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在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支持下,很多中小城市的經濟發展也迎來了機遇,地方的招商引資工作和以往的招商引資也有所不同,需要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在新常態下仍然需要繼續前行。這些中小城市怎么發揮自身特點通過招商引資提升經濟實力和行政管理能力是目前主要課題。為此,下面文章展開研究,通過對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工作進行思考,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思考策略
招商,即從外部引入對本地區有利的商業項目、商業模式、商業資金和有實力的商家;引資,即從外部引入對本地區有利的項目、資金、技術、管理與人才等,以期達到提升經濟、擴大就業、優化產能、提升管理、改善民生的目的。招商引資的基本要素即為:項目、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這些要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關聯的。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包括中西部地區的許多城市已躋身萬億GDP行列。但各地區招商引資活動依然如火如荼,當下一線城市為躋身世界大都市行列,面向全世界招商,目標鎖定的是世界先進技術、管理模式和優質資金及人才,運用優秀的管理手段和貿易手段接軌世界步伐,升級經濟動能,加快經濟驅動模式轉換;東部多座二、三線城市及部分中、西部二線城市也積極探求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有些直接與身邊的一線城市對接,有些另辟蹊徑,利用區位經濟中心和資源、人才相對集中的優勢,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新的特色產業集群,不等不靠,大力招商,與一線城市競賽,加快發展步伐;其他三、四、五線城市中,除少部分自然條件好、產業基礎扎實、占有一定的區位優勢而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外,大多數城市還處于思想較為保守,行為較為遲緩,環境相對落后,經濟格局相對封閉的狀態。
中小城市的輪軸如何跟上一、二線城市不落伍、不跑偏、不掉隊,并實現經濟社會騰飛,是我國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任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所在和評判依據,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就是要關注全面,富裕全面,一個也不能掉隊,一個也不能拖后腿,一個也不能少。
中小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人的思想解放程度和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的問題,是否敢于改革,對自己進行陣痛式的革命,是否敢于開放,讓自己登高看世界,也讓外界進來改變你,是改變現狀的根本手段,幻想不革新、不作為、不通過改革開放獲取較大經濟利益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
針對經濟發展困難的現實,許多中小城市的政府官員其實是有切膚之痛和改變之心的,但苦于環境復雜、手段缺乏、體制約束、資金不足等客觀困難,無法實施心中謀略。要想改變現狀,提升經濟狀況,一把手是關鍵,領導班子是根本,招商引資是一條途徑,地方政府如何認識、如何規劃、如何實施、如何統籌招商引資工作是有很多功課要做的。
招商引資要對自己有客觀認識。開展招商引資前需要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要招商引資?憑什么來招商引資?如何借助和對接國家戰略開展有效的、有前瞻性的招商引資?如何發揮客商投資熱情,保護投資者積極性?當地的環境和條件適合哪些投資項目的引進?
招商引資前應評估本地區的實際,比如:交通等地域條件、與周邊地區相比所具備的突出優勢、本地區包括土地、礦產、水電供應等資源和保障條件、配套政策措施、人力資源和勞動力結構特點、相關約束性指標的執行、有否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本地區社會風氣和人文氛圍對引入項目和持續招商有何影響、生活便利度及包括水、空氣、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相關投資客所關心的問題等。同時要符合國家及本省發展戰略,科學制定本地招商引資目標。以上各種情況在得到客觀論證后,可形成本地區招商引資工作的基礎資料向客商宣傳推廣,幫助客商進行投資判斷,客觀引導客商的投資興趣和意愿。
招商引資要有明確的方向。招商引資工作思路一定要理性和清晰,定位一定要準確,產業目標一定要符合本地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符合國家和本省對本地發展的定位,服從全局,服務大局。招商引資不可盲從,應與周邊區域的發展形成差異化,目標明確后方可開展。切忌與相鄰地區進行惡性競爭或一窩蜂爭項目,搶資源,挖人才,最后形成一鍋燉、大雜燴式的招商結局,給日后造成負擔。
我國社會發展到當下,與改革開放初期的招商引資狀況有了很多不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國內許多優秀企業和資金在往外走,對于中小城市而言,要想準確定位自己的發展目標已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有明確國家戰略和本省戰略的深刻內涵,借力該戰略,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自我發展目標。
前些年通過產業梯級轉移由沿海遷往內陸的許多高耗能、低附加值項目,在當前嚴格的環保及土地使用控制指標下,生存遇到了極大困難,這種轉移已到了不可持續階段,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這些,稀里糊涂引進這些項目,只能給本地區的發展帶來嚴重后果。我國的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國際眼光和水平的人才,在招商引資中可以考慮除國內招商外,通過本地區的人脈資源和區域特色資源等,開展對國外的招商。
招商引資一定要站上高度,放眼長遠,搞清楚投資客的實力和投資目的,搞清楚自己要什么,要保護什么,什么項目對地方經濟發展能起到長期幫助,引進來后怎么支持它發展壯大等,切實把好“短跑項目”和“爛尾項目”的第一道關。因為城市小,條件有限,在產業定位后可精耕一門,把這個產業做成地方或區域的品牌,讓這個產業里的投資客得到實在收益,讓他們安心放心,有信心加大投資,創新發展。
以下幾個案例或可對產業定位和招商引資提供分析幫助:有個縣級市,產業定位較高,目標設定為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城市,還建了個信息市場,但經過招商才發現,外部信息創客對其毫無投資興趣,盲目投資的市場里最后就幾家電腦維修店撐門面,因為該地區非發達地區,基礎條件很一般,根本沒有信息技術優勢和創客投資的興趣點所在;當前國民追求養生休閑、度假旅游較為時尚,一個有著優良旅游資源的城市大力發展工業,破壞了環境,連自己的優勢也喪失殆盡,未抓住這種時尚帶來的新的市場機遇;有個地方過去的傳統產業不符合當前的發展格局,因為人才和技術已非其優勢,這種產業的集中貿易點也不在其身邊,可地方政府就是花大力氣、撒大把資金去拯救這個產業,結果造成嚴重損失;有個地方難得建了個影視基地,文化產業發展初現端倪,但該地方未覺察到這種潛在市場,不加以保護和宣傳,結果這個剛剛被大家熟悉的影視基地成了一個小鬼城,實在可惜。
一個人口少的地方,且周邊居民經濟收入很低,但建起了一個大型游樂場,盡管在攜程網上有此項目推廣,但終因交通條件所限,加之當地招不到好的管理團隊,客源更是缺乏,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浪費;一個地方有較大規模的單一工業或單一文化產業氛圍,地方政府從現代環保角度和政策角度積極幫助和服務于它,并從該行業的其它相關配套產品或關聯行業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了新合力,培養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做得風生水起;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有個縣級市以有機農產品為主打,大力投資道路、水電、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通過幾輪招商,從各地吸收農副產品加工、包裝、儲運和銷售客商,聚集起了較大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并借助現代農業機械提升工效,通過信息平臺和物流平臺,及時銷售新鮮農產品,既解決了部分群眾就業,提升了當地知名度,又取得了招商引資成效和可觀的經濟增長目的。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地方領導對產業定位一定要有洞察力和敏感性,要廣開思路、與時俱進,對沒落產業和低附加值產業可忍痛割愛,還當地一個優質環境,換得更好的項目進來。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優秀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更可為地方風氣的革新提供推力。
招商引資要創造必要的營商環境。種得梧桐樹,招來金鳳凰。營商環境的建立是招商引資能否取得成效的較為關鍵因素。我們會問,香港、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吸引客商駐足的優勢在哪里?很多人都能回答:高效的政府、廉潔的氛圍、便利的市場、集聚的人才、安全的社會、優美的環境、快捷的交通等等。這是人往高處走的自然規律,而我們的優勢何在?
客商投資目的的多樣性考慮已經反映出時代的進步和變化,有實力的客商總是在尋找新的投資熱土,一個體制健全、廉潔高效、出行便利、貿易順暢、人文關懷、適合營商和宜居的城市必定是他們樂于投資、放心投資的首選之地。因此,我們中小城市應自覺向一線城市看齊,學著從改善投資環境,創造良好的營商氛圍著手主動做一些改變,讓自己不再像一個跑不動的車廂永遠停留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年代。政府部門要從自身做起,增強憂患意識和改變意識,加快科學合理的政策制定,加快高素質服務隊伍的建立,形成一套廉潔、高效、自覺的政府運作體系,提升政府決策和行政效率;同時,要在基礎設施方面積極投入,改善基礎供應、居住環境、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等的保障條件,逐步縮短與發達地區的距離;積極培養和諧、友善、文明、關愛、環保、安全的人文和自然環境。
用依法辦事、依規辦事取代人情關系網和打招呼辦事的舊習;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要細致和具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強;客商和老百姓的意見反饋通道要順暢,解決問題的效率和回饋要及時;樹立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圍,定期聽取客商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并從他們的反饋意見中舉一反三解決問題。當然,對于政府在戰略實施和經濟發展中必須堅持的原則,也應通過政府網站、客戶訪談等渠道向大家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
酒香不怕巷子深,人是有從眾心理的,當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得到優化后,通過口碑相傳、路人傳頌,即可實現聲名遠揚的目的,可大大節省招商引資和宣傳推廣成本。當此處形成了一種產業集群時,同行業、同產品和志同道合的人都會主動來敲門的。
招商引資要有政策的連貫性作保障。許多地方總是出現一任領導一任政策的現象,這嚴重影響客商的投資意愿,更讓想長期投資的客商無法決定自己的投資額度和投資規劃,無法適應投資環境。因為政策善變,造成了許多“短跑項目”和劣質項目。招商引資工作的虎頭蛇尾、地方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的不確定性也對前期招商引資成果形成了一波波的自我否定。同時,部分地方政府招商積極性很高,但“扶上馬送一程”的做法缺失,招商時許諾的優惠政策有時候像是“拔苗助長”,而招商引資后出現的“殺雞取卵”、“雁過拔毛”的行為又給客商造成傷害,這些現象并不鮮見,不利于地方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和經濟發展戰略的穩步推進。客商對當地的投資行為和發展激情理應受到保護和尊重。
這些問題的表現已引起許多客商的不滿和部分領導的高度重視,近期以來,李克強總理在多種場合強調要優化營商環境,指出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對此類現象的深度研究和高度重視的體現。政策和營商環境是一體的,所出現的問題是有內在共性關系的,如何規范招商引資行為、解決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化解客商的不滿、珍惜招商引資成果,留住金鳳凰,確實有許多值得地方政府去反思和改善的空間。
招商引資要形成共識和多元合力。招商引資工作的關鍵是一把手,因此,一把手要唱主角,牽頭協調和推進此項工作。領導班子成員應認真理解和把握國家和本省的戰略規劃,領會意圖,依據本地條件,合計共謀,自覺定位,集思廣益發現和尋找商機,集體決策產業目標和發展舉措,進而形成招商引資工作的合力。當前許多地方的做法是在產業目標明確后,下達招商引資工作完成的指標體系,由領導班子成員按行業、分部門牽頭負責,分頭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定期總結,按照量化考核指標執行階段性獎懲考核。
招商引資工作要因應得當,對有意向的、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標準、符合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特行業(項目)、民生項目等,對本地產業發展和提升有重大幫助的項目應優先關注,下大力氣開展項目對接,推進落地,熱心服務,關鍵時刻可以引入地方參股方式推進立項。
許多省市對招商引資工作制定了相關制度、管理辦法和指導意見,應認真研究和執行。招商引資過程中要嚴格把握紀律、廉潔和作風等問題,守住法律和道德的紅線和底線。
一些招商引資成績突出的地區在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時,充分發揮同鄉會和本地在外人員的資源優勢,廣為宣傳,積極招商,取得了實效。一些地方政府還與相鄰地區政府開展招商信息互換,將好政策、好辦法、好項目進行敞開式交流,互助有無,取長補短,優化配置,提高和加快了招商引資工作效率和步伐。一些有一定自然資源和宜居環境的地區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和優勢,大打資源和環境牌,與大城市對接,甚至與國外城市結為友好城市進行交流,積極招商引資,力爭招來質優潛力項目。一些中小城市在與沿海城市產業對接時,不滿足于一般性的低端產業的梯級承接,而是著眼長遠,選擇高附加值、大品牌的產品和公司開展跳躍式招商引資,也取得了不俗成績。部分可依附于“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中小城市主動調整發展思路,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奠定新的潛能,主動上船拓展商機。
招商引資工作的創新和多元化發展,為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繼續前行,作了有益探索,留下了寶貴經驗,包括招商引資的質、量評價標準和體系、招商引資考核標準和指標分解體系、各級人員責任制及獎懲體系等的執行,對杜絕亂招商和招亂商的現象、為本地區產業長遠而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招商引資要注重人才引進。任何時候,人都是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因素。每個地區都有優秀人才,因種種原因他們或離開故土外出創業,而無論是高端人才還是普通百姓,在外積累的經驗、經歷的事件、學到的本領、開闊的眼界、活躍的思路、掌握的信息等,都會較之于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有所不同,有所豐富。這些人不僅熟悉故鄉,在離開故土后對故鄉的感情更深,對家鄉而言是寶貴的財富,因此在招商引資中,不僅可召集他們為家鄉發展出謀獻策,牽線搭橋,更可把眼光落在他們身上,憑著他們對家鄉和外面世界的熟悉和認知,給他們提供發展的平臺,發揮他們的激情、技能和資源優勢,鼓勵他們回鄉創業發展。當然,他們回鄉創業可不必強求舉家回遷,只要將事業重點略往故鄉偏移,同時帶來一些消費、一些信息,便可為家鄉帶來不小的改變或進步。
招商引資中更要有廣闊胸懷和戰略眼光引進優秀人才和高端人才,本著不怕他們發光,就怕他不來的思想,鼓勵他們前來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只要肯定他們是人才,就敞開胸懷迎接他們,呵護他們,因為他們的到來才有地方面貌改變的可能,也許是一個點子,也許是一次投資,也許是一句忠告,或都可為地方百姓造福,因此,招商勿忘招人才,人才來了更應受到尊重和禮遇。
招商引資要注重內部活力和內部商機的培養。在國家“一帶一路”逐漸走向遠方的時刻;在國家加大對土地、環保等指標的控制,相關政策執行愈發嚴格的時期;在去杠桿進入宏觀調控的關鍵階段,地方政府對外招商引資工作也同樣面臨著新情況、新挑戰。過去可以通過拉一臺節目找幾個明星助陣簽幾個項目,或一個桃花節、一個牡丹節等弄一次招商引資洽談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何將挑戰變為機遇,需要地方政府正視自己,轉變招商引資的傳統觀念。
在地方條件不佳、環境不利、招商效率不高、外部資金流入困難的情況下,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將目光投向自身,充分認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刻內涵和通途,加大內部市場的挖掘和培養,創新、提升和優化既有產業,積極鼓勵地方百姓創業激情和創業行為。內部市場也是地方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給予充分認識,搞活地方經濟可從腳下開始。
但凡經常出去走走看看的人都會思考自己對哪些東西印象深刻,會與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和身邊的事務進行對比,找出不同的感受之所在。上海、北京、深圳是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城市,因為人多,管理到位,形成了許多人氣市場,這是因為有人才、有消費、有商機;香港、澳門人也很多,但因其國際化大都市的氣息濃厚,中西文化合璧風情濃郁,管理細致,與國內城市有許多不同之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投資、工作或旅游,持續助推著經濟增長動力;新疆、內蒙的一些城市,因為他們有民族特色和異域風情,反映出的民族和文化氣息也與內地城市有所不同,對我們看慣了千城一面的人來說會有眼前一亮的不一樣感受,形成新鮮的視覺沖擊。
再有就是直觀上看,哪里的衛生干凈、環境優美、文化獨特、人的文明程度高,哪里的城市就顯示出有序和吸引力,這反映出的是那個地方的政府和管理部門的責任擔當和水平超凡,也告訴我們人往高處走,鳥奔高枝飛的道理。
我們在培育內部市場之際,也可以通過以上所述來給自己的城市注入一些與眾不同,改變一些“千城一面”的風格,讓地區特色和地方文化濃郁些,創造出一些新鮮的感受,比如:一些地方有其歷史文化印記,可以大做文章挖掘內涵,加以保護、傳承和利用,將其變為新的旅游景觀和消費市場;一些老百姓熱衷的生活圈子,可以美化、亮化和規范起來,形成當地重要的餐飲、娛樂、文化消費場所,如老百姓歡迎的沿街大排檔等,解決一批人的就業,培養消費文化;一些普通的村莊,可以提升它的基礎條件,并通過文化創意設計,將其打造成原始民風的展示區,與農耕文化、稻米文化、豐收文化相結合,做成與眾不同的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城鄉結合部是每個地方管理的難點。
一般情況下很難整肅,但可選擇一個區域做試驗,通過加大治安管理、加強基礎設施投入,給予重新設計包裝,讓其變為風格不同的樸素的風情浪漫小鎮,吸引人們前往休閑消費,也可培育手工商業和基礎創意文化產業,如香港的赤柱等許多邊緣小鎮;城市中心商業地帶也可通過鼓勵商家自由創意招牌、提升門店及周邊環境,注入當地文化氣息裝飾,將普通商業形象進行本地化、特色化改善,如香港尖沙咀的商業街貌那樣豐富流動。還有些地方有豐富的水系和自然山川等,可以通過市政各部門協同,打造水上游輪、水上巴士休閑,充分利用自然所賜,讓城市活躍起來,如巴黎塞納河的游輪服務。其實這些創意啟發所花費的并不會很多,可以提升城市活力,樹立多種城市名片,但需要用心去做。
政府在百姓創業過程中要持鼓勵態度,積極、合理地為營商之人提供便利的營商場所,幫助創業項目擴大名氣,做大文章,做優項目,形成支柱,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政府不應急于收稅收費,更應在包括治安、環衛、交通、信息、安全、質量和環保指標控制、土地使用控制等方面做好把控和服務,引導市場健康發展,切不可在公共安全和法制之外過多干涉市場,以壓制市場活力,捅死創業激情。
就如浙江義烏,沒有活躍的市場和包容的文化,沒有良好的治安和快捷的交通,沒有便利的生活和良好的營商氛圍,是不會有今天的義烏。
招商引資要有耐心。招商引資要做足功課和文章,要打有準備之仗,但更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有些地方領導招商初期雄心勃勃,在遇到挫折后氣餒消極,最后造成工作無結局,虎頭蛇尾現象,甚至還發生過客商考察當地后未投資產生矛盾的事情。
我們一方面要加大自身基礎條件和環境面貌的改善,創造良好的招商環境和營商環境;另一方面要推心置腹聽取各方建議,分析兄弟地區招商引資的得失經驗,從闖世界的商人、企業家那里得到啟發,從有建樹的領導那里聽取政道,分析論證自己的優劣所在,不斷調整招商引資的思路和手段,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拿出新辦法,解決新問題。
招商引資工作有時候未必能做到投入與產出成正比,但可以在不斷地總結和調整策略過程中完善我們的工作,只有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更準確把握市場,了解市場信息,掌握市場動向,順著市場發展方向、按照客商投資意愿去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這樣才能招好商,引好資。
有時候,我們的耐心是為了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更好地把持項目,充分論證項目所帶來的得失,權衡利弊,做到引進一個項目就創造一個市場、贏得一次經濟發展的成果,通過以上準備,耐心等待金鳳凰的到來,這要正確看待。
招商引資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作為地方政府來說,應該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基礎條件和社會氛圍,理清自身優勢和不足,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明確好招商引資的方向和目標,對該項工作進行充分的安排,發動各級部門和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珍惜招商引資成果,對意向性項目進行充分論證,擇優棄劣,并積極為引進的項目負起長期責任,支持項目做大做強,容得下別人賺錢,忍得了別人發財,發揮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進步的積極作用,借其優秀的管理方法和廣泛的市場渠道帶動地方產業偕同發展,通過招商引資重新樹立起科學合理的地方經濟支柱,提升經濟成就。
而作為被引進的項目和人才,也應放眼長遠,扎根地方,融入社會,拋開張口要條件、伸手要政策的思想,摒棄短視行為和眼前利益,本著“受以其情,報之以禮”的態度吸取當地優良的傳統和文化,不負眾望,回報當地,借助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所投項目加大創新力度,穩步做大做強,擔當科技創新、科學管理和經濟發展的先鋒和楷模,為該地區的社會進步盡責盡力,與當地政府和百姓合生共進,朝著互利共贏的目標攜手邁進。
參考文獻:
[1] 賀寶奎.新常態下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幾點思考[J].青年與社會,2015(3)
[2] 張建梅.以工商管理觀念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J].經營管理者,2010(12)
相關閱讀:社會管理綜合論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