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FG 樁目前具有處理地基技術具有適應性、承載力高等特點。但其理論研究與實際施工過程中仍存在差異,尤其是混合量配合比設計、參數(shù)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方法等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結合某在建工程,通過理論設計、現(xiàn)場試驗檢驗兩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了設計時相關參數(shù)的合理采用。
關鍵詞:CFG 樁, 配合比, 設計參數(shù),地基承載力,沉降計算
引言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以下簡稱CFG樁)是在碎石樁基礎上加進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制成的一種具有一定粘結強度的樁,和樁間土、褥墊層一起形成復合地基,處理技術具有適應性廣、承載力高、經(jīng)濟合理等特點。但其理論研究仍落后于實踐,尤其是混合量配合比設計、參數(shù)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方法等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影響實際施工的因素眾多,各因素又互相作用,完全靠理論分析方法很難得出準確的計算公式,現(xiàn)在設計人員廣泛使用的《規(guī)范》公式和其他理論公式是借助于試驗基礎上的半經(jīng)驗半理論公式,經(jīng)驗系數(shù)的取值對計算結果產(chǎn)生很大影響。在實際工程中,設計往往偏于保守,施工單位施工水平良莠不齊。因此,合理確定CFG樁的各種參數(shù)和明確具體參數(shù)要求已成為CFG 樁復合地基設計的重要問題。
一、CFG 樁的配合比設計
1.1 CFG樁身材料
CFG樁水泥一般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如用高標號水泥,則會使水泥用量偏少,影響和易性及密實度;如用低標號水泥,則會使水泥用量過多,不經(jīng)濟,而且也會影響混合料其它技術性能。粉煤灰多用袋裝的Ⅱ級、Ⅲ級粉煤灰,粉煤灰既是細骨料,又有低標號水泥的作用,以增加樁體的后期強度。碎石粒徑20~50 mm,為使級配良好,摻入石屑填充碎石的空隙。外加劑可根據(jù)施工需要采用早強劑或泵送劑。
1.2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混合料配合比基于要求的坍落度和強度進行設計,強度以28d強度為準。
1) 確定用水量W
用水量由坍落度具體值試配確定,一般從經(jīng)驗用水量開始;令單方用水量為w。
(2) 確定水泥用量C
根據(jù)采用的水泥標號Rcb,混合料28d強度ƒcu,
ƒcu=0.366Rbc(C/W-0.071)……………… (1)
式中:ƒcu—混合料28d強度(MPa),由邊長150mm的立方體試塊測得;Rcb—水泥標號(MPa);C—單方水泥用量(kg);W—單方用水量(kg)。
(3) 確定粉煤灰用量F
單方粉煤灰用量按式計算:
W/C=0.187+0.791F/C ………………… (2)
(4) 石屑用量G1和碎石用量G2
計算單方石屑用量G1和單方碎石用量G2需要用到石屑率λ:
λ= ………………………………… (3)
根據(jù)試驗研究結果,λ值取0.25~0.33為合理的石屑率。已知混合料的密度(一般為2.2~2.3g /cm3 ),由已經(jīng)求得的W、C、F 可以得到G1 + G2,再由式分別得到G1和G2。按以上步驟試配,并根據(jù)坍落度調(diào)整用水量,直到滿足要求。
利用以上關系,參考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用水量并加大2%~5%,就可進行配合比設計。
配合比設計示例(坍落度3cm,28d強度為10MPa):參照水泥混凝土控制坍落度3cm時的用水量,
混合料的配合比為:水: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 110.6:78.96∶121.31∶1322.39∶566.74。
二、CFG 樁設計參數(shù)確定
2.1樁長
CFG 樁復合地基要求樁端落在強度高的土層上,這是CFG 樁復合地基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樁長取決于建筑物對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土質(zhì)條件和設備能力等因素。CFG樁的樁端落在持力層上,才能充分發(fā)揮樁體強度的作用。根據(jù)目前的條件,CFG 樁的最大樁長一般不大于30m。
2.2樁徑、樁間距
CFG樁樁徑的確定一般為35~60cm,高速公路設計中一般采用40cm。樁間距的大小取決于設計要求的復合地基強度和變形、土性和施工機具,但必須考慮施工時相鄰樁之間的相互影響。一般樁間距取3~5倍的樁直徑。
2.3樁體強度
CFG 樁的強度一般設計為5 ~ 20 MPa。在按復合地基設計時應滿足沉降、穩(wěn)定的要求; 用于結構物下的CFG 樁,設計強度應滿足承載力的要求。
2.4褥墊層厚度
褥墊層厚度大,能夠充分發(fā)揮樁間土的承載能力。若褥墊層厚度過大,會導致樁、土應力比等于或接近于1.0,此時樁承擔的荷載太少,實際上復合地基中樁的設置已失去意義。褥墊層厚度一般用30~ 50cm,當樁徑和樁距過大時,褥墊層厚度還可適當加大。褥墊層材料可采用砂礫、級配碎石等( 最大粒徑不大于20 mm) 。
三、地基承載力確定
3.1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
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對復合地基承載力給出了確定原則,即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或采用增強體的載荷試驗結果和其周邊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結合經(jīng)驗確定。
ƒspk = m + αβ(1-m)ƒsk …………………… (4)
式中: ƒspk—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標準值; m—面積置換率;Ap—樁的截面積; ƒsk—樁間土天然地基承載力標準值;α—樁間土強度提高系數(shù)α= fkf0(fk為加固后樁間土承載力標準值);β—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可取0.1~0.4,當不考慮樁間軟土的作用時,可取零;Rdk—單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應通過現(xiàn)場單樁載荷試驗確定。
3.2單樁豎向承載力計算
當采用單樁載荷試驗時,應將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2; 當無單樁載荷試驗資料時,可按公式計算:
Rk =(UpΣqsikhi + qpkAp)/K ………………… (5)
式中: Up—樁的周長; qsik—第i 層土與土性和施工工藝有關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可按地區(qū)經(jīng)驗確定,無地區(qū)經(jīng)驗時,可參考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 hi—第i 層土厚度; qpk—與土性和施工工藝有關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可按地區(qū)經(jīng)驗確定,無地區(qū)經(jīng)驗時,可參考《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K—安全系數(shù),取2.0。
四、CFG 樁復合地基的沉降計算
在實際工程中,CFG 樁復合地基的沉降計算大多采用復合模量法。計算時復合土層分層與天然地基相同。復合土層的模量等于天然地基模量的ξ倍,加固區(qū)和下臥層土體內(nèi)的應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質(zhì)的直線變形體理論,CFG 樁復合地基的最終沉降可按公式計算:
SC=Ψ[ Ziαi-Zi_1αi-1)+ Ziαi-Zi-1αi-1)]……(6)
式中: N1—加固區(qū)范圍內(nèi)土層分層數(shù); N2—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nèi)土層總的分層數(shù); P0—對應于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時的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kPa; Esi—基礎底面下第i 層土的壓縮模量,MPa; Zi、zi - 1—基礎底面下第i 層土、第i - 1 層土底面的距離,m;α—i、α—i - 1- 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i 層土、第i - 1 層土底面范圍內(nèi)平均附加應力系數(shù); ξ—加固區(qū)土的模量提高系數(shù),ξ= fsp*k/fk;Ψ—沉降計算修正系數(shù),根據(jù)沉降觀測資料及經(jīng)驗確定,也可采用表1 的數(shù)值。表1 中,E—s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nèi)壓縮模量的當量值,應按公式計算:
Es= …………………………………… ( 7)
式中: Ai—第i 層土附加應力沿土層厚度積分值;Esi—基礎底面下第i 層土的壓縮模量值,MPa,樁長范圍內(nèi)的復合土層的壓縮模量取值。
五、工程實例計算
某高速公路地基為軟弱土,天然土層物理力學性質(zhì)見表2。CFG 樁設計樁徑40 cm,樁長20 m,樁間距1.7m,平面呈等邊三角形布設,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不小于200 kPa,路基設計高度分別為5.0m、5.5m 和6.0m,樁基施工及路基填筑為10 個月,路面施工期為6個月。基準期是指從路面竣工后15 年,計算結果見表3。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每工點承載力檢測不少于3 根要求進行現(xiàn)場檢測,其結果見表4~5。其結果表明,各時間段沉降量計算值和檢測值都在誤差之內(nèi),基本符合設計要求,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檢測值也滿足設計要求。
六、結語
工程計算、檢測結果表明,在CFG 樁的參數(shù)、布樁形式確定的情況下,綜合考慮加固土體的性質(zhì)、施工工藝等因素的影響,合理選用參數(shù),最大限度減少誤差,是準確計算沉降及地基承載力的必要條件,為施工提供較為準確的數(shù)據(jù)保障。
參考文獻:
[1]JGJ106-2003,建筑樁基礎檢測規(guī)范[S].
[2]JGJ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
[3]JTJ017-96,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S].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