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通過分析江蘇省黨政干部對本省經濟增長,科技發展,企業服務,法制建設,領導建設等方面進行評價,黨政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的職業倫理,民生福利的發展觀,是政府服務科技創新和企業理念的自我評價。本文中通過分析一線城市的數據,發現江蘇省黨政干部隊伍建設整體水平較高,科技發展工作也比較突出,但是在服務方面仍然需要進行提升,需要不斷的更新理念,提升工作績效。
關鍵詞:黨政干部,江蘇創新人才,人才隊伍建設
一、江蘇干部隊伍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及人力資源開發需求分析
當今的人才工作者是服務和管理創新型人才的“人才工程師”。人才工作者有必要系統了解創新型經濟發展所需的環境特點以及創新型人才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發展特色,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管理。為了解現階段江蘇干部隊伍的“創新能力”,本研究于2013-2014年對江蘇地方黨政干部進行了一項系統的問卷調查,本項調查問卷及相關全國分省數據來自本課題組前期在全國各地做過的同類調查。本次調查采取配額抽樣方法進行,配額依據為調查對象的單位類型和行政級別。調查對象涉及黨委機關、行政機關、人大/政協、司法系統等多個機構干部,江蘇省共獲得309位有效樣本的答案。
江蘇省調查樣本的基本分布如下:樣本中男性干部占到53%,公務員平均年齡37歲;江蘇干部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其中擁有本科學歷的比例達到71%,大專及以下學歷干部占到7%,研究生及以上干部為22%;來自行政機構、黨委機構、人大/政協/司法機構的公務員分別占到68%、14%和18%。總體上調查樣本在基本分布上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下文將分別就相關主題對問卷調查的結果展開分析。為了恰當地評價江蘇干部隊伍“創新能力”的水平和人力資源開發需求,為了確保區域比較的有效性和可參考性,也為了更為系統、清晰地認識江蘇省在全國視角下的比較優勢和不足,本研究將江蘇省狀況與全國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并更進一步將江蘇省狀況與同期在北京、上海兩大直轄市以及山東、浙江兩個經濟大省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了比較。
(一)江蘇干部對科技發展和干部隊伍建設績效評價
1.江蘇省科技發展績效評價
江蘇省2013-2014年在經濟增長、科技發展和企業服務三個領域的政府績效得分分別為6.85、6.85和6.84分,均超過這三個領域的全國平均得分(表1),特別是江蘇的經濟增長績效得分僅低于上海和浙江,高于北京和山東,科技發展績效僅低于上海,高于北京、浙江和山東;企業服務績效低于上海、北京和浙江,僅高于山東。總體看來,江蘇科技發展工作卓有成效,走在全國前列,但江蘇省仍需特別在企業服務方面工作做出切實改善。
2.江蘇干部隊伍創新能力發展評價
干部隊伍建設不僅對于政府自身能力建設不可或缺,更是全面系統提升政府質量的必要前提。江蘇省2013-14年在法制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三個領域的政府績效得分依次為7.14、7.39和7.21分,均遠高于這三個領域的全國平均得分,這表明總體上江蘇省的干部隊伍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這為江蘇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表2)。與其他發達地區比較顯示,江蘇省在法治建設績效得分僅低于上海,高于北京、浙江和山東;領導班子建設績效僅低于上海,高于北京、浙江和山東;公務員隊伍建設績效僅低于上海,高于北京、浙江和山東。由此可見,江蘇省在以上三方面的工作都表現優秀,在全國僅次于上海,略高于北京,但遠高于浙江和山東,這與江蘇省對人才人事工作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
(二)江蘇干部隊伍公共領導力評價
本研究從政治領導力、發展觀和服務觀三個維度研究公眾領導力。干部隊伍公共領導力的發展狀況是公共事務管理者的政治素養和政治倫理的直觀表現,也是塑造干部行為模式的深層價值基礎。
1.江蘇干部隊伍政治領導力的發展狀況
政治領導力指黨政干部對于擔任領導職務之職業倫理的認同。作為一種獨特職業,黨政干部必須樹立起與自身職業特征相適應的倫理信仰,才能恰當地履行職業要求,并最終確保政府職能的有效落實。
本研究對江蘇省黨政干部對擔任領導職務的職業倫理認同調查顯示:(1)“貫徹上級政策”對于擔任好領導的重要性。58.2%的江蘇干部認為“貫徹上級政策”對于擔任好領導非常重要,39.9%認為比較重要,僅有1.9%認為不重要;(2)“與上級領導關系好”對于擔任好領導的重要性。只有27.3%的江蘇干部認為“與上級領導關系好”對于擔任好領導非常重要,55.3%認為比較重要,另有17.4%的干部則認為“與上級領導關系好”對于擔任好領導不重要;(3)“服務公眾利益”對擔任好領導的重要性。絕大多數(76.5%)的江蘇干部認為“服務公眾利益”對于擔任好領導非常重要,21.2%認為比較重要,其余2.3%則認為不重要;(4)“政績突出”對擔任好領導的重要性。48.2%的江蘇干部認為“政績突出”對擔任好領導非常重要,45.3%認為比較重要,認為不重要的比例為6.4%。由此可見,江蘇省黨政干部認為擔任好領導應該同時重視“貫徹上級政策”和“服務公眾利益”,然而片面的政績觀傾向和關系觀傾向在黨政干部隊伍中仍然存在。因此,江蘇省未來的干部隊伍培養工作應該在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繼續強化對“政績觀”和“關系觀”的批評教育。
2.江蘇干部隊伍的“發展觀”
“發展觀”指黨政干部對地區綜合發展方向的認同,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等發展觀,這些發展觀既先后繼承又具有時代創新性。
江蘇干部的發展觀總體上符合黨中央提出的“中國夢”發展觀,超過80%的江蘇干部認為現階段江蘇省應該更重視環境保護和民生福利而不是經濟增長(圖2)。值得肯定的是,江蘇干部對“民生福利”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圖3):(1)對“經濟增長與民生福利誰更重要”的發展觀中,江蘇干部對“民生福利”的重視程度與北京市相同,居全國首位,超過山東、上海和浙江等省市;(2)對“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誰更重要”的發展觀中,江蘇干部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低于北京、浙江兩省市,僅高于山東和上海。由此可見,盡管江蘇干部總體上樹立了重視“民生福利”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觀,但是,江蘇干部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仍然落后部分省份,因而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江蘇干部進行“科學發展”教育。
3.江蘇干部隊伍的“服務觀”
“服務觀”指黨政干部對公務員與人民群眾之關系的態度。黨政干部只有認可自身與人民群眾之間“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才能切實地落實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為社會大眾和企業提供及時、充分、高質量的政府服務。
江蘇省黨政干部的“服務觀”狀況如下(圖4):(1)84.1%的江蘇干部認同“政府不應干預公民自理事務”理念,不僅高于79.4%的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市82.8%的水平;(2)94.0%的江蘇干部同意“政府必須及時回應公民訴求”的說法,該比例遠高于88.7%的全國平均水平;(3)96.1%的江蘇干部對“政府使命是服務人民”的理念表示認可,該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2.3%)和上海市(91.0%);(4)94.1%的江蘇干部認可“政府要依法管理社會”的理念,該比例也高于91.1%的全國平均水平,只略低于94.2%的上海市。由此可見,江蘇干部具有良好的服務觀,絕大多數干部認同“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也具有服務意識。尤為突出的是,江蘇干部的服務觀不僅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市。因此,江蘇省未來的干部隊伍培養工作應該繼續保持培育服務觀的領先優勢,繼續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江蘇省政府科技創新服務狀況分析
我國長期堅持“科技興國”“科學發展觀”等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科技發展成為政府職能的重要部分,也成為政府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決定》再次強調了“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
1.江蘇省政府科技創新服務政策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和科研機構都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而政府則扮演著服務企業和科技機構進行科技創新的角色。本研究系統了解了江蘇省的政府科技創新服務政策及其實施情況,并分析了干部對科技創新難度及政府幫助力度的評價。
江蘇干部總體上認為本省科技創新存在較大困難(表3左側數據):34.2%的干部認為科技創新難度很大,56.2%認為有一定難度,僅有9.7%的干部認為科技創新難度不大或不成問題。不僅如此,江蘇干部認為政府對科技創新的幫助力度較低(表3又側數據):僅有6.7%的干部認為政府對科技創新的幫助很大,49.1%的干部認為有一定幫助,而分別有36.1%和8.1%的干部認為政府幫助很少或沒有幫助。綜上所述,江蘇省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落后于當地的科技創新需求,政府科技創新服務工作迫切需要提升。
全國多省干部對本地政府科技創新服務政策評價顯示(表4):首先,江蘇省政府在科技創新服務領域的表現總體上比較優秀。本研究考察了技術創新資助、為企業人才引進提供配套和獎勵優秀企業家三項政策的實施情況,江蘇省對這三項政策的實施狀況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次,江蘇省科技創新服務最重視技術創新資助,為企業人才引進提供配套次之,在獎勵優秀企業家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第三,在區域比較上,江蘇省的政府科技創新服務政策全面優于北京、上海和山東等省市,但三項政策的實施狀況落后于浙江省。綜合起來,江蘇省政府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仍然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江蘇干部的“企業服務觀”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動力,也是政府科技創新服務的重要對象。《決定》圍繞技術創新與市場、企業、產業和科研的關系,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創新四大關鍵環節:1)市場化導向:建立健全創新體制機制,發展技術市場,促使市場主導創新要素的資源配置;2)企業化運行: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體制下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建設國家創新體系;3)產業化發展:在知識產權法制建設下通過商業模式激勵科技創新獲得資源支持和實現市場價值;4)公開化評價:通過創新調查制度和報告制度,加強政府宏觀協調和監控國家重大科技規劃和資源。
江蘇干部的“企業服務觀”狀況如下(圖5):(1)12.8%的江蘇干部非常同意“政府主要工作是服務企業發展”,51.6%的干部比較同意上述說法,另有33.3%和2.3%的干部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該說法;(2)20.9%的江蘇干部對“經濟決策要吸納企業家參與”的說法非常同意,70.6%的干部對該說法比較同意,僅有8.5%的干部不同意該說法;(3)5.2%的江蘇干部非常同意“對企業發展有利就有利于本地發展”的說法,30.4%比較同意該說法,而不太同意和很不同意該說法的干部比例分別為48.7%和15.7%;(4)23.9%的江蘇干部對“企業發展應該服務政府管理”的說法非常同意,57.8%的干部表示比較同意,而18.4%的干部則不同意該說法。綜上所述,江蘇干部具有良好的“企業服務觀”,絕大多數干部認同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服務關系。江蘇省未來的干部隊伍建設務必保持對企業服務觀的持續培育。
(四)江蘇干部“科技素質”培養與人力資源開發需求
第一,江蘇省應該強化對黨政干部對企業“服務意識”的培育。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時代,各級政府務必重視“服務型政府”建設,并著力培育黨政干部的“服務意識”。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江蘇省在經濟增長和科技發展方面的績效非常好,然而企業服務方面的績效低于上海、北京和浙江,需要持續改善;另一方面,江蘇干部總體上具有良好的服務觀,大多數干部認同“服務型政府”理念,未來的黨政干部培養工作應該繼續保持培育服務觀的領先優勢,繼續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其中政府與企業的“服務關系”迫切需要大力強化。
第二,干部隊伍培訓中要大力強化“政治領導力”教育。政治領導力是黨政干部對于擔任領導職務之職業倫理的認同,黨政干部只有樹立起與自身職業特征相適應的倫理信仰,才能恰當地履行職業要求,并確保政府職能的有效落實。調查結果表明,盡管大多數江蘇省黨政干部強調在政治領導力方面重視“貫徹上級政策”和“服務公眾利益”,也有相當比例黨政干部仍然認可片面的政績觀和關系觀。片面的政績觀和關系觀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干部行為,限制著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江蘇省未來的干部隊伍培養工作在繼續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大力強化對“政績觀”和“關系觀”的批評教育。
第三,干部隊伍繼續教育要著力于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發展觀是黨政干部對地區綜合發展方向的認同。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是實現良好治理的基本前提,只有發展方向正確,才能確保發展成果豐碩。調查結果表明,盡管江蘇干部總體上樹立了正確的重視“民生福利”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觀,然而,江蘇干部對“壞境保護”的重視仍然落后部分省份,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江蘇干部進行“科學發展觀”和“中國夢”等新發展觀的教育。
第四,大力強化黨政干部對科技創新的重視與科技創新素質的提升。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入科技時代,我國政府適時提出“科技興國”“科學發展觀”等發展戰略,科技發展成為政府施政的重要部分。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面,江蘇省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落后于當地的科技創新需求,政府科技創新服務工作迫切需要提升;另一方面,江蘇省的科技創新服務政策盡管總體較好,但三項政策的實施狀況落后于浙江省。以上分析表明江蘇省黨政干部必須加強對政府科技創新服務素質的提升和相關政策的學習。
二、結論與建議
(一)關于江蘇省黨政干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現狀的研究發現
一是江蘇干部對于本省在經濟增長、科技發展和企業服務三個領域的績效評價均都超過全國平均得分,這表明總體上江蘇省的科技發展工作卓有成效,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科技發展工作表現突出,但在企業服務方面的工作仍然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二是江蘇干部對于本省在法制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三個領域的績效評價都遠遠高于全國平均得分,這表明總體上江蘇干部隊伍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因此建議江蘇繼續保持在干部隊伍建設方面的比較優勢,并將之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三是對于擔任領導職務之職業倫理的認同,江蘇干部認為擔任好領導應該同時重視“貫徹上級政策”和“服務公眾利益”,然而片面的政績觀傾向和關系觀傾向在黨政干部隊伍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建議江蘇未來的干部隊伍培養工作在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繼續強化對“政績觀”和“關系觀”的批評教育。
四是江蘇干部總體上樹立了重視“民生福利”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觀,江蘇干部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仍然落后北京、浙江,因而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江蘇省干部進行“科學發展”教育。
五是江蘇政干部具有良好的服務觀,絕大多數干部認同“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也具有服務意識。尤為突出的是,江蘇省干部的服務觀不僅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因此,建議江蘇未來的干部隊伍培養工作應繼續保持培育服務觀的領先優勢,繼續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六是江蘇干部認為蘇省政府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仍然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江蘇干部認為江蘇省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落后于當地的科技創新需求,政府科技創新服務工作迫切需要提升。
七是江蘇干部具有良好的“企業服務觀”,絕大多數干部認同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服務關系,因此建議江蘇省未來的干部隊伍建設務必保持對企業服務觀的持續培育。
(二)關于滿足江蘇省黨政干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需求的建議
第一,江蘇省應該強化對黨政干部對企業“服務意識”的培育。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時代,各級政府務必重視“服務型政府”建設,并著力培育黨政干部的“服務意識”。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江蘇省在經濟增長和科技發展方面的績效非常好,然而企業服務方面的績效低于上海、北京和浙江,需要持續改善;另一方面,江蘇干部總體上具有良好的服務觀,大多數干部認同“服務型政府”理念,未來的黨政干部培養工作應該繼續保持培育服務觀的領先優勢,繼續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其中政府與企業的“服務關系”迫切需要大力強化。
第二,干部隊伍培訓中要大力強化“政治領導力”教育。政治領導力是黨政干部對于擔任領導職務之職業倫理的認同,黨政干部只有樹立起與自身職業特征相適應的倫理信仰,才能恰當地履行職業要求,并確保政府職能的有效落實。調查結果表明,盡管大多數江蘇省黨政干部強調在政治領導力方面重視“貫徹上級政策”和“服務公眾利益”,也有相當比例黨政干部仍然認可片面的政績觀和關系觀。片面的政績觀和關系觀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干部行為,限制著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江蘇省未來的干部隊伍培養工作在繼續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大力強化對“政績觀”和“關系觀”的批評教育。
第三,干部隊伍繼續教育要著力于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發展觀是黨政干部對地區綜合發展方向的認同。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是實現良好治理的基本前提,只有發展方向正確,才能確保發展成果豐碩。調查結果表明,盡管江蘇干部總體上樹立了正確的重視“民生福利”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觀,然而,江蘇干部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仍然落后部分省份,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江蘇干部進行“科學發展觀”和“中國夢”等新發展觀的教育。
第四,大力強化黨政干部對科技創新的重視與科技創新素質。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入科技時代,我國政府適時提出“科技興國”、“科學發展觀”等發展戰略,科技發展成為政府施政的重要部分。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面,江蘇省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落后于當地的科技創新需求,政府科技創新服務工作迫切需要提升;另一方面,江蘇省的科技創新服務政策盡管總體較好,但三項政策的實施狀況落后于浙江省。以上分析表明江蘇省黨政干部必須加強對政府科技創新服務素質的提升和相關政策的學習。
《決定》關于人才和創新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思路與江蘇長期注重人才和創新的改革和發展思路具有諸多一致性的基本理念與價值。作為人才、科技和創新高地江蘇,必將在新時期、新機遇下創造嶄新發展。江蘇發展,人才為先。人才工作者是連結江蘇發展的重要紐帶。期望本研究能為江蘇人才工作者把握國家戰略以及人才和創新的發展規律和需求上提供有益參考,助力人才工作隊伍自身建設,使其成為一支強大的創新型“人才工程師”隊伍,為江蘇和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人民網,2013-11-15.
[2]兩個率先,江蘇大地上的恢宏實踐[N].新華日報,2014-12-22.
[3]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的決議[EB/OL].江蘇人大網,2003.
[4]江蘇以創新型經濟力推動新一輪發展[N].人民日報,2010-8-28.
[5]江蘇: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 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N].新華日報,2009-8-22.
[6]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蘇政發〔2011〕22號)[EB/OL].江蘇省委新聞網,2011.
推薦閱讀:黨政干部論壇論文強化企業廉政教育工作措施
廉政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黨員能否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自覺地增強黨性修養、抵制腐朽落后思想觀念的影響,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以及繁榮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企業的廉政教育卻日益因為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受到著挑戰,社會環境越趨復雜,社會思想意識日益多元多樣多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