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是我國的旅游大省,許多具有鮮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需要挖掘整理和保護。但目前海南省民間藝術及文化保護的現況不容樂觀,許多自然古村落民居正在不斷拆毀和荒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正視。本文從海南民居保護現狀出發,闡述了數字技術對于海南民居藝術的保護與傳播的重要性,意義及作用。
〔關鍵詞〕民居藝術數字保護藝術傳播文化遺產
一、海南民居保護現狀的調查
海南是中國惟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夏無酷暑,冬暖如春,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全國最佳,是中國最“熱點”的旅游地區之一。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序幕拉開,海南島對國際化、高品位的追求與日俱增。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說,海南已足夠滿足國際旅游的標準,但是伴隨著人們對人文知識的強烈需求,對地域文化的挖掘,使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必須在歷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大下功夫。海南民居建筑藝術的研究,讓海南的近代建筑以文化第一載體的形式,充實海南的人文旅游項目,也為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開辟一條新路徑。
海南民居是海南文化的載體,“海南人大多從中原遷移而來,又因為海南沿海特別是東部地區赴南洋謀生的人較多,因此,海南文化既帶有中原文化的痕跡,又具有南洋文化的特色,形成了海南特有的文化底蘊,這也反映在民居的營造上”。如圖1海南??诿佬⒋寤鹕綆r建造的房屋。
海南傳統民居藝術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保護手段陳舊、產業開發不夠。特別是海南傳統民居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谥苓呌性S多古村落,如美孝村、美柳村、三卿村、儒林村、榮堂村等古村落,村里的老百姓過去砌房子,一般都就地取材,將火山石琢磨成塊狀石條,然后建成歷經數百年仍然屹立不倒的房子。(如圖1)
“海南火山地區有450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地表覆蓋著大量的火山巖?;鹕綆r建筑就是當地居民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體現。他們就地取材,靈活應用,在長期的生息繁衍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火山文化,具有原創性。”而用火山巖石建造的房子可以抵御臺風的侵蝕,又可以起到通風、冬暖夏涼的作用。至于用火山石雕砌的牌坊、碑刻、村道、民居、水井、廟宇等等,比比皆是。(如圖2)
目前這樣的古村落由于缺乏保護正在迅速地消失,很多廟宇保護的現況不容樂觀,許多自然古村落古跡不斷拆毀,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正視。
如圖2所示海口孝堂廟(2012年4月攝),但現在我們在原址已看不到這座老廟。這種古村落老廟正在不斷地消失。取而代之是一座新廟拔地而起。(如圖3)
海南古民居作為歷史上保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但目前保護的手段就是拆除后重建,原有的具有區域文化特質民族古建筑消失了,我們的后代無法看到先民們的活動和生活的場景。而數字化保存可以將民間藝術的相關種類以圖像、視頻、音頻等手段進行存儲,以數字格式保存于硬盤、光盤之中,不受外界條件的干擾,由于數字格式的無損復制特點,可以將信息資源無限復制保存,不僅可以長久保存數字信息,而且還能利于民間藝術的后續再現與開發應用。
二、海南民居建筑藝術的數字化傳播與保護
1、數字化保護有利于海南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
目前,數字藝術這一前沿技術目前在我省有著廣闊的開發和應用前景。而海南傳統民居文化藝術是當地人們在海南的生產生活和一定的環境時空中誕生的。海南人民在利用自然和不斷完善自我中,如圖4、圖5所示,其民居建筑藝術體現了人同自然的和諧并創造了海南特有的歷史和文化,而這些文化的產生都是同自然環境密不可分的。海南新農村的建設正在積極開展,同時農村城市化速度也在加快,傳統民居已是風毛麟爪,田園風光留在了老歌、照片和舊畫里。建立海南民居建筑藝術的圖片、視頻、音頻及虛擬場景動畫等數據庫資源,可以直接推動海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網絡數字資源庫的大范圍宣傳,推動了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數字化保護也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與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
數字化保護與民間藝術結合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這里所說的結合并不僅僅是指純粹的民間藝術作品的數字化問題,而是更廣泛地包括數字化保護對民間藝術在傳播及傳承兩方面所發生的各種效應及其技術手段。對于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是我國傳統文化領域傳播與保護的一個大課題。海南民間建筑藝術是研究海南傳統藝術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應該對此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特別是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和傳承方式的轉變,數字化傳播方式將會加速。利用現有的數字信息技術對海南民間藝術數字化保護,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古村落場景,到達身臨其境的效果,拓寬了傳播的途徑。
2、數字化保護有利于海南民俗文化的傳播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保護正在替代傳統的技術手段而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手段。
據史書記載,“瓊海居民祖宗多來自于福建,使海南文化成為中原文化的延繼,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與中原地區有相同之處,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它們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傊?,民居的格局型制不但受其時代文化的制約,也順應生活實用需要發展,而且還流露出最樸實的審美需要"瓊海民居雖然不是海南傳統民居中的唯一代表,但是它是海南民居中最為普遍的樣式"同時,海南傳統的封閉式獨立院落式民宅也反映出自然經濟下農民的保守思想和狹隘心理"民居,由于地域性和民俗性的不同而顯示出各具特色的風格,形成相應的建筑文化“這種建筑文化既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歷史、宗教、風俗和地理等,也展示了相應的審美特征和文化素養”縱觀中華大地,各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恰似一幅幅立體的水墨畫,令人詩意油生,回味無窮,海南傳統火山巖建造的民居正是其中的代表作。數字技術可對海南民居藝術和民俗文化進行更有效的保護,使瀕臨毀壞的古老火山巖民居藝術和民俗文化重放光彩,使這種獨特的民居藝術形式在繼承中得到創新和提高,成為新形勢下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然選擇。
三、數字技術為海南民居建筑藝術的保護提供了新手段
1、傳播海南民間傳統藝術
利用數字技術對海南民居建筑進行藝術分類、信息化存儲,建立匯總各種數字記錄媒體提供的相關信息的資料數據庫。開發數字藝術,通過不斷創新以及產業化使民間藝術、民間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保護。數字技術所兼具的記錄、保存、閱覽、檢索、共享等特有功能,開發與利用的新天地,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由資源保護走向產業開發搭建起技術平臺。從數據庫建設、數字應用技術的開發、數字博物館建設、推進有關部門信息化等方面加快推進,使我省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有效挖掘、保護、傳承、發揚,在旅游強省建設中發揮資源支撐的重要作用。
2、海南民間藝術及文化的保存
利用數字媒介,獲取三維信息,由于數字儀器具有高精度、高逼真的特質,從而在文化遺產的記錄保護上具有超過傳統媒介的明顯優勢。數字藝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播傳承方式等進行真實再現,利用多媒體虛擬場景建模、多媒體虛擬場景協調展示等數字虛擬現實技術,建立包括文字、聲音、圖像、視頻、虛擬現實在內的多媒體的數字博物館。如,我國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浪墅橋村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引人注目的是“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態環境”大的數字藝術展示的模型。以聲、光、電的數字技術,形象藝術地再現了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過著定居生活,從事農業、狩獵等場景,栩栩如生?;跀底置浇檎故荆柚嗝襟w集成、數字攝影、虛擬現實等技術,在不動用和保護文化遺產的情況下,通過網絡環境,使海南民間文化的展示、傳播與利用極為便利和充分,沒有特定時間、場所的限制,實現了文化資源的利用和共享。
結語
數字化傳播和保護,可以拓展海南傳統民居資源開發的表現形式,能使人們加深對歷史文化資源的直觀印象。對于歷史文化資源中過去的故事、當前的現狀或未來可能出現的事件可以進行虛擬展示和演繹,數字藝術不但能夠滿足真實歷史文化資源展示,而且又能充分表現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文化內涵。數字可視技術是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開發中極其重要的全新方法和手段。同時數字藝術可以豐富歷史文化旅游產品。海南傳統的歷史文化旅游一般多以參觀游覽為主,缺乏主動參與、探尋歷史文化奧秘的主動性,往往旅游效果十分不佳。如果在景區利用數字展示藝術,研發一些虛擬場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讓游客主動參與,利用交互技術,形成互動,則會大大激發游客的興趣。另外,研發虛擬景區,讓用戶通過互聯網游覽參與,更會解決海南冬天實際景區人滿為患的難題。
參考文獻:
[1]鮑宗豪.數字化與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
[2]馮廣超.數字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3]周明全.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研宄[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小編推薦同類優秀論文閱讀 藝術理論甘肅市超級溶氣氣浮機污水處理設備原
目前國表里遍及采用的壓力溶氣氣浮法清水手藝,次要用于分手廢水中呈懸浮形態的物質,在石油,化工,制革,造紙,印染以及電鍍等工業廢水處置中獲得普遍使用· BS系列氣浮安裝是在深切研究國表里同類型氣浮安裝根本上,顛末工程實踐,匯集了大量運轉經驗,不竭改良后設想而成·本系列安裝增設了臥式反映室,導流緩沖隔板·改良了浮渣解除體例,負氣浮結果獲得進一步提高,因而具有順應性強,流態不變,投藥和反映一體等特點·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