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營改增能夠幫助企業擴大稅收籌劃渠道,同時解決重復征稅問題,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本文中,筆者就將提出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幾點建議,希望對未來企業的財務活動有所幫助。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
《稅收經濟研究》是國家稅務總局主管,中共國家稅務總局黨校(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干部進修學院)主辦的經濟類學術期刊,以繁榮稅收經濟科學、為國家稅收經濟部門和決策機構服務為宗旨。
營改增政策自2011年開始實施,在2016年5月1日開始應用于建筑行業當中。而在2017年10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我國實施了66年的營業稅正式取消,在各行各業中全面推行營改增政策。建筑行業作為最后一批實行營改增政策的行業,其2016年后的發展受到營改增政策很大的影響。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要想在市場上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利用,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不斷調整企業的經營方針以及戰略發展方向,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營改增政策,在市場中獲得更好的發展。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造成的積極影響
營改增政策響實施對建筑施工企業有著許多積極影響,其中最主要的積極影響有兩點,分別是解決重復征稅問題以及擴大稅務籌劃空間。營改增政策的實施,雖然將稅率提高到10%,但是,機械設備、施工材料以及其他重要物資在采購時需繳納的增值稅卻可以進行抵扣,這樣一來反而減小了企業需要繳納的稅費,幫助企業降低了綜合稅負。除此之外,而營改增政策的實施能夠幫助企業尋找到更多合法規避稅的途徑,讓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來發展自身[1]。比如說,在某建筑施工企業當中,就在企業內部成立了相關的機械公司以及物流公司,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達到降低企業稅負的目的。
(二)營改增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于建筑施工企業雖然有比較積極的影響,但同樣也存在負面的影響。當然,負面影響的產生并不是客觀上存在,而是由企業自身的情況所產生。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營改增政策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有兩種。第一種是由于企業簽訂合同不規范所導致。比如合同內容不清晰、權責歸屬不明顯、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等,這些都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造成了巨大威脅,同時也影響了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使得企業無法合理合法地降低稅負,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第二種情況就是建筑施工企業的供應商存在問題從而導致稅收籌劃工作受到影響。在實際采購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供應商提供的發票不合規或者是少提供發票的問題。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企業的增值稅無法正常抵扣,從而加大了企業的稅負。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在營改增政策下更好地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就必須要重點關注企業的合同以及供應商問題。
二、營改增條件下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的建議
(一)關于進項稅額的稅收籌劃建議
從當前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來看,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不僅沒有降低稅負,反而增加了企業稅負。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就是進項稅難以抵扣的問題所造成。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設時,前期花費大多是由企業先行墊資解決,很難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2]。針對這一問題,某建筑施工企業就給出了很好的方法。比如說,對于新老項目進行重新梳理,對營改增前的老項目和簡易計稅項目,可以使用一般納稅人也可以使用小規模納稅人,同時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做好進項轉出工作;對于一般計稅項目,從以下五點來解決:一是嚴格審核供應商資格,要求供應商為一般納稅人,采購時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二是對于零星采購的小規模納稅人,要求他們去稅務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三是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同樣嚴格要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將票據類型、違約責任寫進合同條款;四是約定提供票據時間,這也是抵扣環節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行業先行墊資的項目較多,資金流入時間較晚,好多供應商往往都是付款時才能提供票據,這樣就錯過了進項稅抵扣的最佳時間,所以,約定“票隨貨到先行掛賬”就非常重要;五是與業主協商將“甲供模式”改為“甲控模式”,由業主指定供應商,再由供應商跟公司簽訂合同,使合同、貨物、發票、資金流保持一致。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將進項稅應抵盡抵,達到稅負最低。這樣一來就能夠讓企業合理合法地取得專用抵扣票據,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緩解企業資金壓力,讓企業能夠在經營活動中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提高財務人員及業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實現業財稅一體化
在營改增政策之下,僅僅只靠財務部門和稅務部門是遠遠不夠的,財務數據通常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島”,也可能會“信息滯后”部門和項目執行層面對營改增信息的了解不夠充分,單純以為營改增只是財務人員的事情,等經營結果反映到財務部門再做稅收籌劃,恐怕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因此,企業在營改增政策推出以后,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達到“業財稅一體化”經營,有效降低企業稅負。
(1)對集團公司所有財務人員進行營改增知識培訓,讓財務人員吃透增值稅的抵扣原理,制定出有效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辦法及務管理方案。
(2)由財務部門牽頭,投標報價到招標采購,嚴格進行價稅分離,即所有報價實行“裸價+稅款”,在“裸價”相同的前提下,選擇抵扣額度更大的供應商;在選擇勞務派遣和勞務分包時,在服務質量相同的情況下,也要充分考慮進項抵扣額度較高的隊伍。
(3)制定增值稅管理手冊,在公司內部下發并宣傳,從生產部門到管理部門,讓大家了解到增值稅開具要點,哪些發票可以抵扣哪些發票不得抵扣,包括增值稅發票虛開的涉稅風險等…總之,營改增是一次重大稅制改革,影響到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效益,只有提高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實現“業財稅一體化”,加強企業信息互通,全面深入了解營改增才能優化企業的稅收工作,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