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時代,“互聯網+農業”是以農民信息需求為依據,推動便民服務新模式,以信息化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對農業發展現狀分析,提出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提升對云南省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水平以及信息服務覆蓋率。
關鍵詞 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益農社;難點;途徑
推薦閱讀:農業工程領域國內期刊有哪些
近年,云南省在紅塔、賓川、麒麟、石林以及彌勒五個試點縣進行信息進村入戶項目的試點,并聯合農村黨組織部以及農業技術推廣單位等積極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建立“益農信息社”對全省進行全覆蓋,情況如下:
1 發展現狀
目前,云南省的益農信息社全面展開,該項目實現了普通農民能夠享受高效的生產生活信息服務。建設“六有”益農信息社,有場所、有設備、有人員、有寬帶、有網頁以及有可持續運營的能力,建立數十個信息站。另外,為能夠更好地宣傳,根據自愿報名、基層推薦以及農委審批等程序,選取了數十位益農信息社信息員,初步形成了信息進村入戶的行政推動指導的體系。此外,還統一開展了“四項”服務,包括工藝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以及培訓體驗服務。
2 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存在的問題
2.1 益農社可持續性
益農社不屬于公益項目,需要對農戶進行收費,以保證正常運行。但現階段,益農社的收益十分微薄,想實現持續運營有一定的困難。早期有部分公益性的益農社,但由于后期缺少投資,造成無法繼續運行下去。
2.2 信息員缺乏管理
益農社的信息員是從各地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召集的,信息員還有其他自己的工作,工作性質各異、工作地點不一、文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同,導致管理出現困難,難以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及鼓勵機制,從而導致農業信息員的收益不明確,使其對該工作缺乏熱情,影響工作效率,這嚴重阻礙了益農社的持續運營。
2.3 現代設備使用少
農村住戶多為老人和婦女兒童,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而且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縣區而言,網絡、智能手機或其他智能設備沒有普及,或者是使用率較低,導致農戶無法獲取到益農社提供的信息,使益農社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2.4 缺乏用戶吸引力
由于益農社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農戶獲得相關的農業技術信息,導致對電腦網頁以及手機軟件的設計比較單一,而且,因定位涉及服務的內容較多,操作形式過于單一,造成對現有的農村常住人口的吸引力不夠,從而導致無法使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效果。
2.5 運營主體不明確
益農信息社是為農業人員提供農業技術的相關信息,但該信息社是政府與企業合作運行的,這種運行機制將公有與私有混合,導致運營主體不明確,服務責任不明確,同時由于政府參與,企業無法得到較大收益,影響了平臺運營商的發展能力以及經濟效益,降低企業的投資熱情,使益農社運營緩慢[1]。
3 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發展的對策
3.1 強化體系建設
為使益農社可以持續運營,各級政府應該更加重視農業農村以及扶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信息進入農村需要各方建設主體配合才能做到持續有效推進。加強全省信息人員培訓體系以及全省信息采編發布體系建設,各方應做到加強信息人員的培養以及已經從業的人員持續培訓。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收集、整理、分類以及發布相關的農業公益信息,通過信息采編體系對進村入戶的農業技術心機進行分類,確定農業技術信息的采集方式以及之后一系列的工作計劃和具體實施的細則,并出臺相關的書面行為規范,保證信息的有效性。
為保證益農社的持續運營,應明確各個參與方的責任利益,政府應在一定的條件下保證運營商的獨家授權合作。可利用政府職權幫助已選擇的運營商與當地的相關農業企業以及相關的農業合作社進行對接,可讓雙方針對具體的協議內容自行進行商討,其中,具體利益分配以及相關程序分配都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協商,政府不應干涉。另外,運營商可通過平臺了解農戶的部分農業情況,可幫助農戶聯系相關的農產品收購企業,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優價銷售,運營商也可收取部分費用,以維持益農社經營。
3.2 保證基層服務
現今,信息收取通過網絡較為快速便捷,但從另一角度看,也造成信息量過大,篩選困難,并且,基層規范性差,數據資源管理技術的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導致資源重復分散,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從事農業信息化服務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農業知識,不能只是在宣傳資源文本,還要了解農業經濟運行規律,信息員是從各行業中選出的,大部分都不具有相關的農業知識,導致益農社的服務人員缺乏、管理體系不完善,應對現有的信息人員進行培訓或者根據相關農業知識進行教學,使基層服務更加完善。
3.3 進行全面走訪
針對農村用戶對軟件以及電腦網頁的使用率低的情況,益農社可設置相關部門,該部門的工作人員需定期對每戶用戶進行走訪,教用戶使用相關的網頁以及軟件,也可以向農戶詢問近期的農業技術問題以及其他的需要了解的信息,幫忙進行查詢,并將所查到的農業信息告知農戶,以實現農業信息全面入村。
政府可申請專項基金,為每家每戶安裝電腦網線,實現網絡全覆蓋,使益農社信息能夠傳到農戶手中。
3.4 創新發布方式
對于網頁以及軟件設計,可進行線上征集,也可邀請專業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并在此之前,要對農戶進行走訪,了解其喜好以及對網頁和軟件需求。根據當地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整合,選用部分標簽,進行設計。另外,由于網頁以及軟件的涉及服務較多,但操作程序單一,影響農戶的體驗,可將農村合作社以及相關的農業企業作為信息入戶的載體,創新農業技術信息的發布方式,不單單使用文字描述,可增加可視化以及符合當地特點的項目,從而提高農戶對益農社的,吸引農戶的注意力[2]。
今后,為促進城鄉一體化,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需要要注重農戶信息服務需求,本文對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的服務人員、設備、用戶以及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可以促進益農社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戶的農業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我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全面推進[J].鄉村科技,2019(22):1.
[2]經濟日報.全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經驗交流[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36):32-3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