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中小學德育》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由國家教育部委托華南師范大學主辦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專業期刊,同時作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會刊。
【摘 要】小班的孩子的思維總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不開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動作,具有直覺行動性,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各種心理活動都受到當前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實際活動所制約,很具體、很直接 ; 認識的抽象性和計劃預見性還很差,不會作復雜的分析綜合 ; 注意和情緒也很不穩定,同時這一時期是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他們要進行正面教育,樹立模仿對象,不能光說教,更不能講反話或諷刺話。否則常常會引起違反本意的不良效果。
【關鍵詞】小班 教育 幼兒
小班的孩子年齡大都在3歲至4歲之間,稱為學前班。特別是3歲以后的孩子,對講話、思考、游戲,有了自我意識以及對人對事的要求。產生了獨立性的需求,做突出的表現非常固執、不聽成人的吩咐 : 有時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讓成人感到孩子變得頑皮了、不聽話了、難帶了。從心理的角度來看,這一年齡階段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期,又有人成為“第一個反抗期”或“第一個危機期”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是做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關鍵期。如果教育不當,孩子的固執和不聽吩咐的這些行為將會發展成任性、執拗等不良品質。
一、根據先學前兒童基本是通過實物活動來認識世界的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游戲間接教育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言語尚在形成過程中,發展水平很低,往往不能了解成人的言語傳遞,對于學前的兒童來將言語傳遞是主要的,而小班的孩子往往只能依靠親身實踐,在成人正確指導下實際地擺弄,操作物體,從而獲得直接經驗,所以小班孩子利用實物活動進行教育尤為重要,實物活動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戲。
1、利用有創意的游戲意境萌發幼兒向往介入學玩的愿望老師首先要精心設計有意境的不同主題游戲方案,重在有創意的引導,以游戲口吻和游戲的形式,展示游戲的玩法;在設計不同的主題游戲的過程中,注意向幼兒正確介紹、展示一些簡單的結構技能 : 排列和堆砌等 ; 游戲中用充滿詼諧、夸張的語言引導幼兒學習玩、愛惜、收拾玩具 ; 以此來激發幼兒參加游戲的熱情和創造性。
2、利用不斷變化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引導幼兒學習愛護收拾玩具。
在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中,我們注重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互相滲透,注重創意,利用有意境、豐富有趣的游戲內容來引導幼兒玩中學、學中玩、在玩中幼兒學會了一物多用。如積木在娃娃家游戲中是菜、魚、雞,在紅、綠燈游戲總是各種車輛,到了工地,又變成了蓋大樓的建筑材料。由于幼兒學會了根據游戲的需要尋找替代品,游戲中幼兒的樂趣更大了,思維更活躍了。
3、利用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在游戲中樹立榜樣。小班的孩子獨立性差,愛模仿別人,看見同伴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見別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我們注意為幼兒準備了種類不多,但同類現成玩具卻很充足,并分別陳列在玩具筐內供幼兒選用。• 在游戲中,首先老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言傳身教。• 再者在游戲中隨時為幼兒樹立模仿的榜樣 :“某某小朋友,你真棒,蓋的大樓又高又好” ,
4、根據幼兒性格分別放玩具。性格比較孤僻、不愛動的幼兒,我們就用一些能拉走的
玩具引起幼兒玩的興趣、配上兒歌“拉拉拉,拉起我的小狗狗,誰要我的小狗狗……”來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對于好動不安靜的孩子,我們有意引導他們選擇玩插片、積木、娃娃家、理發店游戲,以培養訓練他們的自控能力。
二、幼兒自我意識萌芽,運用游戲教育幼兒小班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沒有是非觀念,更不會謙讓,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無論什么事,必須達到他的滿意,否則就大鬧不止。對此,我們進行了下列的嘗試探索。
1、看小品、演小品。
小班的孩子到了幼兒園, 通過 “人” 與 “我” , “物” 與 “我”的比較,漸漸認識到行為客體的外界事物和行為主體的自己,從而形成了對自己的認識,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而自我意識是調節自身的原動力。為此, 我們采取了看小品、 玩小品 “對不起,你坐錯位了”等來幫助幼兒學習正確處理坐錯位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和語言。
2、用游戲、榜樣、食物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我們的做法是 : 不能你這樣要求,我又那樣要求,決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三、針對家長包辦代替的弊端,我們采取了下列游戲教育
1、用“我的小腳藏起來”的游戲練習穿、脫鞋,會的給予表揚。
2、用玩“我會自己小便”的游戲。聯系脫穿褲子,做的好給予表揚或獎勵。
3、 用“賣衣服的游戲”讓幼兒辨認自己的衣服, 學習折、整理衣服。
4、用“我的小手最能干”的游戲學習洗手,收拾玩具,搬小椅子。通過我們的嘗試探索,我們深深認識到:通過游戲教育法,縮短了小班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的過程,縮短了小班孩子掌握道德行為規則的過程,有利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運用游戲法進行教育教學,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良好的個性的品質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才能使幼兒更好地接受教育,身心也才能發展的更好。從而使最適合小班幼兒的游戲教學法,讓幼兒接受并更好的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 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老師只有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長期的培養以及堅持訓練,親身體驗,才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