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中國哲學史》發表的一篇哲學論文,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貫徹“雙百”方針,提倡理論聯系實際,學術結合時代,深入研究與探討中國哲學與傳統文化,為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哲學和文化,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深入為高校帶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這既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高校社團是大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發組成的組織,對于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對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 學生社團 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
近年來,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又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高校社團作為學生根據興趣愛好組成的自發性組織,發展迅速,展現著蓬勃的生機,已經成為了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4年,國務院就已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校社團是在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是以班級年級為主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學生社團緊密聯系在一起,有效發揮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穩定功能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主觀能動性在其學習和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他們。高校社團是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發建立的組織,具有自主選擇性和行為自覺性,容易受到大學生的青睞。良好的社團文化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提高涵養、培養心理品質。
2.激勵功能
社團文化如若能夠得到學生成員的認可,就會激發成員的團隊榮譽感和使命感,推動學生不斷前進以追求共同目標。學生將自己視為社團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團活動,管理社團日常工作,共同做好社團決策,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和團隊精神。社團負責人的典型示范作用也能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并培養為之努力的毅力。
3.中介功能
大學生剛剛步入成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急速發展期,思想十分活躍,熱愛新事物,同時穩定性較弱,易受環境影響。高校教育與學生之前接受的教育不同,其自主性較強。學生社團是學校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既是學校管理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橋梁,又是學生參與學校活動,構建校園文化的中介。有效利用社團的中介功能,能夠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4.陶冶情操功能
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大學生接受過多年教育,其知識水平對精神生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使他們崇尚高水平的文化生活。高校社團種類多樣,豐富多彩,滿足了大學生陶冶情操、培養性格、提升靈魂的需求,大學生在接受社團文化的同時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多種體驗,升華自己的靈魂。
二、如何發揮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加強黨團組織的引導指導和管理
高校社團組織雖然是學生自發性成立的組織,但并不是隨意建立、隨意撤銷的組織。學校黨委和團委對社團的管理負有指導、監督、管理的作用,黨委團委要確保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學生組成的社團,必須有積極的理念,有充實的社團文化,而社團組織的校園活動,也必須是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黨委和團委要加強對高校社團的管理,引導社團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形式開展黨團內部活動、黨員團員意識教育等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2.建立健全社團考評制度與激勵機制
政府和高校加大對大學生社團發展的資金投入,設置“十佳社團”、“高校社團”之類的獎項,完善高校社團評比表彰機制,牽頭開展優秀社團和優秀社團活動,形成社團文化發展的鮮明導向,能夠進一步促進社團文化的繁榮發展。此外,學校應當采取措施激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例如,采取“第二學分制”,要求學生通過參與社團活動和社團管理獲取第二學分,對于為社團發展,文化建設做出較大貢獻的學生,學校應當設置獎項對他們給予獎勵。例如可將“優秀學生干部”和“三好學生”的名額按比例分配到各個社團之中。這些都能激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社團活動中來,實現素質教育。
3.發展思想政治類社團
高校社團組織豐富多樣,但大多數是以公益性、實踐性社團為主,思想政治類社團由于理論性較強,在社團組織中所占比例較小。而事實上,思想政治類社團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理論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可牽頭建立思想政治類社團,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精神文明創建中心”、“黨史協會”等,讓大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開展學習會和討論會,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開展。此外,學校還可將思想政治類社團發展為高校“兩課”教學的重要陣地,提高“兩課”教學實效。
結語:總之,學生社團作為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載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作用。學校黨團組織要充分重視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結合新時期社團文化發展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社團的引導和監督,促進高校學生社團健康持續發展,最終推動社團文化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1] 黃正初、張海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02)
[2] 吳寶權,試論高校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