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一定你要努力建設好社會精神文明,在主觀世界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歷史聯系,又有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
社會的不斷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不僅導致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也給人們的思想、社會意識形態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不可或缺、不能替代 、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如果對新的歷史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疏于積極的探討,沒有一個科學的判斷和清醒的認識,就絕不會產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正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這樣,不僅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本身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將無法完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后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社會形勢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首先是我們黨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從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斗爭為中心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次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條件下,實行國家的改革開放的方針,在沖破了外國對我們的封鎖同時,也打破了閉關 自守 ,與世界潮流相融合。以我國加入 WTO為標志實現了第一輪開放戰略的結束和新一輪開放戰略的開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所進行的改革已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政治、文化、生活等全部領域。第三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國民經濟體制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使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第四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成份、組織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發生了多樣化趨勢。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航船已撥正了船頭,正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線,乘改革開放之風,向現代化彼岸快速行駛。
1我國社會 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體現,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的創舉,是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當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擔負著極其重要和艱巨的歷史使命。
1.1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抓緊建 立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系、環境和運行機制。為社會主義 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 保證。
1.2教育引導人民群眾牢固地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公民科學文化水平 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一代 又一代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要求。推動有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 “四有”公民和建設者。
1.3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先進健康、積極向上和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社會進步和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樹立審美意識,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生活質量。
1.4排除各種反動、錯誤、腐朽、落后文化 思潮的干擾和影響,迎接人世等帶來的思想文化上的挑戰,抵御全盤西化的風險,構筑精神長城,提高免疫機能。
2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
2.1從學習人手,注意四個密切結合,加強 理論建設和引導。即密切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特別是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加入 WTO的實際,結合國際、國內及本省、市形勢發展變化的新情況,結合小 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結合干部群眾思想新認識,精神新需求,不斷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 文明建設理論的研究和宣傳,推進精神文明建 設的理論創新。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真正了解 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工作、生活中產生的新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導,切實加強全面而有力度的工作指導,寓教于樂,寓教于知、寓教于智、寓教于行。解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新問題。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說服力、滲透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2.2要明確一個概念,構筑三個系統。即精 神文明的客觀價值性概念和精神文明的內容框架系統、評價標準系統和組織運行系統。在此基礎上開展好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工作,設計好活動載體。在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的三大創建活動的同時,不斷擴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覆蓋面,使各行各業都成為傳播精神文明的陣地,在全社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環境。要注意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和城市、社區、企業、學校、家庭等文明程度為根本,以城市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等建設為切人點,使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地融人社會經濟、政治、群眾工作和生活之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能動性和實效性。
2.3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強化群 眾觀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 是宣傳、教育、引導提高群眾的工作。人民群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人民群眾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又是受益者;精神文明建設既 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的要求,又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 需要和愿望。所以必須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 自己教育自己的原 則,向人民群眾學習。為人民群眾服務。要認真研究如何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同 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決群眾切身實際困難相結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群眾性。
2.4要注重典型培養和引導工作。運用典型指導推廣工作不僅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經 濟建設工作中的優良傳統,也是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于我們如 何及時發現、總結、宣傳這些典型,擴大影響,形成群體效應和輻射作用。
2.5加強黨的領導,鼓勵政府參與,爭取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積極配合。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合力、有效的工作機制和濃厚的良好社會氛圍。
2.6 抓好規劃建設。要有長遠戰略部署和近期工作目標,有全面的工作安排和有計劃、有步驟、有效果、有總結地開展工作 ,切記不要讓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陷入可有可無、盲目隨意和被動應付狀態 。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任務能否順利進行,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重大,各級、各方面的干部是決定因素,他們既是文明的倡導者,又是實踐的領跑者,要求廣大群眾做到的,領導先要做到,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先要做到。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社會樹立精神文明建設的愿望和信心,才能使我們黨的號召得到廣大 群眾的積極響應與擁護,當成自覺的行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