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 大學英語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凸顯出來。微信作為新興的網絡通訊工具, 憑借其先天的語音交流與快速便捷的特點得到迅速推廣, 已成為大學生日常溝通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同時也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網絡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給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微信各個方面的功能:微信群組、朋友圈、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小程序等來探討如何將微信應用到大學英語教育當中, 為大學英語的教學發展探討出新方法, 為傳統大學英語課堂的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教育與職業雜志》創刊于1917年,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創辦,在目前國內近萬種期刊中創刊最早、歷史最長,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教育與職業雜志》本著“嚴肅、獨立、成熟、務實”的出版宗旨,在全球經濟和教育的大框架下,為讀者提供一流的深度報道、原創案例、管理新知和權威資訊,引領業界輿論;在雜志的運營上按現代商業模式運作,采取國際流行的發行認證模式,以確保讀者市場的覆蓋面、占有率和客戶利益。國內統一刊號:CN11-1004/G4,國際刊號:ISSN1004-3985。
一、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一) 就教法而言
有的英語教師沿襲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 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解語言材料, 從段到句再到單個的單詞, 整個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 這樣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熱情, 也降低了課堂效率。部分教師很少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終身學習的意識薄弱, 長時間使用同一套教學模式, 沒有將課堂內容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 課堂枯燥無味, 還有的教師只注重考試成績, 用題海戰術訓練學生的語法、詞匯能力, 不給學生聽說的機會, 長期下去不利于學生形成英語語感, 與素質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
(二) 就學法而言
大部分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方法還是高中式的應試法, 死記硬背課文和句型, 很少思考其中蘊含的語法規律。除了課堂上的聽力和口語訓練之外, 不去參加英語角等活動, 不去主動開口說英語, 導致輸出太少, 輸入太多。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材料與信息, 自學能力差。
在實驗之前的一次調查問卷中顯示 (見圖1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 53.3%的學生表示一堂課最多只能專心聽講20分鐘左右, 分析其原因大多數學生均表示“教學方式單一, 沒新意”“教學內容對我沒什么幫助”。而對于回答“您在英語學習中最大的瓶頸是什么”時, 被訪學生集中反映了詞匯量不足、聽力聽不懂、口語很差、閱讀看不懂這四點是最為頭疼的 (見圖2您在英語學習中最大的瓶頸是什么調查結果) , 因此本次實驗將這四點作為主要的實驗方向。
二、微信的特征與優勢
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機聊天軟件, 截止到2017年4月, 全球共計8.89億活躍用戶。對于大學生而言, 微信不只是一個通訊軟件,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根據騰訊公司公布的2016年年度業績報告, 50%的用戶每天使用微信時長超過90分鐘, 這為微信為大學生提供碎片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奠定了基礎, 因此, 微信在突破傳統英語教學課堂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 微信將教學平臺從課內延伸至課外
基于微信軟件的即時性和互動性, 學生群體不僅可以通過聊天來溝通學習心得, 也可以通過關注學習類的公眾平臺接受英語學習知識。對于教師來說, 可以組建英語學習的群聊, 在群內發布英語學習資料或者布置作業、任務, 或者通過微信的語音和群聊功能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通過微信這一平臺, 英語課堂不再是教室里短短四十五分鐘的教學, 而是滲透在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微信不僅將課堂從黑板延伸到了手機屏幕上, 也將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充分地利用了起來。
(二) 微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與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不同, 學生在微信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與教師的關系也是平等的。學生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學習打卡、個人學習數據分析看到自己的英語能力的變化, 這樣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讓學生產生了英語學習的熱情, 從而鍛煉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三) 微信使得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
微信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 教學方式更靈活, 教學材料更豐富。微信的通信即時性加快了學生將學習感受反饋給教師的速度。在此基礎上, 教師可以調整相應的教學計劃與教學進度, 為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設計難度不同的個性化學習任務, 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三、微信的教學應用
(一) 微信與詞匯教學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 詞匯量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教師可利用微信平臺促使學生在課下學習英語詞匯, 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激發學習興趣。
在進行詞匯學習之前, 學生需要進行詞匯量測試, 按照自己原有的詞匯水平選擇合適級別的單詞進行學習。學習一段時間后再進行一次詞匯量測試, 通過對比分析兩次詞匯量測試的差異以及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的結果, 能夠證明基于微信進行移動式學習對于大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增長是有一定幫助的。
(二) 微信與聽力教學
聽力課程一直是大學英語課程中的難點, 由于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高考時的英語分數從130分到70分跨度很大, 但是他們在課堂上訓練的聽力材料又是一致的, 這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對英語聽力的興趣:有的學生覺得聽力材料難度太高, 聽不懂;有的學生覺得聽力材料太簡單, 懶得去聽。所以聽力課程的改革一直是大學英語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微信平臺的利用為聽力課程打開了新的突破口。
針對上述現象, 本調查研究采取了分級聽力課程的方式,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不同的微信群組, 教師在不同的微信群組之中發布難易度不同的聽力材料, 學生直接用自己的手機即可進行聽力練習。
(三) 微信與閱讀教學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 閱讀被當成了精讀。教學過程從講解生詞開始, 再講解閱讀材料的大意, 逐字逐句分析句子結構或者語法。教學過程單調枯燥, 而且收效甚微, 學生們只會如何做閱讀題, 不懂得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課本之外的閱讀材料, 由于沒有教師的硬性要求, 學生們很少會主動地去閱讀它, 難以形成一個語言學習環境。在實驗前的一次調查問卷中, 面對“你什么時候會主動閱讀英文材料”這個問題, 87%的學生選擇了“考試前”, 由此可見, 應試教育養成的慣性思維大大影響了學生們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
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強大與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 教師可把最新的閱讀材料、教學計劃、時事新聞傳輸到公眾平臺上, 讓學生訂閱相關的微信公眾號, 教師再群發給學生, 來完成閱讀課程的學習。此外, 教師還可推送與閱讀材料相關的素材來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課前推送材料背景知識來加快教學進度, 課后也可以通過微信進行復習與教學反饋。
(四) 微信與口語教學
微信應用于詞匯課、聽力課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口語教學, 雖然傳統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會設置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 但是話題單一, 學生經常無話可說, 學習效果不佳。
微信軟件不僅可發布60秒以內的語音短信, 還能夠實現多人語音對話。本調查研究嘗試通過微信群組進行分級式口語教學:教師在不同的微信群組分享難度不同的口語討論主題, 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思考時間, 再在群組內部通過微信語音來溝通交流。由于微信語音可以重復聽, 學生能夠在反復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語音錯誤、句法問題等等。另外, 教師可要求學生每日進行語音打卡活動來對教學過程進行監督和檢查, 每個學生的語音都存在著差異, 這樣也能規避代替完成任務的情況發生。如此一來, 長期堅持下去便能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除此之外, 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發布一定的presentation的任務, 讓學生課下準備, 課上展示。通過微信來提升學生討論的參與度, 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實驗數據分析
本調查研究選取某大學兩個實驗班和對比班, 在實驗前盡量控制兩個班級英語水平基本一致。實驗前調查問卷顯示, 兩個班的60個同學全部擁有微信賬戶, 74%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3小時, 60%的學生有隨意查看微信消息的習慣, 58%的學生會在課堂上使用手機。
(一) 微信應用詞匯教學
本調查在實驗開始前與實驗結束后分別進行了兩次詞匯量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61.6%的同學詞匯量增長了200詞左右, 16.7%的同學詞匯量增長了300詞左右, 11%的同學詞匯量沒有發生大幅度改變, 具體情況如圖3詞匯量測試增長量對比結果所示:
(二) 微信應用聽力教學
為了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 本次實驗根據實驗前的英語測試以及學生們對自己英語水平的評價, 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組別, 并由此在英語課堂的聽力練習中準備了三種不同難度的聽力材料 (難、中、易) , 教師加入班級的微信群, 上課時將材料發送到群中, 同學們利用自己的手機微信和耳機, 自行選擇聽力材料進行聽力練習。
該方法不僅避免了學生上課開小差、玩手機的情況, 又根據學生的英語能力的差異進行訓練, 提高了聽力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任務完成度。在傳統的英語聽力課堂中, 教師不可能為了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在課堂中放三段不同難易等級的聽力錄音, 這樣不僅浪費時間, 降低學習效率, 也會讓部分學生滋生“課堂內容與我無關”的想法, 但教師將聽力材料發不到微信群組中后, 學生可將學習材料下載到本地儲存, 課后繼續進行英語聽力的訓練。調查問卷顯示, 84%的同學認為此方法較好, 愿意繼續利用微信進行聽力訓練 (見圖4同學們自行選擇聽力材料的調查結果)
(三) 微信應用閱讀教學
實驗前的一次調查問卷顯示 (見圖5你每天手機閱讀中最常瀏覽的內容是什么調查結果) , 63%的學生經常瀏覽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推送消息。著名的英語教育類微信公眾平臺如何凱文考研英語 (kkenglish)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Chinadaily_Mobile) 、21世紀英文報 (21st Century) 等, 每天推送的文章閱讀量都接近10萬, 粉絲預估均超過100萬, 除此之外, 還有數不勝數的小眾自媒體提供英語教育相關的文章推送。
丘吉爾·丹尼爾于2016年在移動環境下提出的RASE學習活動設計框架, 其中, R是resource, 指的是學習活動的各項資源, A是activity, 指圍繞學習目標而設計的一系列學習活動, S是support, 指在移動背景下教師為實現教育目標而對學生提供的幫助與支持, E是evaluation, 指學習過程前后學生與教師進行的各項反思。而根據此RASE框架, 在此次微信教學輔助中, R (資源) 代表的就是各種英語相關的閱讀咨詢和文章。教師可以選擇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文章, 也可以提供最新的熱點時事來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2018年3月,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和中國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之后, 《華盛頓郵報》《彭博社》等知名媒體都發表與trade war相關的文章, 教師可將文章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學生閱讀。A (活動) 即微信推送閱讀活動, 在教師分享的閱讀材料的基礎上,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進行積累, 如生詞的搭配運用、長難句的翻譯等等。S (幫助) 的內容很寬泛, 既可以指教師在閱讀活動整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文章、講解文章背景、修改學生的長難句翻譯等幫助, 也可以指學生對學生的幫助。E (評估) 是所有教學法都相當重視的一個環節, 教師可課后提供文章供學生閱讀, 再在課上與同學們一起討論相關話題, 或者要求學生用presentation的方式展示小組閱讀的成果, 可采取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反思與總結。
(四) 微信應用口語教學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語水平將學生分組, 分別建立三個微信群組, 在群中發布口語任務。微信于2017年新推出的小程序功能, 小程序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 同時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教師可以利用相應的小程序, 完成輔助教學。另外, 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打卡這一操作來檢驗學生的完成情況。在此過程中, 班干部可以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編輯每天的口語訓練材料、記錄學生的打卡情況等。具體操作如圖6。
五、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微信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補充固然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視。首先, 教師要勤于與學生溝通交流, 不斷改進微信教學的手段及方法, 防止出現學生假裝學習的局面。其次, 實驗前期學生積極性較高, 但是后期積極性有所下降, 學生們還是習慣將微信作為聊天軟件來使用, 教師要嚴格控制群聊的方向和主題, 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再次, 微信無論如何都無法取代傳統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才是教學的主流形式, 微信只能作為輔助學習工具。
六、結論
總而言之, 微信作為移動終端進入大學課堂是大勢所趨, 是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經之路。微信不僅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更為大學英語課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與此同時, 教師也不能過度依賴微信教學, 應該始終把課堂教學放在第一位, 微信教學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教師不僅要掌握好輔助教學工具的度, 還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適應發展潮流、了解現代教學手段、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龐博, 王朋嬌.微信在大學英語移動學習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5, (01) :112-113.
[2]姜紅梅.微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 11 (02) :52-54.
[3]劉敏躍.利用微信提高大學英語聽力和口語課的教學效率[J].現代職業教育, 2016, (19) :116-118.
[4]王菊芳, 楊秋蘭.微信輔助英語閱讀活動的理據與實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01) :151-15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