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生活的改變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大數據的云服務、云計算、云儲存等正在逐步的滲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大數據可以為高職英語的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利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在大數據的輔助下,設計構建高職英語寫作的教學模式,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信息教研周刊》(半月刊)創刊于2009年,是由中國教育協會、中小學電腦報社主辦,重慶市教育學會電化教學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教研刊物。
一、大數據的特征
由類型眾多、數量巨大、結構復雜的數據組成的數據集合,稱之為“大數據”,以云計算的數據處理和應用模式為基礎,利用數據的集成共享和交叉復用,形成的一個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與單體計算機的數據處理相比較,大數據有數據量大、種類繁多、數據處理速度快、密度低等突出特點。大數據聽上去比較遙遠,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隨處可見,它通過互聯網的模式讓我們對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變得簡單方便且更加準確。
二、高職英語寫作在大數據條件下的教學現狀
(一)基礎不牢,成效低
英語的寫作是英語學習中的難點,因為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還要有語言組織能力,缺少哪一方面都會使寫作變得一塌糊涂。詞匯量少,在想到一個詞句時,由于不會或不記得某個單詞的具體寫法,選用其他詞替代,使得詞不達意、單詞錯誤等寫作現象頻繁發生;語法記憶不牢,導致語言語法混亂;英語語言組織能力差,只是以漢語的語言形式進行翻譯和表達,沒有英語形式的寫作習慣,以英語角度看就不倫不類了。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
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好,對英語的學習沒有興趣,有興趣才能有動力,更別提主動性了。寫作考驗的是詞匯、語法等綜合的英語能力,對單一的都沒有興趣和主動性,更別提高難度的寫作了。
(三)教師不夠重視,教學效果差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詞匯、語法、口語、聽力的關注比較多,對寫作往往是比較忽略的,自然在寫作方面的練習是不夠的。教師在寫作方面只是教授一些理論技巧,給出一些類型的范文進行練習,沒有開拓性,學生在寫作時只會依葫蘆畫瓢,這種形式寫作能力怎么可能提高。
三、高職英語寫作教學在大數據背景下的設計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的教學了,必須改變,應以學生為主體,利用信息化的大數據,創新教學模式,激發興趣,引領學生突破寫作局限。
(一)在寫作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充分利用大數據提供的豐富資源,可以是文字、聲音、視頻等,通過多樣的素材結合,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首先將作業進行匯總,然后教師根據作業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對此進行解答,最后教師指出作業要點,對每個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和評價。
先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教師要適當的傾聽和參與,并及時的給予幫助。相互間的討論肯定會遇到大量的詞匯和常用、慣用語句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學習和運用各種句型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后通過辯論的方式,教師將一些較好的詞語和句型等記錄,把易出錯的知識點也記錄下來,統一講解。最后提出寫作題目,限時限字,要求學生先寫大綱,可以是主題句式,也可以是關鍵詞,自己能夠清晰明白就好。列完大綱就可進行寫作了,自己查閱的,同學分享的,辯論時發現的都可寫入文章里。
例如:教師在寫作前提出這樣的問題:Are there an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you to take cell phones to the class?利用業余時間查找資料,在寫作時先圍繞這一話題進行for side和against side辯論,最后可以以“Carrying Cell Phones to School for Students”為題進行寫作。
(三)學生將寫完的文章可直接提交到“句酷批改網”,批改網會給出一個大數據下的分數和評語,包括單詞拼寫、語言表述、句型、語法等是否正確及上下文的銜接等。在批改網上同學間進行互評,學習其他同學的英語用詞、寫作技巧及語言修飾等,促進共同進步。教師使用批改網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價,給予中肯的意見,指出優缺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綜合所有的意見評價進行修改,“句酷批改網”會給出個高一點的分數,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可循環使用,不斷改進,直至滿意。
結語:
結合各方面情況,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寫作的教學設計依賴于大數據的網絡資源,對教師的培訓可按專業要求的不同分類教學,加強教師信息網絡的運用,合理設計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寫作的熱情,從而提高寫作能力,進而提升行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海嘯.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3):66-7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