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優化問題的應對對策的相關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不斷地發展,本文就是通過對江蘇省的經濟發展為例來詳細的闡述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優化這個問題,本文的資料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經濟;密集型產業;產業結構優化
引言
在國家再也不把GDP作為唯一衡量指標的新常態背景之下,要求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市場環境健康有序進行、產業結構完善優化。所以江蘇要保持經濟高質量的發展,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必須對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本文將對江蘇省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優化策略進行分析。
一、江蘇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價值
(一)經濟穩定發展并保持增長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快速地發展,與此同時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產業想通過技術來代替人力勞動,但是現實的情況確實有大部分的人力勞動是技術所不能代替的。2016年江蘇省生產總值76086.2億元,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其中的32.4%。經濟的發展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前者為后者提供了發展的強勁動力,后者又保障了前者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改善民生與促進就業
從2015年統計數據來看,江蘇省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的人數為820萬人,占制造業總就業人數的53%。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提供就業機會,城鎮化進程有重大貢獻,尤其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社會背景之下。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促進就業,改善了民生。
(三)推動對外貿易和擴大出口
2016年江蘇省出口總額21063.2億元,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總額在7205億元左右,占江蘇省出口總額的1/3。這意味著江蘇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在出口貿易中占了很大比重。并且2016年境外投資中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占據制造業境外投資近一半,達41875萬美元,比上年增加7%。江蘇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保證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推動境外投資。
(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居民生活的物質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居民生活的基礎產業,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離不開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上文的相關數據來看,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促進江蘇省內經濟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雖然近年來科技和信息等產業不斷沖擊著江蘇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但是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階段性等特點使得它依然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發揮巨大的作用。
二、江蘇省勞動密集型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難問題阻礙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
進行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的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受到融資難問題的影響,頻頻有企業破產,這也就急切需要政府推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幫扶。民間融資作為一種方便的融資渠道,雖然能暫時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但是民間融資成本的年利率非常之高,有甚者比銀行利率高出10多倍。在這種融資困難的狀況下,受到限制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空間,所以融資難問題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生存的一大難題。
(二)技術改造阻礙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在我們傳統認知中,勞動密集型產業跟技術是完全分離的,即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是一般的手工勞動產業。固然,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需要相當一部分的手工勞動操作,然而這并不等同于完全依賴于手工勞動,一點技術也不需要。雖然勞動密集型產業相對于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需要的資本有機構成、技術水平并沒有沒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隨著產業不斷升級,就拿紡織服裝行業來舉例,在很多發達國家,紡織服裝行業被投入越來越多的技術和資本,已經成為一個半機械化甚至完全機械化的行業。但是從江蘇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來看,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量占比不足10%,產業缺乏響亮的國際品牌與自身的核心技術。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知道,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是完全依靠手工勞動的,是需要技術,需要資本的產業。需要不斷的對技術進行改造,對產業進行優化。
(三)激勵性政策不足,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從江蘇省當前經濟發展現狀方面來說,雖然江蘇省已制定了扶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相關政策,但是相比于發達國家,政策扶持是遠遠不足的。在社會經濟競爭環境當中,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并非真正的公平。從政策環境上看,一方面國家雖然已經出臺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相關政策,這對某些有特定需求的個體經營戶與企業在稅收減免和工商局登記的手續問題方面具有一定扶持作用,但這些政策僅僅只是局限于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和傳統服務型企業,并不能激勵絕大多數企業。另一方面,政府在稅收、審批和管理方面也存在某些程度的限制,這也就阻礙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創造與發展,甚至有些政策對企業產生一定的負效應。
(四)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力供需結構不平衡
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體現在它同科技等其他行業相比需要的勞動者素質要求沒有那么高,因為該行業的勞動偏重復簡單化,需要的勞動者素質也就相應變低。近幾年,江蘇省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成本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然而勞動效率卻跟勞動成本不成正比。當然,這種現象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和運行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這是市場在發出信號,提醒我們產業結構需要優化升級了。但是整體上來看勞動者質量并未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升級發展而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具有吸納大量勞動力的能力,然而當中很多產業只要求熟練度高的勞動力來參與生產,從而市場上就剩下了大量非熟練工人。由于市場供需結構不平衡,自然造成很多人沒有工作可做與工資收入高低情況存在。
三、江蘇省優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策略
(一)優化組織結構
勞動密集型產業只有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首先,目前江蘇省乃至全國都存在壟斷且無效率的行業,江蘇省需要鼓勵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與行業間的合作,同時以立法來規范企業的惡性競爭,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為勞工密集型產業提供健康有序的競爭壞境。當然,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引進新技術,調整和優化企業內部結構,達到緊跟產業升級步伐的節奏。其次,可以通過建立完善商業協會,將分散的小型企業聯合起來經營,讓資源盡量最大化最高效利用。
(二)對勞動密集型產品進行結構、檔次與市場調整
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內部存在垂直分工,因此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會受到上下游企業生產模式以及生產要求的制約。并非某一個單一的生產鏈條環節能夠解決的事情。終端產品由于國內的加工企業因為缺少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上往往為了一筆訂單,會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價格,然而土地、勞動成本等價格都在不斷上升,最終他們所賺取的利潤還不及掌握核心技術企業的零頭,這就使得這些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很被動。造成整個產業鏈條的利潤率很難提升。
(三)大力發展優勢行業
電器機械及裝備制造業作為江蘇省的優勢行業之一,對于江蘇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有極大的推進作用。江蘇省在發展電器機械及裝備制造業過程中,應當做到加快推進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行業的戰略結構調整,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來提高生產質量與生產效率。政府也應當充分發揮國家政策扶持,積極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加大對企業的資源投入,把培育國際競爭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目標。
(四)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銀企合作
近幾年我國小型金融機構發展迅猛發展,但是在規模上,跟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據統計,我國小型銀行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還不到20%,然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卻已經超過30%,這就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的助力作用。因此,隨著金融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國要適當為小型金融機構提供一定的便利,降低他們進入的門檻。小型金融機構在發展的同時,其實也解決了中小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還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小,資金沒有大型企業那么充足,但是對短期流動周轉資金需求卻特別的大。企業經營的好壞決定了資金的周轉速度,銀行在放貸時首先考慮到的就是企業還債能力,也就造成了融資難的問題。因此,我國可以對中小企業信用檔案進行相應的考察記錄,并構建相應的信用平臺,將企業的信用信息作為銀行放貸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同時,商業協會等應積極的探索組建非政府的信用擔保機構,并成立相應的信息擔保公司,為企業的融資帶來更多的便利與渠道。
(五)重視人力資源
當前從我國人力資源形勢來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雖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力成本一直在上升,但是地區間的勞動力成本差距還是很大的,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遠低于東南沿海地區,江蘇省勞動密集型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地區間工資的差異,加大對中西部的投資。除此以外,江蘇省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可參考成功向海外地區轉移的案例,在東南亞、非洲等勞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利用好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原材料以及稅收優惠政策。同時江蘇省政府也應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和引導,給予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以及欠發達地區轉移的企業相應的政策優惠。人力資源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政府以及企業都應高度重視人力資本這一要素。從宏觀角度分析,企業出現的“用工荒”問題,其實并不是人力資源市場上沒有資源,而是缺少企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因而政府需要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人力資本投入和技術投入,發展職業技術學校,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勞動人員。長遠來看應加強基礎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提高綜合國民素質。從微觀角度分析,企業本身也應轉變傳統觀念,在公司內著力培養公司所需人才,不僅要重視對優秀人才的培養,還要重視普通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與文化素質,并實行相應的激勵制度,留住企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彥龍.對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前景分析[J].現代營銷,2017(04).
[2]馮德連.全球價值鏈下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升級機制與策略[J].江淮論壇,2107(02).
[3]劉傳志,張彩云,余興發.全球生產網絡視角下我國企業國際化戰略[J].國際貿易,2017(05).
作者:蔡弘志
推薦閱讀:《中國勞動》雜志以宣傳勞動保障理論、政策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在全國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成功的改革經驗,研究社會經濟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問題為己任;以改革理論與操作性問題研究、政策研究、工作研究為主要內容;堅持研究宏觀勞動問題與微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并重的原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