型區域經濟,不斷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這一重要論述為我省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吉林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緊緊圍繞開放型吉林經濟建設,不斷完善對外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推動吉林成為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生力軍。
東北亞區域合作面臨重大機遇。東北亞地區由中、俄、蒙、日、韓、朝等6個國家構成,人口眾多,占全球人口23%,經濟實力雄厚,區域生產總值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9%。東北亞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充足的資本和人力資源。東北亞各國經濟發展階段、發展模式和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具特色、各有優勢,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目前,在錯綜復雜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中,東北亞局勢總體穩定向好,這給我省發展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國東北地區地處東北亞腹地,我省更是區域優勢明顯。我省與俄羅斯和朝鮮接壤,地處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加之長吉圖開發開放國家戰略的強力支撐,造就了走向世界的廣闊舞臺,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我省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重要的邊境省份,同時,也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和人文科教大省。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吉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當前正奮進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途中。
開放合作仍是制約我省發展的短板。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視察東北時指出開放合作是制約東北發展的短板之一。必須承認,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開放進展不快、步伐不大,缺乏東北地區協同開放合力,融入東北亞區域合作大格局尚未形成;開放合作意識不強,受傳統的農耕文化和計劃經濟體制機制慣性的影響,老守田園,固守“一切靠自己,萬事不求人”的思想觀念,思想格局不大,缺乏尋求國際合作、區域合作和東北內部合作的主動性。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各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合作是最好的選擇。我省地處內陸不靠海客觀上是“短”,但合作能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維,通過借力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搶抓東北亞區域合作戰略機遇。當前吉林發展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挑戰,轉型發展依然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另一方面也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東北亞區域合作新機遇。我們必須敏銳觀察東北亞各國發展新動向,跟進國家戰略,把吉林經濟社會的發展置于廣闊的國際空間來謀劃,以搶抓戰略機遇對沖不利因素,在國家開放發展大局中主動先行,積極與東北亞各國各地區開展各領域、深層次合作,不斷獲得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源要素、市場機遇和先進經驗,以開放合作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搭建好區域合作平臺。要積極開展發展戰略對接,精心辦好重大展會和投資促進活動。以提升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為方向,精心辦好中外知名企業吉林行、東北亞博覽會、汽博會、農博會、吉商返鄉發展大會等重大投資貿易促進活動。密切與東北亞區域各國、各地區優質企業聯系,深入實施重大招商項目制度,積極開展“小規模、點對點”的招商活動,促進引進項目盡快轉化為有效投資。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提升外資質量和水平。加強引資引技引智結合,鼓勵跨國公司在吉林設立研發中心、區域總部、結算中心等。加大內外資企業產業關聯和技術交流,增強“溢出效應”,更好發揮外資對我省產業優化升級的帶動作用。大力推動小多邊合作、次區域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搭建綜合性境外貿易投資促進平臺,推動更多實實在在的項目落地實施。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大力推進國別合作園區建設。利用好長春高新區、中新吉林食品區等12個國家級開發區平臺,重點推動中德、中韓、中日、中新企業“技術+資本+市場”合作,鼓勵建設世界級產業園區。推進中外合作示范區、綜合保稅區、高端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先導區、生態文明引領區特色發展。積極推進中韓、中俄、中德等合作園區建設,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聚集到老工業基地。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突出抓好營商環境建設。以優化“開放生態”為目標,完善全省對外開放工作的體制機制,樹立吉林開放合作新形象。堅持以增強市場主體和群眾滿意度為標準,加快打造“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政策最好、審批最少、手續最簡、成本最低、服務最優、辦事最暢、效率最高”的最佳投資地和最優營商環境省份。研究出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法規政策體系,提高財稅、金融、產業政策與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投資合作政策的協調性。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帶頭守諾重諾踐諾,確保投資協議履約、政策服務兌現。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圍繞“絲路吉林”建設,重點提升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雙帶”(沿中蒙俄和沿圖們江鴨綠江“兩個開發開放經濟帶”)為依托,北拓東聯,搭建對外開放“新平臺”,加快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構建“海陸空”通道。海上是“借港出海”。陸路是暢通中蒙俄大通道、中日韓大通道,強化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設。暢通“長滿歐”和“長琿歐”運輸,支持中歐班列加快發展,拓展“長滿歐”班列業務,變物流通道為經濟走廊。空中是拓展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功能,有序開辟面向東北亞的國際航線,增加通往沿線國家(地區)的直飛航班,打造“空中絲綢之路”。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增強各級領導干部開放意識。著力提升組織和發展開放型經濟、把握國際規則國際慣例等能力。加大開放型人才培訓,推進在重點開放領域建立政產研學用協同聯盟,培養一批開放型經濟領軍企業、領軍人物。探索建立投資促進容錯機制,鼓勵和支持招商干部大膽創新、勇于擔當、激情干事。
建設開放型吉林經濟,要強化開放“軟力量”建設。開展全省開放競爭力評價和投資軟環境暗訪,加快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抓好“放管服”工作,健全招商引資項目“綠色通道”,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東北亞區域市場、資本、技術流動。樹立法治思維、法治理念,依法辦事,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突出教育、科技和社會機構、工商企業的國際化建設,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傳播立體多彩的開放吉林,全面提升我省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