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在治國理政方面的作用,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引經據典,肯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講話中, 明確提出了治國理政要善于借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他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在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的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為我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文化來源。
《思想政治課教學》(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是思想政治工作資料性刊物。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各條戰線與各階層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進人物、集體及其事跡。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價值觀提供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來說,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來講,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是從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來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是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基因,在中國人內心根植下去,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現在我們提倡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否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道德價值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應發揮重大的作用。國無德,則不興;人無德,則不立。國家、社會、民族、個人,能否把握自身,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社會、民族、個人的道德價值。中國傳統的一些美德,是我國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加強傳統美德的傳承與弘揚,加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建設,激發人們的善良的道德意愿、激發人們的道德情感,使人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當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道德思想貫徹落實在人民當中,人民就能夠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當人民都具備了優秀的道德品質,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所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自信方面提供強大依托
習近平于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中,習近平再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并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在“三個自信”之后,習近平又提出了第四個自信,也就是“文化自信”,這充分說明了文化自信在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要做到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習近平如是說。所以說,文化自信的基礎,是建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文化自信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同時,習近平指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加強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讓這個基因與當代文化和現代社會相適應、相協調,要弘揚這種跨越了時空,超越了國界、富有永恒的魅力的,并且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要大力加強中國文化的創造性、創新性的轉化和發展,激活它的生命力,讓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同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要做到文化自信,需要結合優秀的當代文化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創造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所有文化的深厚的歷史根基,為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依托。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治理提供深厚根基
2014年2月17日,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加強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創新性的轉化和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在社會治理這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社會治理的思想不勝枚舉,從儒家到道家,從墨家到法家,仁愛、愛人、兼愛、法治的思想涵蓋其中,為當今社會治理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對中華傳統文化要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對好的大力發揚。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優秀的現代文化結合起來,才能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力弘揚,共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根植于人民內心的,社會自治同樣需要依靠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支撐。所以說,社會治理離不開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治理這一方面提供了深厚的根基。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黨風建設提供內在保障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非常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從嚴治黨,對腐敗行為嚴懲不貸。黨風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為黨風建設提供了內在保障。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在我國古代許多有關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實踐,都能體現我國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對廉政問題的深入思考,我國的古代政治文明智慧得以體現。縱觀我國反腐倡廉的歷史,了解我國古代的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可以深刻地啟迪我們, 有利于現在運用古人的智慧來推進我黨的廉政建設、黨風建設。我國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非常寶貴,經過歷史的沉淀,為現在我黨的黨風建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鑒經驗。傳統文化在黨風建設中的突出表現, 在于家風的建設。
習近平指出,抓作風建設要回歸到本質,鞏固基礎,同時要加強黨員黨性修養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搞好家風建設。領導干部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關修身齊家的要求, 對黨風建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家風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風建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在當今反腐倡廉的社會背景下,對黨風建設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習近平強調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也就是強調領導干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落實,要求領導干部結合黨的規章制度,和傳統文化中可借鑒的優秀部分,嚴以律己,做合格黨員。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家風建設,為黨風建設提供了內在保障。
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蘊含了深厚的倫理意義,在治國理政思想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社會治理和黨風建設這四個層面,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無疑是要大力發展、推進的,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恰恰可以為這四個層面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通過對習近平同志講話的解讀,可以看到,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是開放、包容的,同時又是具有時代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是不可或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道德建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治國理政思想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