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交際環境相適應是口語修辭最為重要的一條原則。文章指出口語修辭的方法和技巧的提高要關注交際環境中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口語修辭與交際環境中交談雙方的關系,一是口語修辭與交際環境中地域的關系。
【關鍵詞】口語修辭,交際環境,書面語
口語和書面語兩類語體在表達方式上有很大差別,口語主要用口頭形式表達,大多采用對話方式,書面語主要用書面形式表達,一般采用獨白方式。由于口語采用對話方式,交談雙方使用語言都必須考慮對方的性別、年齡、職業、文化水平等因素,對話才得以順利進行;在口語交際中,除了交談雙方要考慮對方各種情況之外,雙方使用的語言還必須考慮到交談的場合,所以口語修辭有自身的一些特點,比如:口語修辭中比較廣泛運用熟語、慣用語、生活用語等;口語修辭不僅可以使用語法的、詞匯的手段,它還可以使用輕聲、重讀、語調之類的表達手段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口語修辭與交際環境中交談雙方的關系
在日常日語中,交談雙方的年齡、職業、文化水平等是有差異的,不僅如此,還有親疏、長幼之分,這些差異同口語言語修辭有著很大的關系。例如平輩要好交談,往往比較輕松,沒有拘束,措詞也就比較隨便。長幼之間交談,在用詞造句方面就得注意長幼有別。舉例來說,“發福”是胖的美稱。不過,“發福”只用于上了年紀的人,對少年兒童說“發福”,那就不得體。“你頭腦冷靜一些”“你給我走出去”這類句式帶有訓斥的口吻或不滿的情緒。這類句式可以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若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那就不適宜。
自然,言辭也要隨交談雙方的文化水平、心理特點、性別而異。比如偏僻地區的老年人,缺乏醫學常識,聽人說他“發福”也許會高興。老年知識分子就不同,非但不會視胖為好事,還會因人說他“發福”而聯想到高血壓等疾病,并為此而擔心。至于婦女,特別是大城市里的婦女,更不會樂意聽人家說她“發福”。這些足以說明講話必須因人制宜,說明在日常口語中口語修辭與交談雙方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做得不好就會適得其反,不僅起不到修辭的作用,還會影響交談的正常的進行,影響交談雙方的關系。
二、口語修辭與交際環境中地域的關系
在這里,這個地域是一個泛指的概念,這里的地域,從大來看,既指交談時所處的地區,從小的方面來看,也指交談時所處的處所、場合。比如談家常和課堂質疑在使用語言方面就有差異:前者象“你老太婆”“我那丫頭”“不是說蒸(真)的,還會是煮的?”“老少爺”“兔崽子”“吃香的喝辣的”之類的親呢語、俏皮話、生活用語都用得上,但是后者卻用不上。再如,同樣是談家常,也會因地區的不同而出現語言的差異,即一區色彩的差異。因為漢語還存在方言方面的分歧,人們日常談話不免會夾用一些含有地區色彩的詞語。有的方言詞語反映了地區的風俗習慣,如門腔、豬脷本來都是為了避免由(豬)“舌”聯想到不吉利的“蝕”這個字音而另取名字的。
這類的口語修辭我們在日常交際時就要注意,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當然,日常談話中夾用了一些反映風俗習慣的方言詞語,不僅不違反修辭規范,而且是必須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風俗習慣都是由該地區或該民族的文化、歷史長期形成的,一經形成就成為“人相習,代相傳”的東西,自然對人們的言行有一定的約束力。日常談話若不了解或不尊重該地區或該民族的習俗,輕則會妨礙雙方思想的交流,重則會引起雙方的不快和矛盾。例如北方許多地區諱言醋,稱醋為忌諱。若不知道這種習俗,信息傳遞就難免會受到阻礙。又如到回民飲食店吃東西,若不了解或不尊重回民諱言豬肉的習俗,開口閉口不離豬肉,就勢必會引起回民的不滿,甚至引起彼此的矛盾。
再說,方言的分歧是客觀的語言事實,能操兩種以上的方言的人也是客觀存在的。操多種方言的人在什么場合宜用甲方方言,什么場合宜用乙方方言,什么場合適宜用普通話,自然應從表達效果方面來考慮,加以選擇。如在上海地區能操母語廣州話又能說上海話的學生,平日和上海的學生交談來之不易選用上海話,在家和爸爸媽媽講話就很自然地會選用廣州話,在教室里回答老師的問話大多會用普通話。這種選擇符合同交際環境相適應的修辭原則。如果不管談話場合,也不管談話的雙方的關系、心理狀態,要求久別重逢的父子、母女、至親好友都得用普通話交談,那就有可能妨礙心不在焉的交流,削弱表達效果。
三、口語修辭必須同交際環境相適應
同交際環境相適應是口語修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很多語言形式必須聯系交際環境來理解,否則,簡直不知所云。我們以曹禺先生的名篇《雷雨》為例來說明這一原則。《雷雨》第四場:蘩漪苦苦哀求周萍帶她離開家庭,周萍卻要擺脫同后母的曖昧關系,拒不答應后母的要求。魯貴一個人在門外偷偷聽他們倆這一段對話。對話一結束,魯貴便進門說了一聲“太太,您好”,之后就對蘩漪說:“給您請安來了。我在門口等了半天。”魯貴的言辭同他的身份、性格相吻合。“在門口等了半天”一語看似平淡,實為擲地有聲的語言,含義豐富,又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它的方外之意是:你和周萍的關系的把柄抓在我的手里,給我好處,否則,就把丑事全抖出去。它表現了奴仆的口吻,卻飽含著威脅的意味。離開了當時的情境,離開了上下文,孤零零的“在門口等了半天”就無所謂好壞。所以我們說口語修辭必須同交際環境相適應。之前,我們對于修辭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書面語,其實在口語交際中修辭的作用也非常的大,也很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總而言之,同交際環境相適應是口語修辭最為重要的一條原則,這個環境不僅僅指交談時的局部環境,也指交談雙方所處的地區,以及交談雙方的身份等,包含十分廣泛。只有在日常交談中仔細揣摩,才能掌握好口語修辭的方法和技巧。
推薦期刊:《現代交際》社科類期刊征稿
《現代交際》雜志創刊于1987年5月,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主管,為吉林省社科類一級期刊。本刊集權威性、專業類、學術性為一體!被轉載率及引用率較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讀者遍布各級全國教育單位、企事業單位及各地高等院校和公用圖書館。郵發代號:12-20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