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實踐中,我國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嚴重問題。最近出現的熱門微博“史上最美馬賽克”引起了我對犯罪嫌疑人人權保護問題的思考。
《法制資訊》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法制日報社主辦,法制日報社與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公安部法制局合編的專業法律類月刊,全國公開發行。
人權,簡單的說,就是人之為人而應該享有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權利,是公民享有的必不可少的某些權益。這里的人我認為即使是犯罪人,更不說只是犯罪嫌疑人,他們也當然地享有人權,即使他們的人權保護程度和范圍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實踐中,我國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多問題。最近出現的熱門微博“史上最美馬賽克”引起了我對犯罪嫌疑人人權保護問題的思考。
一、事情回顧
中國警察網安徽站官方微博1月6日發布消息,16時40分,被搶的五歲女童安全回到太和縣,三名犯罪嫌疑人也被帶回。因為上午發布的犯罪嫌疑人照片未做處理引發某些群眾不適,下午照片特別給三犯罪嫌疑人面部做了馬賽克處理。但事實上三名犯罪嫌疑人的正面臉部并未打上馬賽克,而是在其頭部打上了“馬賽克”三個字。①
中警安徽這條給犯罪嫌疑人打“文字馬賽克”的微博發布后引發了熱議。部分網友表示“這是史上最帥馬賽克”,認為對待搶孩子的犯罪嫌疑人應該曝光。也有部分網友表示此舉是否侵犯犯罪嫌疑人隱私。②
二、個人思考
(一)要加強我國對犯罪嫌疑人人權保護的意識
首先,個人認為這熱門微博反映了我國對犯罪嫌疑人人權保護意識薄弱。盡管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新《形式訴訟法》第二條也規定“尊重和保護人權”。但是實務中并沒有很好地貫徹該規定。中警安徽官方微博于2016.1.6 22:59發了一條微博稱:該微博在發布未滿6小時轉發破萬,閱讀破260萬,根據民主的角度來說必須尊重就成以上網友的支持意見。③對此,搜狐網也推出了相關調查,截至1月7日22時共有5233人參與調查。在設置的兩個問題上網友的態度可以說一邊倒,83.06%的人表示支持小編的做法,人販子照片本身就應該被曝光,提醒市民注意。而只有11.84%的網友選擇了“欠妥,嫌犯也享有應有的權利”。對于是否有必要規定給嫌犯打馬賽克的問題,73.7%的人覺得毫無必要,另有17.31%表達了不同的觀點。④由此可見,大多數的網民對于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護意識還是很薄弱的,認為犯罪嫌疑人做了壞事,侵害了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對他們不多加保護也是理所當然的。
(二)從立法上確認對犯罪嫌疑人人權的保護
從法律方面講,我們對待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是不同的,依無罪推定的原則,除非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不然犯罪嫌疑人是無罪的。結合本次熱門微博,犯罪嫌疑人未經定罪,在向公眾公布的視頻與照片中,給其打上馬賽克,就是對其尊嚴與權力的保護,如果未經任何處理,將其面部特征完全暴露于世人面前,容易給人未審先定罪的感覺,有違法治精神。⑤其二,中警安徽微博小編說,自己對人販是發自內心的厭惡,且法無明文規定必須打馬賽克。⑥目前確實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指出是否應該給犯罪嫌疑人打馬賽克。或許正因為沒有法律直接明文規定,有部分人如中警安徽微博小編一樣覺得不去做也是無可厚非的。由此可見,是否立法,立法是否確定,立法是否具體等都會對實踐操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司法機關、執法機關以及公眾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當然,本文并不是要討論是否需要立法規定在向公眾公布犯罪嫌疑人的樣貌時是否需要打上馬賽克。而是借此思考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能切實改變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的保障機制。我想這是我國刑事訴訟進一步走向文明和民主的迫切要求。
(三)加強法治教育建設
我們可以看到該條熱門微博兩萬多條的回復里,絕大多數都是贊同中警安徽官方微博馬賽克的處理方式。而中警安徽官方微博小編也稱從民主的角度出發要順從民眾的意見。這些評論以及該小編的回應也恰恰反映出我國實踐中,并沒有很好地貫徹“無罪推定”的原則。很多的網民也許是出于對受害者的同情,對于犯罪人的憎恨,但我想更多的是沒有很好地接受法律的教育,沒有法律知識,僅僅是表達個人的情緒。但作為執法人員,與一般民眾的立場是不一樣的,應該保持自己獨立的客觀的立場。更何況對方還只是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司法判決。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更大程度上可能得靠司法人員、執法人員去保障。所以如何加強司法人員、執法人員的法治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憲法之目的,是限制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國家權力的存在,是為實現公民權利而服務的。既非打擊犯罪重于保障人權,也非打擊犯罪和保障人權同等重要,沒有什么比保障人權更重要的了。在國家權力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弱者。犯罪嫌疑人面對的是強勢的國家權力機關,只有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才能有效防止國家濫用權力實現司法公正。
注釋:
①中警安徽官方微博.http://weibo.com/zjwahz?profile_ftype=1&is_all=1#_0,訪問時間2016.1.10 10:30
②張雅.北京青年報.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1/id/1784521.shtml,訪問時間2016.1.10 10:40
③同1.訪問時間 2016.1.10 11:05
④責任編輯李靖宇.搜狐網、http://news.sohu.com/20160107/n433832829.shtml,訪問時間2016.1.10 10:50
⑤戴先任.《“史上最美馬賽克”是對法治的調侃》.《市場星報》頭條
⑥同1.訪問時間 2016.1.10 12:10
參考文獻:
[1]孫長永,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
[2]趙曜、王正萍,人權問題教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
[3]張雪蓮,中國人權教育,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4]許崇德,人權思想與人權立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10
[5]張雪蓮,中國人權教育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