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大師梁思成說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物不僅僅給人以舒適的享受,而且像音樂一樣更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就環境保護而言,人們提出了“綠色建筑”,它包括美觀舒適,采光通風,環境污染,噪音隔聲,保溫隔熱,道路交通,綠化美化等等。建筑設計是在規劃的前提下,根據任務書的要求綜合考慮基地環境,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建筑經濟及建筑藝術等問題。
《建筑經濟》創刊于1980年,榮獲“建設部優秀期刊”獎。30多年來,秉承推進國家建筑經濟學科發展與促進同業理論交流之使命,堅持把“嚴謹”、“規范”、“理論興刊”作為辦刊方針。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國建筑業經濟與管理同類期刊中理論水準最高、行業影響力最大、執業聲譽倍受尊敬、同業普遍認同的“行業理論旗幟”。
一、建筑設計的概念
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廣義的建筑設計是指設計一個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設計工作常涉及建筑學、結構學以及給水、排水、供暖、空氣調節、電氣、煤氣、消防、防火、自動化控制管理、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熱工學、工程估算、園林綠化等方面的知識,需要各種科學技術人員的密切協作。
建筑設計是在規劃的前提下,根據任務書的要求綜合考慮基地環境,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建筑經濟及建筑藝術等問題。著重解決建筑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筑與周圍環境,與各種外部條件的協調配合,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等。創造出既符合科學性又具有藝術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建筑設計包括總體設計和個體設計兩部分。
二、建筑藝術設計及設計原則
建筑藝術形象也是人們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包括建筑群體和單體的體型、內部和外部的空間組合、建筑立面構圖、細部處理、材料的色彩和質感以及光影變化等綜合因素所創造的綜合藝術效果。建筑構造設計處處都應考慮經濟合理,在選用材料上應就地取材,注意節約鋼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并在保證質量前提下降低造價。
設計思維的創造性與個性化。建筑的個性,不僅來自于其形式,而且要在滿足其使用功能需要的基礎上,符合使用的個性和審美要求,通過把人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客觀化,創造一個具有文化意味的人性化的空間,使建筑以及和建筑相關的一切都帶有人格的力量。個性化設計內涵其實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對人性關懷的一個表現。
建筑設計原則有:整體性設計原則,整體性設計原則是把要設計的建筑作為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來全面研究整體的功能、構成及其發展規律,從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相互結合、相互制約的關系中揭示系統的特征和運動規律;綜合性設計原則,對任一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它的要素、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歷史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地考察。在綜合的過程中把分析有機地給合起來;聯系性設計原則,聯系性設計原則要求要考慮到相互聯系的諸多方面。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中發生、維持和發展的,與環境中其他系統有著種種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動態性設計原則,動態原則就是要探索系統的內外聯系及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趨勢、活動的速度和方式還要探索系統發展的動力、應用和規律;有序性設計原則,系統都是有序、分層次的,是層層相包的結構關系。而且層次越低,結合度越強,反之層次越高,結合度越弱。正確地確定各部分的關系,有效地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地組織各種流線和空間序列,是建筑設計中應認真對待的重要環節;結構性設計原則,結構是要素在關系作用下的結合方式,是性能的載體,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最優化設計原則,系統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差異整合的過程。通過差異的整合使建筑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激發出正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三、當前建筑設計的走向
1、自然環保化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長,人們向往自然,喝天然飲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綠色環境中。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流派由此興起,對世界各國影響很大,在住宅中創造田園的舒適氣氛,強調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應用,采用許多民間藝術手法和風格。在此基礎上設計師不斷在“回歸自然”上下功夫,創造新的肌理效果,運用具象的抽象的設計手法來使人們聯想自然。
2、民族風情化
只強調高度現代化,人們雖然提高了生活質量,卻又感到失去了傳統、失去了過去。因此,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就是既講現代化,又講傳統。在日本,許多新的環境設計反映了日本設計人員致力于高度現代化與高度民族化結合的設計體現。去年落成的東京雅敘園飯店及辦公大樓的室內設計,傳統風格濃重而又新穎,設備、材質、工藝高度現代化,室內空間處理及裝飾細部處處引人入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啟發。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廳、菜室及商店裝飾食器均進行了配套設計,人們即使在很小的餐館用餐,也同樣感受到設計者的精心安排。因此,日本的建筑設計風格給人以“處處環境美,處處有設計”的印象。
3、個性多樣化
當今,提倡人性和個性化已成為現代室內環境設計的主流。結合室內環境的總體裝飾風格,充分利用各種不同裝飾所顯現出的不同性格特色和文化的內涵,使靜態、單純、冷漠的室內空間,變成動態的、豐富多彩的和充滿情趣的生活空間,這將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極具樂趣的事情。 大工業化生產給社會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問題。相同樓房,相同房間,相同的室內設備。為了打破同一化,人們追求個性化。一種設計手法是把自然引進室內,室內外通透或連成一片。另一種設計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線、或曲線裝飾,以此來打破水平垂直線求得變化。還可以利用色彩、圖畫、圖案,利用玻璃鏡面的反射來擴展空間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過精心設計,給每個家庭居室以個性化的特性。
四、結語
建筑設計在整個工程設計中起著主導和先行的作用,應考慮建筑與結構,建筑與各種設備等相關技術的綜合協調,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勞動力,投資和時間來實現各種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適用,經濟,堅固,美觀,這要求建筑師認真學習和貫徹建筑方針政策,正確學習掌握建筑標準,同時要具有廣泛的科學技術知識。設計不同于繪畫創作,也與工藝美術有著本質區別,這是對因為設計是對于社會文化的積極參與 ,是與物化同步的過程.設計的意識往往萌發于器物出現之前,而工藝美術是在器物出現之后的裝飾,因此一個設計家的設計觀念是創造新的明標志,是隨著歷史的步伐不斷進步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