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初,疫情沖擊全國經濟,其中中小微企業受受沖擊最為明顯。一方面,因疫情原因無法正常營業,資金鏈斷裂;另一方面,企業面臨風險增加,還款延期,人們信心受挫。本文主要通過總結小微企業現狀,分析企業融資渠道并以快遞和餐飲為例,為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本文源自創新時代【2020年第09期】《創新時代》以嚴肅、莊重態度來報道與評論國內外最新動態,為政府決策者在各個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國內外信息、觀點。內容涵蓋經濟、文化、教育、企業等,關注全領域焦點問題,致力于以媒體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關鍵詞:疫情;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餐飲;快遞
小微企業在疫情下的現狀
(一)企業面臨的困境
疫情期間經濟不景氣是一個大環境,各行各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小微企業在疫情中自身的局限性不斷放大,逐漸演化成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導致許多小微企業瀕臨破產。
小微企業在許多方面都出現了困境,并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企業經營虧損。“麥克米倫缺陷”認為,小微企業發展困難的根源是融資資金無法滿足企業本身的發展需求。因此,充足的現金流至關重要,但在疫情期間,商店停止經營,物流停滯,大批零售批發類企業在年前購置的存貨積壓嚴重。營業額減少,但固定成本比例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資金問題得不到解決,小微企業的常見選擇是壓縮成本,減少勞動力和貨物成本。
疫情下貸款更加困難。小微企業底子薄、資金鏈短、抗風險能力弱,正常時期就受到融資難題困擾,疫情更使其資金壓力驟增,甚至陷入經營發展的“寒冬”。
疫情后恢復情況
疫情得到緩解后,一部分的企業逐漸恢復生產,不同企業的恢復速度和程度不同,其中房地產恢復水平最高,教育、住宿、餐飲受影響最大。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是教育、住宿、餐飲。疫情導致全國學校和培訓教育機構延期開學, 2月份和3月份教育業經濟活動恢復水平僅為去年同期的10.2%和11.8%。同樣地,由于人員流動受到限制,住宿和餐飲也深受打擊。
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我國小微企業融資來源匱乏,其中超過62.1%因其自身管理制度欠規范、資產狀況不佳、信用觀念淡薄等原因,無法從任何形式中獲得資金,維持企業運營完全依靠較少的自有資金和留存收益;剩余的37.9%企業可以通過貸款獲得資金,但這些企業中有超過80%在一年中僅僅有不到兩次的貸款。絕大部分的中小微企業依舊面臨融資難題。調研數據顯示,82%的小微企業面臨資金缺口,71%的受訪企業認為能貸到款就能扛過疫情。
小微企業的傳統融資方式
1、內源融資:將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留存收益作為擴張資本,內源融資成本低且抗風險能力強,但小微企業大多利潤率低,積累的留存收益也就很少,很多小微企業都是將一個家庭積累多年的積蓄拿來投資,但面對疫情帶來的的不確定性,許多小微企業會更加謹慎,而且當企業資金需求量很大時,這種融資方式并不可取。
2、直接融資:直接融資包括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但因小微企業自身局限:規模小盈利少等問題,使這兩種融資方式在小微企業種基本不可能實現。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小微企業,通過合伙創業或者由他人注入資金,根據注入資金的多少分配股份,按投入分配利益與風險。
3、間接融資:間接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這兩種方式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都是有效可行的,因為近年來國家政策向小微企業傾斜,銀行貸款更加安全且門檻有所降低,對于小微企業來說獲得銀行貸款是可行的,但因為小微企業自身的一些局限性,銀行能發放的貸款還是有限的。民間借貸是小微企業向民間非金融機構進行借貸的一種融資渠道,利率在人民銀行規定范圍內。民間借貸手續簡便,且抵押具有法律效力,能很快解決小微企業的部分資金需求,這種借貸方式很受小微企業的青睞,已經成為小微企業貸款的主要方式。
銀行提供數字化融資服務
此次疫情,使得傳統的融資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融資方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中國的互聯網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包括通過“無接觸”方式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進行貸款展期,針對疫情相關特殊人群,采取延期還款、征信逾期豁免等措施。另一方面,一些傳統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也在數字化融資服務方面取得了積極突破,利用網銀、手機APP及開放API等互聯網渠道,結合內部數據以及工商、電力、信用等外部數據,打造線上非接觸式信貸服務體系,提升了銀企撮合效率,擴大了融資服務覆蓋面與可得性。
疫情影響
對于餐飲企業影響
以海底撈為例,營收斷崖、員工工資無法按時發放、固定成本比例大,這些問題成為餐飲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與餐飲行業的境遇“生死一線”現象相對的是生鮮零售平臺訂單大增。以盒馬為例,人們隔離在家通過零售平臺下單糧食和蔬菜,伴隨需求量的激增的情況,出現了人手短缺的問題,盒馬提出一種借調模式"共享員工",有效的幫助餐飲企業降低人員成本,讓餐飲業和零售業等多行業之間實現合作,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使各行業部分暫時閑置員工重新上崗,能夠合理調動人員資源,避免人才過剩,實現企業員工共贏,解決了短期內企業的現實需求問題。
疫情對于快遞業的影響
疫情的持續蔓延對人們日常的生活造成嚴重阻礙,特別是室外活動受限導致生活日用品的購買只能在網絡上進行,隨著網購數量的激增,快遞需求量也面臨著巨大增速,但是快遞行業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難題。
受疫情影響,快遞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幅增加,企業內部防控和一線人員上崗均需要采購大批量防護物資,各地員工在隔離期間的用工成本仍要正常開支,例如某加盟型快遞企業僅直營體系的59000名員工每月發薪總額就超3億元,而全網員工總數更超40萬人,人力成本壓力巨大。
同時快遞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對人的依賴較大,而疫情造成很多快遞員不敢返崗、不能返崗,許多快遞公司因此無法正常開工,嚴重影響其正常運行,再者各地交通管制的實行也對快遞行業的正常派送服務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導致許多快遞貨物囤積不能及時派送,影響整個快遞鏈的正常運轉。
為了減小沖擊,有效提高快遞的效率,減少接觸,消費者到柜、到店自取快遞包裹逐漸成為主流派送模式,這也有助于末端門店、驛站、快遞柜被消費者認可和接受,這有利于快遞末端的變革,總體相較于其他行業來講,疫情的出現對于快遞業影響較小。
解決措施
“互聯網+”模式融資
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作為主要的金融科技之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為小微企業信用低、融資難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實現更高的財務指標透明、更低的交易成本,有效的解決企業貸款中信息不對稱及其引發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問題,并以良好企業信用作為背書,為小微企業擔保。
順應趨勢改進經營模式
對大部分企業來說,疫情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抓住機會,精準打擊,才能更好的發展。具體來說,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增加線上訂單的協調成交,加快開發和使用線上系統,進行互聯網銷售,減少因禁行而帶來的線下業務損失;其次,消費類企業可以發售消費券,增加內需,漸緩資金流壓力,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對企業產品進行線上銷售。而在企業內部機制上,裁員治標不治本,更會造成員工對企業的悲觀情緒和態度,對此,企業應該同員工協調,降低其工資以減少營運成本,度過疫情階段。
(三)響應國家政策積極落實
皮不存而毛焉附,國家為了盡可能減少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沖擊,出臺了很多政策。而對很多小微企業來說,政策落實的精細度和速度對他們至關重要。減負政策落實到具體的部分,如增值稅減稅,停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費、停車占道費、非居民污水處理費等減負;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通過銀行傳導可以增加小微企業的貸款數,中小銀行也可以適當降低融資門檻,精準投放,并創新擔保方式,如“三戶聯保”擔保機制。同時針對不同的原因制定專業合理化的政策措施。
未來趨勢
(一)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造成的影響相比大型規模化企業來說更為慘烈。但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帶來了兩面性的影響,一方面自身的局限性往往會導致小微企業承受不住打擊,而直接選擇破產。另一方面小微企業資金和成本較低,彈性和可操作性較高,微型企業的人員少、固定成本低、彈性好,在疫情下損失相對小,恢復重啟也比較快。因此適當的處理會使得小微企業的恢復速度更快,更容易回本和盈利。
(二)整合資源、線上線下模式相輔相成
疫情期間,大多中小微企業開始尋求網絡平臺宣傳和營業,通過大數據精準營銷,定制個性化服務。以餐飲業為例,線下通過加大每桌用餐的距離,設置進店消毒洗手環節等措施做好安全就餐配套服務,解決用戶后顧之憂,同時有部分餐飲企業贈送來店客戶防疫物資禮包來保障客源,同時線上利用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開展滿減活動增加收益。
關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未來趨勢,我們認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質要求,著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和傳導機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小微企業資本補充渠道,加強政策支持,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和公共服務,就可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
2023-2024JCR影响因子
SCI 论文选刊、投稿、修回全指南
SSCI社会科学期刊投稿资讯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
EI收录的中国期刊
各学科ssci
各学科sci
各学科ahci
EI期刊CPXSourceList
历届cssci核心期刊汇总
历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23-2024)
中科院分区表20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历届目录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
历届北大核心
2023版第十版中文核心目录
2023-2024JCR影响因子
SCI 论文选刊、投稿、修回全指南
SSCI社会科学期刊投稿资讯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
EI收录的中国期刊
各学科ssci
各学科sci
各学科ahci
EI期刊CPXSourceList
历届cssci核心期刊汇总
历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23-2024)
中科院分区表20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历届目录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
历届北大核心
2023版第十版中文核心目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