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稅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具有收費主體多元化,收費客體社會化,收費資金分散化等特征。強化非稅票據管理是做好非稅收入征繳、從源頭治理“三亂”(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保證政府非稅收入“源頭控制,以票管收”及時足額上繳國庫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非稅收入票據管理。
《國際稅收》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和財稅領域的新現象、新課題,及時提供國際稅收資訊,介紹最新國外稅收制度和征管情況,積極組織推動國際稅收理論研究,探討國際稅收工作實務,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稅收制度和征管工作提供借鑒;為在華外資企業及“走出去”中國企業提供辦稅幫助。榮獲全國中文經濟類核心期刊。
1、非稅收入票據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非稅收入票據是財政部門為規范非稅收費行為,由省級以上財政部門統一印制和監管,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向管理和服務對象實施行政、事業、基金等收費時,按有關部門批準的收費項目和標準開具的收款憑證。是執收單位收取政府非稅收入時使用的唯一合法憑證,取得的收入必須繳入財政專戶;是被收費單位財務支付的法定會計核算憑證;也是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的重要依據。實際工作中因使用單位和部門對非稅收入票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票據執收人員良莠不齊、管理不嚴及監督部門監督乏力等因素導致非稅收入票據在使用、核銷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非稅收入票據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是作好非稅收入征繳、保證及時足額上繳國庫的有效措施。
在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深入下,非稅收入管理逐步加強,非稅收入票據管理雖處于非稅收入管理的第一道關口但貫穿始終,而且“源頭控制,以票管收”也是非稅收入管理最為直接有效的管理模式,因此,重視和優化非稅收入票據管理對科學規范非稅收入工作意義較為深遠。
2、非稅收入票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票據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個別執收單位非稅收入票據無專人管理,由會計或出納兼管,執收單位票據領用、核銷周期較長且無登記手續;不按時交票,大量票據滯留在執收人員手中,不能及時了解執收人員入庫情況,票據管理混亂影響票據年檢及次年票據領用;票據不配備保險柜,隨意放置,導致空白票據丟失及已填制票據全部或部分聯次丟失常有發生。
2.2 票據處理流程不規范
由于執收人員業務素質層次不一樣,對政策的理解不到位,非稅收入票據填制不規范,有的單位涉及多個收費項目時,執收人員不按收費文件規定的收費項目名稱、收費標準逐一填寫,而是“一項多費”造成收費明細混亂,收費金額與收費標準不一致現象存在。對符合緩征、減征、免征對象的資料收集不齊全,票面內容不能正確反映,作廢票據不加蓋作廢章。
此外,有些單位處理作廢票據不規范,有的是人為因素造成,有的是票據填制、管理不到位造成。前種原因是執收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故意作廢票據謊報票據全部聯次丟失,以達到挪用和私分所收款項的目的。后種原因是票據真實作廢,但作廢票據聯次全部丟失,造成票據、現金核對困難,因此形成管理上的難點和不到位的情況存在。
2.3 現金入庫不及時
部分單位的非稅收入票據采用的是現金結算,現金收款后,單位執收人員不及時從系統內核銷票據,導致出現“收繳不同步”現象。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是有的單位領導對非稅收入性質缺乏應有的認識,將所收的非稅收入視為單位自有資金,坐收坐支;有的單位雖然上繳國庫但截留部分或推遲入庫時間作為單位的周轉金支付相關費用;有的單位收費時先開單位收據過一段時間再拿收據去換非稅票據。二是單位對非稅收入要求按時上繳國庫,而執收人員私自推遲或截留部分收入,利用后面的收入抵頂前面的收入,造成不斷進賬的假象,實際是執收人員將所收款私存、挪用,甚至將其進行投資理財。
2.4 執收單位的唯一性,監管乏力
由于非稅收入的特殊性,各執收單位的收費項目在某一地區是唯一的、不可選擇的,導致出現問題后不僅整改停票難,而且主管單位不按照有關規定對執收單位的丟失票據、作廢票據違規操作行為進行處罰,直接造成執收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對票據管理工作的不重視。
2.5 票據種類繁多
有些執收單位票據種類繁多,導致在領取使用票據后由于業務不熟悉或人為因素對不同種類票據的適用范圍不加以區分,致使財政票據之間出現混用、串用、出借出讓票據等問題;個別行政事業單位甚至用內部往來結算票據收取費款,從而造成違規收費問題。
3、優化非稅收入票據管理的對策
3.1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相關人員業務素質
非稅收入票據收繳是件嚴肅性極強的工作,我們只有對執收人員定期進行系統的專業票據管理業務技能培訓,對執收人員和相關領導不定期的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其業務素質,使其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加上規范的實踐指導,才能促進票據管理政策制度的順利實施,才能有效解決無知無畏行為。
3.2 實現票據網絡化管理
(1)領取、核銷票據網絡管理
開發非稅收入征收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取消手工非稅收入票據,核發電腦系統打印非稅票據和電子票據。財政部門通過系統數據的上傳、下載,及時掌握各執收單位票據的領購、使用、核銷、結存情況。在非稅收入收繳網絡系統內逐步實現票據網絡化管理,配合信息技術平臺開發票據管理部門后臺對執收單位票據核銷時限、資金入庫時限等內容進行預先鎖定和控制,如不按時限核銷票據將不能進行下一步開票工作,解鎖需帶書面材料說明票據未按時核銷、資金未按時入庫等原因,審核部門視情況解鎖,及時發現并糾正執收單位在票據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嚴格執行核舊供新、限量發放原則發放票據,控制票據結存量,讓執收單位及執收人員變被動入庫核銷票據為主動按時入庫核銷票據,實時監控各執收單位的票據結存量。將監督關口前移,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審核。
(2)轉變票據收繳方式
當下網絡信息技術和銀行卡快速發展,批量代扣、POS刷卡、網上銀行繳款、微支付等新型電子支付手段被廣泛運用到各收付款領域,非稅收入也可借鑒搭建符合電子化收繳的非稅收入票據征管系統,實現非現金收繳方式全覆蓋。新型支付方式打破了過去現金支付或到銀行支付的傳統支付方式一手交錢,一手開票或先到銀行交錢再拿回單到執收單位開票。其最大優點為執收單位不接觸現金即時入庫,被動式的票款同步,既能實時入庫有效的避免了非稅收入被挪用、擠占、截留,還方便了繳款人,提高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3)轉變票據形式
非稅收入征管系統開發電子票據功能,該功能可避免執收單位丟失票據情況,執收單位在領取核發的票號后進入自己的征收系統根據統一版面打印票據。電子票據如果和非現金收繳方式結合使用,繳款人在執收單位網站平臺繳納款項后,系統不論繳款人是否要票據對該筆業務按照繳款信息自動生成一個電子票據,對非稅收入來說實現票款同步,對繳款人來說只要有合適的工具,可實現不限時、限地繳款,避免了過去票據和款項因異地無法直接開具、傳遞,必須面對面交錢和票據的問題。
(4)票據查詢透明化
在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或政府公共平臺提供非稅收入票據真偽查詢服務,可以給執收人員造成一定心理壓力,減少惡意作廢和丟失票據行為,減少執收單位“三亂”(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
3.3 作廢票據單獨訂冊,重點核實
由于工作中難免有出錯,作廢票據也不可避免,執收單位將作廢票據單獨訂冊核銷。財政部門審核時應甄別正常作廢票據和非正常作廢票據,防止非稅收入流失。要求執收單位對聯次不全和聯次不一致的票據附書面材料說明原因,重點核實。
3.4 健全非稅收入票據管理制度,追究責任嚴肅法紀
加強非稅票據監管是一項長期的、嚴肅的、政策性極強的工作,建立健全非稅收入票據管理制度,它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制止“三亂”現象,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非稅票據是非稅收入的法定票據,和稅票一樣具有法定地位。對違反非稅票據管理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按程序按規定嚴格處罰,情節嚴重涉嫌觸及司法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責任,以確保非稅收入票據管理的規范性和嚴肅性。
3.5 減少票據種類,暢通監督渠道
財政部門減少非稅收入票據種類,進一步細化非稅票據的使用范圍,對各單位如何領取、領取何種非稅票據有更加明確的規定,使基層財政票據管理部門在執行政策時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制度上保證非稅收入票據管理的規范性。同時,大力發動繳款人參與監督。通過在收費窗口張貼收費標準、放置傳單、顯示屏公示相關制度等形式,大力宣傳執收單位的征管范圍,使繳款人及時了解相關政策規定。對收費票據使用不規范,收費項目、標準不明確或非法項目、超標準的收費等行為進行監督,向財政、審計等部門舉報時有法可依,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財政票據管理健康有序發展。
4、結語
非稅收入票據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響非稅收入的正確與否。在新經濟互聯網信息時代,非稅收入票據管理還將會有新的問題,我們要及時修訂和完善非稅收入票據管理制度,提高征收率,減輕工作量,方便繳款人,與時俱進保證非稅收入票據正確高效反映各項經濟業務,推動票據管理工作向新經濟、新形勢發展。
參考文獻
[1] 傅長輝。淺析非稅收入票據管理[J].西部財會,2012(05)。
[2] 張賽金,李揚。政府非稅收入網銀收繳方式的探討[EB/OL].湖南非稅收入網,2014-5-22.
[3] 王忌虛。規范非稅票據管理、加強非稅收入源頭控制初探[J].當代會計,2016(0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