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自民間,其對利潤最大化有著更為強烈的追求,如果沒有健全的監管機制進行有效監管,民營銀行往往會因風險問題而陷入失敗,下面小編推薦優秀經濟論文。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民營銀行這一新鮮血液,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金融領域遭到了外資銀行的嚴重沖擊。隨著2013年7月國務院“金融國十條”的發布以及2014年“兩會”的召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有了新的期盼,民營銀行再一次被推向風口浪尖。民營銀行在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提高社會資本利用效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民營銀行的發展使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呈現出新的活力。
關鍵詞:民間資本;民營銀行;金融國十條;金融體制改革;存款保險制度
一、民營銀行的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越來越成為經濟增長的亮點和支柱,民營銀行這一新興機構便應運而生了,可究竟什么才是民營銀行呢?目前學術界有產權結構論、資產結構論和治理結構論三個觀點,它們分別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民營銀行的特征。我國著名金融學家曾康霖教授則認為,民營銀行是相對于國有銀行而言的,只要一個銀行的產權為民間所有,由經理層獨立自主運營,自負盈虧,以盈利為目的,資產的所有者享有對凈利潤的分配權,這樣的銀行就是民營銀行。顯然,對民營銀行的界定不能單從某一個側面進行描述,產權結構、資產結構和治理結構三者之間本身就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將三者區別開來看待本身就是極其不合理的。在對民營銀行進行界定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明確民營銀行有著民資控股、自主經營、自主管理、自負盈虧的典型特征。
二、中國發展民營銀行的現狀分析
1.中國發展民營銀行具有現實的可能性。(1)我國民營企業普遍熱衷于進軍銀行領域。數據顯示,我國16家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中國500強中有268家制造企業,其利潤總和不及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57%。由此可知,實體經濟的利潤遠不及銀行豐厚,在利益的刺激下,擁有雄厚資金的民營企業進軍銀行領域的期望心理就會與日俱增,也就不存在中國發展民營銀行缺乏發起人的尷尬境遇,同時也為民營銀行提供堅實的發展后勁。
(2)政府逐漸放寬發起人限制,政策清晰度越來越高。可以說“金融國十條”的出臺為中國民營銀行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盡管我國在金融領域對民營銀行的呼聲從未間斷,但一直苦于缺乏實質性的政策支持,“金融國十條”不僅為發展民營銀行掃除了相關障礙,而且它從側面證明了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條件正日趨成熟,中國民營銀行的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3)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有成功發展民營銀行的先例,能為我國政府和民營企業提供相關經驗。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比較成功的民營銀行發展模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美國社區銀行模式,美國的社區銀行資產總額較少,主要服務于社區和中小企業;二是日本地方銀行模式,主要為其所在地周圍一個或幾個縣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三是德國合作銀行模式,該模式可以有效分散和規避風險,由民營企業合作出資的合作集團銀行可以為其發展提供統一的業務平臺;四是英國的零售銀行模式,民營銀行在支付、存款和消費信貸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民營銀行在結合本國實際的同時,可以借鑒這些成功模式的經驗。
2.中國發展民營銀行具有充分的必要性。(1)發展民營銀行是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途徑。目前中國99%的企業是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不僅大大促進了經濟的增長,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弱勢地位也是不言自明的,國有商業銀行及其他大型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成本高、信用要求高,而與之相對的是,中小企業貸款額度小,經營缺乏透明度,其財務信息并不能被大型金融機構的經理人所接受,因此,中小企業要想在貸款方面得到它們的支持是相當困難的。但以中小銀行為主的民營銀行成本較低,運作靈活,能有效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解決當前中國現實的“兩多兩難”(民間資本多,投資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問題,真正架起投資融資的橋梁,一方面使得大量的民間資本能夠發揮作用,物有所值;另一方面幫助中小企業打破融資難困境,為創業者和創業公司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發展民營銀行有利于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不斷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核心功能就是把儲蓄高效率的分配到最有回報的投資里面,進行最優的資本配置。有效發揮這一功能的關鍵就是保證金融市場有著公平的競爭環境,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發展民營銀行有利于打破國有銀行在銀行業中一統天下的壟斷格局,對國有銀行形成一定的威脅,迫使國有銀行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完善自身的運行機制,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周到和貼心的金融服務。
(3)發展民營銀行可以提高民營資本的利用效率,動員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促進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多元化,有利于構建和完善健康的多層次的銀行體系。我國民間資本數量龐大,數據顯示,僅浙江省的民間資本已達5000多億元,其中一大部分因缺少投資途徑而以存款的形式滯留在銀行。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亟缺資金支持,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很高,二者的矛盾使得民間半公開甚至是地下金融市場有了發展的空隙,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競爭秩序,。發展民營銀行一方面有利于抵制非法金融活動,另一方面使得地下金融所蘊涵的巨大能量能夠得到充分釋放,促進資金投向結構的多元化、合理化,帶動國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4)發展民營銀行可以更好的應對國內外外資金融結構的競爭和挑戰。中國自加入WTO以來,外資銀行不斷涌入,包括匯豐、花旗、東亞等在內的9家外資銀行取得了法人資格,。在這一過程中,國有銀行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治理結構不健全、不良資產和壞賬損失過高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國有銀行在應對沖擊時顯得抵抗力不足。而完全自主的民營銀行卻能夠迅速定位自己的細分市場,吸收民間資本,填補國內金融業存在的市場空隙,有效參與金融市場競爭,從而減輕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的沖擊,增強我國金融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中國發展民營銀行存在巨大的挑戰性。(1)配套政策不夠完善,政府角色難以改變。中國銀行業體系不斷改革,形成了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多元化商業銀行體系結構,但銀行體制改革仍然是滯后的,高度的壟斷性特征依然存在。雖然我國的《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沒有對民營銀行的組建設置任何障礙,但涉及金融安全的銀行領域改革總是十分敏感和謹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一方面體現在缺乏存款保險機制和破產退出機制,另一方面體現在缺乏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認同和支持。在30多年的改革實踐中,政府在銀行領域始終處于支配地位,政府角色的轉變是發展民營銀行的又一難題,減少政府的行政性干預是建立公平的市場秩序的關鍵。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期刊 《中國經濟景氣月報》
《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九個版塊:經濟述評、最新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趨勢圖、主要經濟指標時間序列、地區經濟概覽、行業經濟概覽、經濟景氣監測、財經要聞和統計方法制度解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