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題教學作為高中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高中物理工作者的歡迎。物理習題作為鞏固學生高中物理教學知識的重要工具,能幫助學生有效的打破思維障礙,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基于此,筆者從高中物理習題教學角度入手,探索一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以期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進而幫助提升物理的教學質量。
《物理教師》是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面向中學物理教學與研究,一貫秉承“求新、求實、求活”的辦刊理念,竭誠為廣大物理教師服務,為中學物理教學服務。
高中物理相較于初中物理來說,其內容更加的復雜化、系統化、理論化,對學生的物理知識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物理教學除了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和解題能力以外,還應該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突破思維障礙,得到思維的形成、訓練以及思維能力的延伸與拓展,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
1.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現狀
現階段的高中物理習題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使得一部分學生的學科成績得到提升,但是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學生課業繁重。高中教學受到高考的影響,課業是非常繁重的,不僅學科多,而且知識點也雜,學生沉浸在書山題海中,很難提起對學習的興趣,只一味的大量讀、背、和做題,學生成為做題的機器和考試的機器,學生的思維被嚴重僵化;其次,一些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習題設置的比較單調。教師在設置習題時,為了鞏固課堂教學知識,只注重對學生本節課知識的設置,很少聯系到以前的知識,也很少對學生下一步的學習進行啟發。這種單一的習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應付心理,而不能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1]。最后,學生思維的固化。現階段的高中物理習題教學都會教給學生一種固有的解題思路,學生在課后對這種解題思路進行大量的練習、鞏固,學生在學會運用這種解題思路的同時,也導致了思維的固化。當這些固有思維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學生無法對其有效地進行轉變,當高中物理習題有一些變化或結合實際現象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無從下手[2]。
2.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2.1創設教學情境
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了,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對知識的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積極的教學情境就是一種經過檢驗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習題教學時,一定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有效的教學情境,增強知識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開展《時間和位移》一課教學時,教師在設計習題練習時,可以開展一個趣味性的生活實際問題:同學小張去游玩,在一條南北路上先走了30米,又走了20米,現在小張位于起點的多少米處?這個生活實際問題一般人都會碰到,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卻不止一個,教師隨這個問題的4種答案進行講解,激發了學生學習位移的熱情,明白了物理知識是可以有很多種答案的,促使了學生思維發散能力的提升。
2.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高中物理知識并不是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它和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一定聯系的。教師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方式,開展物理知識的習題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習對于實際生活的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進而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思維的發展。例如,在講解《相互作用》這一章節時,通過提問如“怎樣搬東西才能最省勁兒”等生活問題;在講解《曲線運動》這一章節時,通過提問如“如何投籃才能更容易進框”等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在講解《萬有引力與航天》這一章節時,通過提問學生關于坐飛機、坐汽車高速行駛時的失重感體驗等問題……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實用價值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提升了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2.3提倡多角度的解題教學
高中物理知識的習題教學不應該只安排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某一內容的講解,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綜合的思維的角度看待物理知識,注重物理知識之間內部的連接,發散學生的解題思維,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師布置一個關于汽車前進的習題,進行汽車在踩剎車后所能繼續前進距離的計算。教師要求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求解,比比看誰能找到最多的解題方式。這個題目可以運用到牛頓力學定律求解、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和動能定律求解三鐘物理解題方式,學生在求解的過程中比較三種方式哪一種最適合自己、哪一種最快,從而鞏固了三個方面知識的學習,同時也發散了解題思路,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3.結束語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通過創設積極的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生活的課堂提問設計以及多角度的解題教學等多種方式的巧妙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高中物理習題時,從多角度分析和解題,在思考習題的過程中促進思維的發散與鍛煉,獲得思維的發展與延伸,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顧琦,漫談一堂好課的基本特點[J],物理教師,2012.Vol.08:11-13.
[2]黃皓,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物理科學方法[J],湖南中學物理,2012.Vol.08:17-1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