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將德育的觀念滲透到師生之間,以達到德育理念的貫徹執行。因此,本文結合教學實例,理性地分析了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現狀,并從“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內容”“引入時政熱點突破德育難點”“豐富教學形式以提升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對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浸潤“德育”理念提出有效對策,以期彌補當今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在德育方面的不足。
張蘭芳, 天津教育 發表時間:2021-08-11
【關鍵詞】高中政治;德育;中學教育
進入21世紀后,我國在經濟上雖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民眾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甚至還有下滑的趨勢。45分鐘一節的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既要落實高考教育的目標,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要促進學生在思想上、道德觀念上的改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目前的高中政治課堂中尚且缺少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實踐性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理念,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做好高中德育教學,使青年學子在新時期的各方面沖擊下能夠因為具有規范的思想認識、政治認同和道德觀念,而不受到外界的過多干擾,從而進一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求。
一、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書面化
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對于政治的關注度明顯還不夠。目前,應用的高中政治教科書,課本上的內容大多都是純理論性的知識和一些過去的時事,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很難對其產生興趣,也無法真正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樂趣。大多數學生學習政治只是為了應付高考,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教材中的條條框框。而政治學科中的真正內涵和意義,學生卻沒有對其進行挖掘和研究,更不用談培養道德素質了。
(二)輕視對學生道德教育的滲透
在應試教育下,高中學習階段的語、數、外三門功課毫無疑問是學習的主科。政治作為一門文科科目,和歷史、地理相比,它受重視的程度也要遠遠低于前兩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政治甚至只需要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就能取得不算太差的成績。因此,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更加關心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認為大部分是班主任的責任,即使是在政治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也是幾句話帶過,因而教育效果并不明顯。正是教師這種放任自流的德育態度,導致學生就更難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也無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高中政治教學滲透德育理念的對策
(一)充分挖掘教材,合理滲透德育內容
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學生只有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形成和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認識,才能進一步理解如何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在目前的高中政治教材中,存在著大量關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這對于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習好教材上的理論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感,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提升。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堅持以課本為主,在講解教材的基礎上一定程度上引入社會現象和個人心得體會,這樣就能夠更輕松地在課堂中滲透德育內容。例如,在講解部編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二中關于“市場經濟”的內容時,市場經濟中有關乎誠信與合作等內容,這很明顯就是立德育人的內容,教師就要將這個知識點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市場經濟的知識來了解誠信和合作的重要性。
(二)引入時政熱點,突破德育教學難點
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專有名詞,很多對時事關注不多的學生可能會對其感到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摸不著頭腦,更談不上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和德育聯系起來。比如,高中政治教材中關于“稅收”“納稅”的知識點,依法納稅是國家維護公眾財產、維持社會安定、保障民眾利益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每個公民都具有依法納稅的義務,不偷稅漏稅也是每個公民在實際行動上貫徹愛國主義思想、貫徹法治意識的重要方式。但是學生通過教材上的知識點很難明確理解到國家稅收政策的積極性和根本意義,教師明顯很難做到在課堂中把多個專有名詞,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一些深奧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充分理解。如果全部細致地講解,顯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不細致講解,學生可能不能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引入時事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通俗易懂的事件來易化專有名詞和晦澀的理論,以達到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實現德育目標的目的。
(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道德教育成果
現如今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導致學生缺少學習積極性,教師很難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即便是教師愿意講,學生也很難真正發自內心地學習。為了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道德觀念和培養人才,教師有必要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要想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播放視頻資料和課外信息資料,還可以進行辯論、演講比賽、場景模擬、小組討論或有關主題的調查報告等,從而有效規避傳統書本式教學的弊端。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社會中的道德問題來進行辯論。選題情境可以設置在復雜的社會情境之下:每個人都應該自己管好自己就行,還是要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別人?這個話題具有很強的辯論條件;也可以進行演講比賽,并且話題可以是當前社會中的各種道德缺陷,比如,一個摔倒在地上的人被車輛撞了兩次,沒有人停下來或幫助過、伸出援手,面對這種問題,學生如何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幫助他人是一種智慧和道德的體現。同時,也可以進行情境模擬,使學生練習如何處理困難的道德問題,并測試他們的道德水平和應對智慧。或者,還可以進行視頻教學,展示如何通過生動的影視作品來處理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讓學生從中受益。
三、結語
在高中政治德育滲透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道德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材為基礎,結合時事和社會生活中的民生現象等,充分貫徹落實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在學生的生活中得到實踐,進而讓學生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規范意識,規避不必要的思想彎路,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道德基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