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善于質疑問難的學生太少。他們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上課時能獨立主動提出問題的潛在意識,遠比不上解決問題的意識強。學生在這種只學答不學問的氛圍中學習,怎能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精神呢?所以,怎樣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讓孩子們敢于提問?在教學中又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做了不少的嘗試。現列舉一二。
一、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培養問題意識
在現代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之一。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要善于創設疑惑情景,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
創設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誘導學生積極提問,將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學目標(學生問題)充分暴露于課堂,以利于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例如,在引入新課時,出示課件新“龜兔賽跑”:森林中在開運動會,烏龜和兔子正在爭奪冠軍,烏龜跑的是邊長40米的正方形跑道, 兔子跑的是直徑40米的圓形跑道,它們倆同時從A點經B點跑了一圈,又同時回到A點,這下可難住了老虎裁判。學生聽到這里疑問頓生:“誰是冠軍?怎樣評判?烏龜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樣求正方形的周長?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圓形,怎樣求圓形的周長?”學生由自言自語很快過渡到“問”聲不絕。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質疑興趣,為下一步進行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另外,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比如在講“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然后由教師很快判斷它是否能被3整除,當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無誤后,學生就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多位數能否被3整除的?可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來,緣于教師的激趣和創設的良好發問情境。
二、創設輕松氛圍,使學生敢于提問
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小學生往往不敢問、不愛問、不會問,或問得壓抑、猶豫、缺乏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讓課堂形成一種輕松、自由、熱烈的氣氛,幫助學生克服不敢提問的心理障礙,增強其勇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比如,對于在課堂上提問由于情緒緊張而說不清楚的學生,可以讓其在課外繼續補問;對于不敢在廣眾場合提問的學生,可以讓其個別提問;對于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讓其把問題寫成文字后再提問。
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通過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誘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例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教師與學生談話引出×年×月×日,通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單位的詞來揭題(板書課題),針對課題引導學生質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將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思考后,會提出許多問題,如:“一年為什么是十二個月?”、“年、月、日之間有什么關系?”、“有比年還大的單位嗎?”等等。雖然有些問題本節課無法解決,但這些問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渴望將這些知識弄明白。學生積極質疑課題,不僅能培養學生提問的勇氣和能力,養成愛提問、善提問的良好習慣,而且學生提的一個個問題還有利于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有利于激活學生求知的內驅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培養了他們提問的能力。還可以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預習中認真去發現問題,為課堂上提問作好充分準備。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組織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提問競賽活動,通過比提問的數量和質量來評定小組的競賽成績。這樣,學生將會在競爭的氛圍中消除思想顧慮,大膽質疑和發問。
三、循序漸進,培養提問能力
由于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應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厭煩。因此,還要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比如,低年級學生在低段提問很積極,很踴躍,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性,所以提出的問題顯得很零碎,膚淺,偏離課堂,有的甚至沒什么價值。例如,在觀察《比較數和大小》 一課主題圖時,就有的孩子問:“老師,為什么樹有的顏色深,有的淺?”而對于圖中的重要內容,他卻不去仔細觀察。其實,這時我們就應接受“提問是有年齡階段性”這一事實。這些能提問的學生,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尤其對學困生,只要他們能提出問題,就要給予表揚。在學生愿意并很高興去提問的基礎上,我們再引導學生把學習內容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體驗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會如何針對所學的知識內容,聯想到“什么是……?”“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這樣計算的依據是什么?”等一些常規的問題,并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去觀察、去比較、去思考,從而逐步形成一些提問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掌握了基本的提問方式后,我們在教學時,就可啟發學生學習如何在新舊知識遷移的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課后,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學習了今天的知識, 我現在又有什么思考?能發現新的問題嗎?”通過搭建的這些提問平臺,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提問,并逐步強化了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的提問能力得到提高。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21世紀呼喚創造性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發展其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是時代的召喚。因此,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提問、會提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