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師生間融洽的情感關系,任何教育教學都是注定要失敗的,而親近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心理處于最佳狀態,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你所教的學課產生興趣,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為,才能由怕學、厭學轉化為愿學、愛學、樂學。
每次接新班,拿到各位同學基礎成績時,筆者都會詳細了解每位同學的情況,尤其是學困生的情況,不單單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還包括他們的性格和家庭狀況。
今年所接的初一(3)、(6)班,經過了解,共有13位同學來自外省市,部分同學的父母收入不高,日夜為了生活而操勞,很難顧及到孩子的學業,也很難給小孩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更談不上輔導小孩的英語學習。這些同學在校表現得比較自卑,也很敏感,在英語課上不敢發言,更不想談論關于自己家庭的情況。在上Myroom這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當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我的房間很小,里面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張椅子。這個開場引起了很多同學的好奇心,但更重要的是趕走了這些民工子女的自卑感:原來老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也是很差的!我發現那堂課上,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姜..同學表現得自信多了,從不舉手的她舉起了手,用不太流利的英語介紹自己的房間。當我對她說很好時,她漲紅了小臉,激動不已。
2.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修養,做學困生的榜樣
老師健康熱情、開朗的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教育學生不僅要靠口耳相傳,更要注意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試想一位整天死氣沉沉、板著一副面孔的教師,學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說讓他們和你一起走入課堂內容,積極思考和解答問題;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師,把本職工作當作苦差事來應付,學生不可能與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讓學生以主動進取的心態去投入學習中。
每當我步入學校走進教室,無論有什么事困擾著我,我總是深呼吸,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自始自終熱情飽滿,耐心細致地解答每一個疑難問題,從而不知不覺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鼓舞著每一個學生。在細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課堂中師生舉手投足便能心領神會,和諧相處,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教學成績逐年上升。
3.多表揚、鼓勵,排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喚起他們的自信心
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比優秀生復雜得多,經常會出現反復的現象,對自己學習英語的信心保持不住。教師對他們要有耐心地進行長期的幫教工作。
在轉化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多對其表揚、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畏懼、自卑、自暴自棄等不健康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放下包袱,滿懷信心地學習英語。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將“Please try it!”,“Come on,I believe you can!”,“Very good!”,“Well done!”等鼓勵的話掛在嘴上。在批改作業時,對于學困生的要求和強化組的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筆者會盡量把他們的評分等級打高點,在作業本中寫一些“Excellent!”,“It doesn’t matter, work harder!”,“Don’t worry,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還有激勵性和贊賞性的評語:“你進步了! 你是聰明的學生,繼續努力,老師相信和期盼你的進步,不要讓我這個朋友失望哦!”這使他們很有成就感和受賞識感。這些喚起學困生的學習信心,能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
4.創造機會,展示自我,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指出:“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
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要給他們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們的長處,展示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布置淺顯的作業讓他們做,甚至是一些難題也讓他們進行嘗試。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筆者把學困生與優秀生編為一組,讓他們一起開展朗讀、操練、會話表演、游戲、競賽等課堂活動。讓優秀生帶著學困生一起參與,鍛煉學困生敢開口,敢參與的膽量,并及時客觀地給予表演和鼓勵,讓學困生更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這樣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愛學習。他們會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5.在教學之外擴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重在教學中的全過程,但課堂上師生交流時間畢竟有限。個體的情感教育不易進行。因此,課外的情感投入至關重要。通過與學生或者學生家長的共同交流,常常產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每一階段考試后,筆者都會分別找學困生座談,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指出不足,并布置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這樣有任務,有目標,學困生就有壓力,有適當壓力才會有動力。在課外,我也經常組織學困生參加學習心得交流會。剛開始讓優秀生談學習方法,學困生來聽。過一段時間,當有個別學困生有較大進步時,就讓他們給其它的學困生介紹近階段的學習情況,學習心得,學習感受。隨著介紹經驗的學困生的人數增加,學困生感受到的成功體驗就越多,從而推動學困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越來越濃。由此可見,教學之外擴展情感教育,是對教學的充實和幫助。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情感教育必須以“愛”為核心。在英語教學中,整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這是許多教師都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優秀學生身上,更要傾注在學習困難的“學困生”身上。
總之,只要教師尊重學困生,做到真正關心他們,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與英語學困生進行情感溝通,致力于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英語學困生定會“親其師,信其道”,對他所教的英語學科感興趣。從而自覺,刻苦地學習英語,促使其自身英語成績的轉化,同時使整體英語成績得以提高。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