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創新主體與內外部環境構成的創新系統以技術發展和創新產出為目的,以期實現各主體的合作共贏。基于此,從創新生態系統演化視角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態勢概念,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態勢的測度體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河北省11地市2014—2016年高技術產業的創新“態”和“勢”進行了測度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 河北省11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態勢”的創新能力和環境影響度呈現出不均衡的分布態勢;各地區創新態勢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梯度;處于第一、第二階梯的地市有逐年增多趨勢,處于第三梯度的地市數量逐年減少。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態勢”測度模型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報道科研成果,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空氣,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為社會建設培養和發現人才服務。
自進入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以來,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愈加顯著,而且創新范式開始轉向創新生態系統。創新系統類似于自然生態系統,是系統要素共同演化、相關主體共同參與的結果[1],需要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協同[2]。高新技術企業處于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政府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市場、用戶等構成的商業生態系統中。將生態系統概念引入高新技術產業中,使產業內的創新主體明確自身在產業中的定位及自身所處的創新環境,進而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它不但有利于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而且有利于國家經濟增長和產業協調發展。然而,現有關于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和概念層面,實證研究較少,在僅有的實證研究中雖有一些學者關注創新生態系統的評價和測度方面,但缺少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生態系統生態位測度的研究[3]。
因此,本文結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來探究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別對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創新的“態”和“勢”進行了測度,然后利用生態位理論確定了“態”和“勢”的權重,計算河北省各地市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態勢的綜合得分,并對其態勢進行實證分析與評價,明確了產業內創新主體的定位及自身所處的創新環境,進而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
一、文獻基礎
創新生態系統由占據不同但彼此相關的生態位的企業構成,是各主體共同創造價值和分享價值的一種協同機制[4]。我國學者柳卸林(2015)將創新生態系統定義為不同創新主體基于共同的愿景,整合生態中的創新資源,共同構建的以“共贏”為目的的創新網絡[5]。而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是生物體單元在特定生態系統中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當中構成的相對地位與作用,它是生物體單元的“態”和“勢”兩方面的綜合屬性。萬倫來認為企業生態位的“態”是企業生命體得以生存的基礎,是企業機體內構成要素的完整性及要素功能的完好性的總稱。企業生態位的“勢”是企業主體與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情況,代表了組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6]。
國外學者對技術生態位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認為技術生態位是一個為避免新生代技術試驗局限和發揮保護作用的特定場域,可以幫助新技術逐步走向成熟[7]。何巨峰認為企業技術生態位是企業占據的資源以及生存能力體現,企業占據的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并將有形資源歸為技術生態位“態”的角度,無形資源和能力歸為技術生態位“勢”的角度[8]。付英(2017)從技術生態的視角,選用區域空間多維結構模型與主成分分析對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生態位的“寬度”和“深度”進行了測度[9]。
在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系統中,曾德明等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采取專利IPC分類號數據對產業技術生態位的寬度和生態位重疊度進行了測度[10]。李亞男(2015)采用Hype Cycle方法將技術創新分為技術觸發期、期望高潮期、期望低潮期、期望復興期、穩定發展期五個階段,并結合典型案例對其應用進行探索[11]。李子彪,張靜(2016)在研究區域創新極創新態勢測度中,將創新極創新態勢界定為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態勢,將其視為推動區域創新的引擎和轉變創新生產方式的驅動力[12]。
在創新生態系統的結構評價方面,惠興杰等(2014)基于生態理論視角提出了創新型企業生態系統的模型,并梳理出三類關鍵要素:主體要素、功能要素和環境要素[13]。劉洪久(2013)則在創新群落、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三方面提出了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14]。與此同時,孫冰等人(2013)利用Loopito的研究體系,將技術生態位的機制分為嵌入網絡的視覺、權力和知識三個方面[15]。
可以看出,在創新態勢的測度方面,主要是對生態位的態和勢進行綜合評價和測度,少有學者將創新的態和勢進行明確定義,區別測度。
綜合眾多學者在不同領域有關生態位態勢理論的研究,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態勢可以看作是態和勢的綜合反應, “態”是指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創新能力的現狀。是過去的創新者利用公共資源、創新主體通過資源的流動、創新主體和創新環境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共同實現創新產出過程所處的累積的結果。“勢”是指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與創新環境的影響力或支配力,側重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與創新環境的相互作用,反映其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態”和“勢”,綜合分析了高新技術生態系統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趨勢,并與同一環境下的其他創新生態系統進行了比較,它反映了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在一定環境中在創新方面的相對地位和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擇運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統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測度河北省11個地市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態勢”情況。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是把大量的指標通過線性變換的方法篩選出幾個能代表所有指標的綜合變量。這種分析方法適用于變量較多的情況,為了降低多變量在數據收集過程中的工作量,利用降維的思想將這些變量變換成少數幾個綜合變量來反映研究問題。聚類就是依據數據相似的內在性質將數據分為幾個類別,并且類內的數據相似程度高,類外的相似度小,這個過程就是聚類。對數據集聚類分析是將變量按照其性質上的遠近程度進行分類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