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不斷增長,境外投資財務風險也隨之不斷提升,因此,強化投資財務風險管理,對促進國有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了目前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風險的種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風險管控的對策。
《投資北京》(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面向國內外投資機構、政府、企業的主流經濟類月刊。舉世矚目的“新北京、新奧運”戰略的實施,以及京津冀地區經濟一體化商圈的形成,使北京成為投資創業的樂園和財富的沃土。《投資北京》雜志關注北京當前的投資熱點話題,解讀、調查熱點經濟現象,把握財富脈動。
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快,我國國有企業也逐漸實施“走出去”戰略。目前,從我國境外投資來看,國有企業無論是規模上還是資金數量上都占據著主體地位,尤其一些重要領域,更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雖然目前境外投資風險較大,但機遇與挑戰共存。由于境外投資目前相對國內而言,還是一種較為新鮮的事物,缺少境外投資經驗也是限制國有企業境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國有企業境外投資還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
1 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風險的種類
1.1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于國有企業在境外進行融資或因為融資而引發的債務,從而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狀況產生惡化,誘導國有企業產生財務危機。流動性風險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國有企業的資金風險以及國有企業在境外的項目公司風險。
一方面,從國有企業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在境外發展過程中涉及企業的兼并與收購等財務支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有企業的財務負擔,容易導致國有企業形成高負債資本結構,從而讓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在一些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國有企業中,任何一項兼并以及收購行為都可能引發企業在資金系統方面的崩潰。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由于在境外投資過程中需要支付大量資金,如企業資金緊張,必然會導致借貸行為的產生,而借貸利息或定向增發等股權稀釋行為也進一步拉大了國有企業的資金壓力,財務風險隨之提升,加之原本產生的借貸利息,國有企業將面對較大的財務流行性壓力。當企業財務壓力越來越大時,國有企業將會喪失許多境外投資項目,從而導致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缺少靈活性。
1.2 支付風險
通常情況下,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支付方式有現金、股權、杠桿等。另外,根據投資雙方的談判,也可能產生諸如履約信用證等,為了避免國有企業信用證被安全提款,那么也就需要國有企業有針對性的制定保障條款。另外,國有企業使用的不同支付方式也會對企業的財務運營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產生財務風險。
1.3 融資風險
現金支付是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主要支付手段之一,也是相對較為穩定的一種支付工具,國有銀行現金主要來源于企業自身籌集、銀行貸款、國際銀行貸款等。國有企業運用不同的融資方式,使用不同的融資工具也導致融資期限以及融資成本的不同。同時,不同的資本市場之間存在著割裂性。因此,國有企業境外投資也具有一定的融資風險。
2 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首先,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不科學。在一些國有企業中,由于一些國有企業無論是在企業財務方面,還是在企業銷售與管理方面,依然沒有制定科學的控制體系,從而無法在國有企業內部形成部門之間的牽制作用與機制,這往往造成了國有企業的內控制度只是成為了一種宣傳手段、一種形式,無法真正發揮出內部控制制度在境外投資財務風險中的管控效果;往往會導致某些人員通過境外投資的方式,蠶食與貪污國有資產,不但讓海外投資呈現出虧損的狀態,也阻礙了國有企業在本國的發展壯大。
其次,國有企業決策機制不科學。在很多國有企業中,無論是小型投資還是大型投資,往往都是企業“一把手”拍板決定,會議研究是一種形式或是一種告知的程序,無法發揮出會議應有的討論與論證作用,發揮集體決策的效果。也有一些國有企業的決策權力較為分散或較為集中,這也往往會導致國有企業決策科學性的丟失,從而讓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在初始階段就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再次,國有企業對境外投資的風險管理體系較弱。在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行為中,部分國有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只是為了建設所謂的“面子工程”,只是為了追求政績,這種行為往往讓國有企業對境外投資不注重可行性,失敗的風險較大。而國有企業的員工大多數在風險的認識、風險意識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思想觀念落后,導致很多國有企業并不愿意購買相應保險,而是更加希望通過賄賂的方式,獲取境外投資項目的成功,因此,也導致很多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產生損失后無法獲取補償,加大了境外投資的風險與損失。
最后,國有企業對境外投資缺少市場監管。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這種特殊性,讓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基本狀況需要對相關監管部門進行陳述,監管部門受到境外監管困難因素的影響,也只能將國有企業的匯報以及報告作為標準,這勢必會造成國有企業境外投資風險的增加,無法獲取及時、準確的信息,從而形成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所以,國有企業境外投資風險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監管部門對投資行為的監管缺失,相關人員必須要直接面對這種問題,從而降低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風險。
3 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風險的規避策略
3.1 強化投資責任追究制度
目前,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也讓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相對落后,企業內部控制相對而言流于形式,國有企業的管理部門在進行申報審批時,不需要承擔審批后果,這也讓很多國外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沒有針對項目進行充分調研,也沒有經過專家論證,導致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失敗成本過大,境外投資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增加。因此,制定出臺完善的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注重國有企業境外投資決策制度以及決策人的責任制度,一旦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發生重大失誤而引發財務風險,那么決策人就需要承擔相應責任。而境外投資效益較好時,就需要給予決策人必要的獎勵,獎罰分明的制度不但有利于調動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積極性,且對財務風險的規避也有著很大的效果。
3.2 強化境外投資監管制度
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管就是對國家財產進行保護,境外投資是國有企業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因此,對境外投資進行監控是非常有必要的,相關人員要對國有企業的董事會以及境外投資活動,進行財產風險防范。同時,也要對國有企業子公司的境外投資行為進行監控,全面分析子公司是否按照國有企業的財產風險管控制度進行經營。另外,還需要對國有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細致分析,尤其是要對與國有企業有著密切經濟往來的企業進行監控,防止發生財務風險。
3.3 強化境外投資的財務監控
在國有企業完成境外投資項目后,國有企業要結合投資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當經營過程中出現未經批準或超出一定額度的資金,要給予相關人員一定的懲罰。當國有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需要設置企業賬戶,且必須要以企業的名義進行申請。在業務經營過程中,也要制定相應的業績目標、預算、資金分配以及財務審計等制度,并明確投資經營財務報表的編制以及財務報表的報送制度,確保國有企業境外投資項目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從而從制度層面對境外投資財務進行風險管控。
主要參考文獻
[1]余婉.國有企業境外投資風險管理與控制——基于淮南礦業境外投資的案例[J].財會通訊,2016(23).
[2]王克玉.境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審計探討[J].審計研究,2015(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