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在施工開采過程中對地貌和植被的破壞非常大,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從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也威脅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加強煤礦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文章以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欣欣煤礦龍壩煤礦為例,對煤礦水土保持應考慮的問題進行詳細介紹,并且制定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龍壩煤礦,水土保持,預測分析,防治措施
1 引言
煤礦施工開采過程中對地貌和植被的擾動和破壞極大,很容易加重水土流失惡化生態環境,并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加強煤礦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龍壩煤礦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包括擬建生產能力為60萬t/a的礦井與附屬設施。
其中地面建設包括工業場地、生活區、取水泵站和輸水管道、矸石場、場外運輸連接道路、爆破器材庫等,地下建筑包括井巷、井筒、礦井通風等。占地總面積達33.05km2,建設期建渣拆除0.85萬m3,土石方開44.70萬m3,其中表土剝離4.84萬m3,土石方填筑16.93萬m3,其中表土回填0.97萬m3,經平衡分析整個工程棄渣總量為28.62萬m3,其中建設其永久棄渣24.75萬m3。再加上龍壩煤礦屬丘隊低山侵蝕、剝蝕構造地貌,多年平均降雨量達1323.2mm,區域本屬四川省水土流失重點監督區,如果不能周全考慮水土保持問題,極可能造成巨大的水土流失問題,影響區域生態環境。
2 水土保持需要考慮的問題
2.1 項目建設條件
龍壩煤礦位于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橋溝鎮、金粟鎮、輝山鎮境內,井口和主井工業場地位于井田邊界南部原戰備火電廠及其附近,交通、電力、水源均非常方便。目前原戰備火電廠建筑物已經基本拆除,建渣也大部分清理,區內火電廠擋墻、排水設施較為完善,主井工業場完全可以利用原火電廠的擋墻和排水設施。矸石場可利用原老龍壩煤礦排矸場地,該排矸場地堆存容量約為161萬m3,火電廠已堆存94.5萬m3,本次棄渣容量為40.07萬m3,足夠本次充渣堆存需要。
區域內從工業場到場外G213國道已有混凝土公路相同,基本滿足礦井建設與生產要求,但工業場至排矸場僅有鄉村公路相通,為泥結石路面,路況較差,需拓寬成三級公路才能滿足矸石運輸要求。目前區內有220KV、110KV、35KV等變電站與發電站,礦井可采用2回路35KV電源供電,電源可靠電力充足,能滿足礦區建設、生產以及生活用電的需要。
2.2 地面系統分析
根據龍壩煤礦煤質情況、加工方式、開拓方式、外運方式、礦井類型,龍壩煤礦的地面生產系統由受煤、儲煤、裝車和計量等環節組成。每年排矸量設計9萬t/a,項目業主自2014年起每年將向樂山市五通橋區大慶夸廠提供9萬t煤矸砂用于生產機制矸磚,因此生產期產生的矸石能夠全部利用,但由于矸石產生與銷售在時序上會有一定差異,需要設置矸石臨時堆場用于矸石的臨時堆放。生產儲運區位于場地東部,包括篩分手選樓、矸石倉、塊煤倉、混煤倉、原煤皮帶走廊、臨時排矸場等。輔助生產區包括機修車間、綜采庫、綜合庫房、料庫房、壓風機房、油庫和加油站等建筑物。行政生活區包括辦公樓、救護大樓、救護隊訓練場地、單身宿舍、食堂等,同時還需預留未來煤炭深加工場地。
2.3 給排水系統分析
根據初步估算分析,擬建礦井的最大晶用水量在1210.3m3左右,最大1小時用水量為127m3,生產用水量在457.40m3/d左右,生活用水是在625.10m3/d左右,消防用水量在127.80m3/d左右。主要供水水源擬用礦井工業廠附近的平橋河,其較大流量為18540.0m3/h,較小流量為93.6m3/h,一般流量為201.6m3/h,水質和水量均能保證礦井需要。預測礦井建成后正常井下涌水量在2648m3/d左右,經過處理后可作礦井生產用水,能取代部分地表水的使用。排水系統采用分流制排放的方法,對不同污廢水進行相應處理達到排放要求后,利用管道排入距工業場幾十米的沖溝內或部分重復利用。井下涌水水量較大且含硫化物較高,需要設置含煤廢水處理利用裝置處理后才能排入沖溝內,雨水排放可以利用不同地段的排水地溝或自然坡降匯入主排水溝渠中就近直接排入沖溝內,生活污水利用化烘池進行初級生化處理再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中進行二級生化處理后用于場地綠化或就近農灌用水使用。
2.4 土石方平衡分析
在項目建設期為了后期場地的綠化以及矸石場綠淪需要,場地平整時需先將場地區地表土剝離集中堆放待用,其中場地區綠化需0.66萬m3,礦山矸石場綠化需3.97萬m3。整個工業場地區占用耕地1.66km2,林地面積1.27hm2,經計算可剝離表土1.51萬m3,能滿足場區綠化需要但不能滿足矸石場綠化需要,因此矸石場綠化需要從其它部位剝離。經計算,工業場區建設棄渣0.88萬m3,生活場區棄渣0.66萬m3,爆破器材庫土石方開挖量可調至矸石場綠化無棄渣,場外運輸道路土石方開挖棄渣0.22萬m3,取水泵房和輸水管道無棄渣,礦井基建巷道棄渣約22.99萬m3堆放于矸石場內。由于生產運行器的矸石排放全部用于生產機制矸磚,因此在運行期間無永久棄渣產生,但需臨時堆存矸石約1.0萬m3。
3 水土流失預測及防治措施
3.1 水土流失預測
從分析情況來看,建設期的水土流失主要來源是工業場地建設、棄渣堆放、道路建設三個方面,生產期新增水土流失主要來源于臨時堆矸場。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會對原地表植被、土壤造成擾動和破壞,損壞水土保護設施,降低區內原地表水土保持設施的功能,同時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將會加大區程區水土流失的強度,使水土流失危害加重。工程占地范圍內平均土壤侵蝕背景值為1558t/km2-a,共擾動破壞原地表面積33.05hm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23.25hm2。經水土流失預測,在時段 內本工程水土流失預測總量為4.26萬t,新增水土流失量4.04萬t。
3.2 水土流失保護措施
在構建水土流失保護措施時,應當對水土流失防治進行分區,采用“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則,采用防治水土流失和恢復區域環境雙管齊下的方法,根據新增水土流失類型和形式采用科學合理的水土保護措施。為此,宜根據防治責任范圍來界定防治分區,將本項目劃分為工業場地區、生活區、取水泵房及輸水管道區、場外運輸道路區、矸石場區、爆破器材庫區、礦山開采影響區幾部分,從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臨時措施幾個方面入手,提高項目區水土保持能力。如對工業場地、生活區等要做好邊坡防護和場地綠化工作,并做好開挖邊坡植物措和表土臨時防護措施。取水泵房和輸水管道要注意排水溝設計和臨時圍堰設計,并加強周邊綠化。場外運輸道路要種植行道樹綠化,并對路基挖填邊坡進行植物綠化防護。矸石場區和臨時排矸場要補充攔擋措施,并加強坡面匯水排導系統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詠梅,楊勤科,王略.水土保持監測基本方法述評[J].水土保持研究,2008(05)
[2] 徐敬年.水土保持效益評價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14)
[3] 馮竹青.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8)
[4] 朱麗,秦富倉,姚云峰.房地產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水土保持,2009(07)
推薦閱讀:《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核心論文刊發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雙月刊)創刊于2003年,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欄目有:水土保持及相關基礎理論研究、水土保持應用技術研究、水土保持區域規劃與發展戰略研究、水土流失與荒漠化監測的理論與實踐、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水土保持生態經濟評估理論在水土保持中的應用、現代新技術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中的應用、國際學術動態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