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教育論文發表了職業院校資源庫建設要點,對于新時期職業院校資源庫建設來說,優秀的學習平臺要具備高質量的網絡課程資源,論文介紹了數字化學習資源需求發展,分析了學習資源模型和網絡學習行為,讓專業資源庫發揮引領作用。
摘要:為滿足未來網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近些年職業院校開展了各專業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在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主要涉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學習平臺的建設2項工作,在具體實踐中必須考慮學習者對網絡學習資源的需求,合理地構建資源組成模型,并通過學習平臺對網絡學習行為進行分析評價,從而全程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跟蹤評價反饋。目前職業院校專業的資源庫建設已初具規模,隨著資源數量提升,學習流程更優化,未來必將使更多人從中受益。
關鍵詞:發表教育論文,網絡學習行為,學習評價,資源庫
引言
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期,國家在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中指出要建設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因此,研究信息網絡時代對高職教育模式帶來的影響,研究新媒介下學習方式的轉變給職業教育帶來的變革,做好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開發建設工作。新時期職業院校資源庫建設的要點工作主要有課程資源建設和學習平臺建設2項重點工作。高質量的網絡課程資源才能吸引學習者,優秀的學習平臺是學習者有效完成學習過程的基礎保障。
1數字化學習資源需求發展
1.1網絡時代對高職教育提出新要求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發展較為成熟的形式有遠程教育、繼續教育和開放教育資源等。對比網絡時代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需求內涵,它們本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遠程教育是傳統教育系統中為學習者提供學習途徑的一種特殊形式,以是否親臨學習場地為界定;繼續教育被界定為是學歷教育的延伸和發展,是學習者繼續學習的通道;開放教育資源本質上是教育理念的開放,為學習者提供免費的學習資源[1]。作為高職院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國家近些年也陸續推進了一批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開通了一批精品資源庫課程網站,目前也正在推進新一批不同專業的課程資源庫課程的建設工作。它與遠程教育、繼續教育以及開放教育資源等相比,重點在開放教育資源的基礎之上,使學習者轉變為主體[2]。通過學習者在線完成學習活動,學習平臺客觀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并給予學習效果評價。在累計眾多學習者豐富的數據后,學習平臺可以研究學習規律,優化課程及學習資源設計,提高學習效果,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習者。
1.2學習者個性化需求
課程資源庫定位要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者可能包括在校學生、教師,還有各類社會學習者。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習者能夠堅持不斷地完成所有學習內容,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呈現形式上,就需要更加貼近和吸引學習者,學習內容絕不能是單調的書本形式,而應該是各種類型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充分地滿足學習者的需求。由于在線學習的特殊性,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時間都是靈活的,學習進度不盡相同,同時還需要能通過不同的學習環節和學習反饋來階段性地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這就對網絡學習資源的構建和學習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學習資源模型分析
2.1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要素
網絡在線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學習者的學習模式,注重自由式學習。學習的主體不在是教師而是學習者自身。在傳統教學資源構建中,教師是絕對的主導者,教師將教材、板書、實驗指導、幻燈片以及其他媒體資源按照教學過程逐步展現給學習者。然而,對于網絡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是通過對學習者學習內容的分析,進而對課程資源進行設計與開發,最后通過學習者所支持的網絡和學習終端呈現出來的多種數字化資源學習內容[3]。因此,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學習內容可以通過不同的學習資源呈現方式體現出來。對于網絡資源的構建一方面要求可以凝聚學習注意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將傳統教學的學習互動過程引入到自我學習中來,體現學習環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網上學習資源類型一般包括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和虛擬仿真類素材等。
2.2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要求
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定位是“能學、輔教”。“能學”指凡有學習意愿并具備基本學習條件的職業院校學生、教師和社會學習者,均能夠通過自主使用課程資源庫實現系統化、個性化學習,并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輔教”是指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和課程要求,利用資源庫靈活組織教學內容、輔助實施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以外,通過使用資源庫鞏固所學知識、實現拓展學習。從學習者自我學習過程來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應該包括課程數字化學習資源、拓展輔助學習資源、學習環境資源、冗余資源和人力保障資源等多個方面[4]。目前,筆者所在院校承接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資源庫建設工作,包括了3個專業子庫(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方向資源子庫、嵌入式應用開發專業方向資源子庫、信息處理與大數據專業方向資源子庫);課程資源子庫(40門課程);職業認證資源子庫;科技競賽資源子庫;社會培訓資源子庫;技術服務資源子庫以及資源平臺建設等工作。該資源庫的設計和建設必須充分分析網絡學習者特性和網絡學習資源構建要素以及網上學習行為評價等多種因素,以高標高要求來衡量資源素材和學習資源組織的形式,突出實用性。
2.3學習資源模型架構分析
整個網絡學習資源模型中應該包括素材、積件、模塊和課程等不同層次。素材指最基礎的、碎片化的資源;積件指以知識點、技能點為單位,多個內在關聯的素材結構化組合形成的資源;模塊是以學習單元、工作任務等項目為單位,多個知識點、技能點結構化組合形成的資源;課程應包含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過程記錄、教學評價等環節,支持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因此,在基于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學習資源構建模型中提出分層設計的要求,資源模型中應包括內容層次模型、元數據、內容包裝交換模型、序列定義模型4部分。2.3.1內容層次模型內容層次模型將網絡學習資源分為最小素材層、關聯層和應用層來描述。(1)素材層。最小原始獨立資源;(2)關聯層。由若干個獨立資源對象依據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的內容集合;(3)應用層。由若干個獨立資源對象和內容集合按照一定的邏輯設計組合成的學習活動。2.3.2元數據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于描述學習對象的屬性?,F在被廣為認可的是IEEEP1484.12所發展的LearningObjectMeta-data(LOM)Schema,它是學習對象元資料的描述方法。它描述學習資源信息互換結構,能夠實現對學習對象的查詢、一體化管理,同時也支持學習對象的共享和互換。2.3.3內容包裝交換模型內容包裝信息交換模型用來定義交換學習內容的標準數據結構,它為學習資源的制作提供數據綁定的基礎,使得學習資源可以在不同制作工具、不同學習平臺環境之間實現互操作。內容包裝規范主要利益相關者有學習內容制作者、學習平臺開發者、學習資源服務者、軟件與工具提供商。2.3.4序列定義模型所謂序列是對內容對象的發送次序進行排列,為學習者提供導航控制能力。序列根據學習者與內容對象之間互動的結果以及內容作者的序列規則來決定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流程和學習分支。序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形成的某種關系。
3網絡學習行為的分析
3.1網絡學習行為與評價
學習者通過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如網絡課堂)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的所有過程稱之為網絡學習行為。學習者可以參加一門課程或者一系列課程進行在線學習。網絡學習行為評價就是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跟蹤評估的過程,通過對學習者學習行為的評價,一方面可以使其能夠隨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根據學習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網絡學習行為[5]。針對網絡學習行為評價過程呈現以下特點。(1)在線全程監控通過對學習者在網絡學習平臺上使用學習資源、提交作業、參加學習互動、參與考試等過程全程監控,全面掌握學習者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效果,發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給出反饋意見和指導。(2)提供差異化指導網絡學習平臺允許各學習者自我管理自己的學習進度,教師只是學習者的輔助者和指導者,因此教師或學習平臺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習者給予差異化的指導。(3)精細化測評網絡學習行為評價是針對學習者全方位的評估,包括在線時長、學習行為特征、在線互動效果、網上作業及測試等。因此,測評系統可以挖掘出學習者的學習問題、行為模式、個性特征等并據此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
3.2評價一般分析方法和流程
網絡學習行為數據采集方法主要有:數據嗅探捕獲方法、web日志審閱方法和基于web服務的方法等。學習者登錄學習平臺,參加網上學習,此時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數據通過以上方式被平臺記錄、采集。學習者網絡學習行為分析流程如圖1所示。通過圖1,可以看到網絡學習行為分析一般通過對學習行為采集、學習行為統計、學習行為分析評價3個關鍵環節進行數據分析,生成相應的學習行為庫、學習結果特征庫、學習方式特征庫和平臺使用特征庫。通過對以上庫的綜合分析,給出分析評價結果,并及時地反饋給學習者。此結果也可以作為為學習者提供智能學習導航和個性化資源推薦服務的依據。
4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展望
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是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目前已初具規模效應。它是由國家精品課程資源中心運營的,旨在使廣大教師和學生能夠方便、快捷地享用優質教育資源,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孤立的課程資源庫建設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下人們對網絡資源庫的系統學習需求。因而國家隨即啟動了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按照“國家急需,全國一流”的要求,國家級資源庫主要面向專業布點多、學生數量大、行業企業需求迫切的職業教育專業領域,組建一流團隊、匯聚一流資源、提供一流服務,為全國相同(相近)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實施提供范例和優質資源。該專業資源庫的建成使用,勢必能夠促進不同職業院校之間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改革,從而起到引領作用。
5結語
通過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充分研究了網絡學習者、網絡學習行為的特點,合理構建了學習資源模型,優化了網絡學習平臺功能,同時能夠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跟蹤評價,進而有效指導學習者完成學習。高職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應為社會學習者提供資源和服務,增強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能力,為形成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條件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鄒培忠.網站評價指標與建設現狀分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20):30-31.
[2]田珊,田茂福.網絡學習資源互動性建設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3(5):63.
[3]李強,劉強.互聯網與中國轉型[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18-19.
[4]程璐楠,韓錫斌,程建鋼.慕課平臺的多元化創新發展及其影響[J].遠程教育雜志,2014(2):23.
[5]韓錫斌,葛文雙,周潛,等.慕課平臺與典型網絡教學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46-47.
作者:徐振華 史寶會 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推薦期刊:《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創刊于1965年,是教育部所屬的全國惟一的高等教育指導性、綜合性期刊。本刊是教育部及各業務司與高等學校溝通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其前身是創刊于1965年、復刊于1982年的《高教戰線》,1986年正式更名為《中國高等教育》,陳云同志題寫了刊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