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大學生禮儀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需要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大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禮儀規范及知識,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原則, 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摘要:高等學校, 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僅是德育教育的必需, 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明確大學生禮儀素養的目標, 找準教育途徑, 將會有效地促進高校的校園文明建設, 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教育研究論文刊發,大學生禮儀修養,提高,可行措施
一、大學生應具備的禮儀修養
“禮”就是禮貌、禮節;“儀”就是儀態、儀式、儀容。禮儀, 是人們在社會的各種具體交往中, 為了相互尊重, 在儀表、儀態、儀式、儀容、言談舉止方面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規范和程序。
( 一) 大學生應繼承弘揚中國傳統禮儀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其中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倫理道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傳統道德文化強調集體精神與愛國精神, 重視個人、家庭和國家三者之間的關系。把“禮”看作是既是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礎, 也是個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須的修養環節與修養過程。孔子說:“興于詩, 立于禮, 成于樂”, 就是說一個人想自立, 必先有禮的修養。
( 二) 大學生應了解運用現代文明禮儀
現代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具有和諧身心、和諧人際、和諧情感與和諧國際等突出功能。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 主要內容有: 尊老敬賢、待人接物、儀態言談、慶典婚喪、交友擇朋等。禮儀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 在現代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 三) 提高大學生禮儀修養是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 理想、倫理道德以及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主要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的教育, 是集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一體的全面教育過程。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禮儀是人類維系社會正常生活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禮儀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就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念、具體規范、優秀傳統的傳授和訓練。因此, 高等學校可以把提高大學生禮儀修養作為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
二、提高大學生禮儀修養、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緊迫性
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 在道德水準上, 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有良好的表現。但是現實中, 我國大學生禮儀失范的現象日益嚴重。行為上存在禮儀失范現象, 如隨地吐痰, 亂扔紙屑, 不講秩序, 不尊敬師長, 遲到、早退、曠課等等。與此同時, 因為缺乏社交技巧, 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導致人際交往受挫, 影響心理健康。
三、提高大學生禮儀修養、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 一) 有利于提高全民綜合素質, 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當前整個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期, 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的挑戰, 倫理、道德領域出現了一定的紊亂。令人振奮的是,“以德治國” 治國方略的實施、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 既為文明禮儀教育指引了方向,又明確了內容和目標, 同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的知識, 樹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 糾正自己業已習慣的違背禮儀的言談舉止, 將禮儀化為習慣或本能, 使禮儀教育與道德教育相互滲透, 從而使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作為學生的行為準則和意志, 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中, 個體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 三) 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完善人格, 促進身心健康
人格是一個人的各個心理過程之特性的總和, 是其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體。一個文明的人, 講話應有文化內涵, 行為舉止應合乎道德規范。禮儀教育, 正是將思想觀念、道德修養融入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中, 通過遵循禮儀, 從而使得人格得到完善。
( 四) 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社會化, 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 只有1 5 %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 另外的8 5 %要靠人際關系、處世技巧”。大學生堪稱“準社會人”他們有一種強烈的走向社會的心理愿望, 但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通過禮儀學習能讓他們懂得如何稱呼、介紹和問候; 懂得如何著裝、怎樣待客; 還懂得如何同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在不斷變化的場所游刃有余, 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
四、提高大學生禮儀修養、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可行措施
( 一) 教師以身作則, 增強自身禮儀修養
發揮教師榜樣作用。教師的舉止、儀表對學生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首先對教師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的教育, 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 對教師進行必要的禮儀訓練。課堂是禮儀、禮貌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 教師要從自身職業的特殊要求出發, 善于修飾、“潤色”自己的外表與行為, 有意識地給學生一個適度的、美的風度儀表和形象, 充分利用課堂這塊空間, 以自身穩重大方、自然的儀表美、形象美和語言美, 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生動的禮儀示范教育。
( 二) 開設禮儀課,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高等學校開設禮儀課程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著力培養大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諧精神、謙遜態度和嚴謹習慣的同時, 還要注意把禮儀教育與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紀律觀的教育結合起來, 充分展示其德育功能。
( 三)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雙管齊下
當前, 有許多父母溺愛孩子, 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 家長放松乃至放棄了兒童啟蒙教育階段文明禮儀這重要的一課, 使孩子逐漸養成“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意識, 從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 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性; 在教育內容上, 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與盲目性, 急功近利。
高校在明確禮儀教育重要意義后, 應加強對禮儀教育的統一安排和指導, 提高家長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 將禮儀教育作為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操的起點。及時與家長溝通, 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層, 通過引導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注重、遵守禮儀規范, 共同約束其不符合文明禮儀的行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