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是我縣抗旱、防洪廣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游河道位置建設能調蓄洪水的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本文就水庫存在的問題做了分析。
《治淮》(月刊)創刊于1952年,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辦。本刊是淮委機關刊物,是淮河流域指導治淮工作的綜合性刊物,雜志緊緊圍繞治淮中心工作,把握正確的宣傳輿論導向,關注流域水利發展的重大問題,綜合介紹和探討水利政策、法制建設,流域管理、水利經濟、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新問題、新經驗,是治淮宣傳的重要陣地。
1、水庫存在的問題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游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水庫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須,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小型水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防洪標準偏低、工程質量差、年久失修等問題,形成了大量的水庫病患,嚴重影響了水庫的功能,對河流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急需該類水庫進行除險加固處理。本人就我縣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前存在的問題做以下幾點分析:
(1)溢洪道建筑物不完善
絕大部分水庫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土溢洪道或半土石溢洪道,抗沖刷和泄洪能力差,有的生滿雜草,有的溢洪道進口段、陡坡段高度不夠,消能設施設置不合理或不完善,混凝土、漿砌石質量差,有些還存在不均勻沉陷而導致邊墻失穩、傾斜、裂縫等,如:泡木果箐水庫、小河箐水庫、一碗水水庫等均為土溢洪道。
(2)泄洪能力差
中、小型水庫的輸水洞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老化失修,取水設施陳舊落后,運行不便;洞壁裂縫較多;洞身漏水嚴重等。如東洱河水庫、芹菜塘水庫、細腰子水庫等。
(3)施工設計不合理
我縣80%以上水庫的興建時受特殊的歷史條件限制,在施工前沒進行科學設計。很多水庫都是由政府組織民工搞群眾運動完成的。由于資金和技術力量的限制,當初這些工程的勘探設計工作做得不夠深入;又因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使得施工質量得不到保障。因此,造成大部分水庫存在滲漏等問題。
(4)年代久遠工程老化
水庫建設中專業技術工作做得比較粗糙,工程質量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先天不足,再加上經過多年的風化,導致大壩壩坡受損、閘門等設備陳舊老化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威脅了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如:剛完成除險加固的老母雞田、細腰子水庫及正在施工的勐海田水庫、板腳墳山水庫等。
(5)管理不善
目前,我縣很多小型水庫都沒有配備專業水庫管理員,不能對水庫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文字記錄并及時進行上報。缺少專業勘察設施,對水庫性能的監測不到位,很難及時發現并找到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水庫管理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重建輕管,水庫日常維護費用相對較少,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受上述因素的影響,水庫出現小問題時往往不被重視,即使是問題嚴重后,有關責任人員也只是一味地遮掩逃避責任,致使水庫年久失修后終成大害。
(6)抗洪能力達不標
當時由于各項技術條件的限制,地勘資料不夠周全,對各項水位數據的掌握不夠準確,導致很多防洪系統設計達不到現有的標準,時間一長,有些達不到現有防洪標準的工程就會隨著水庫大壩的多年運行造成壩體填筑土料指標與原來設計的施工控制指標發生變化,從而造成壩坡失穩,給水庫造成嚴重安全隱患。
2、水庫病險處理辦法
對病險的水庫除險加固,應根據水庫病險的具體情況進行操作,在現存工程的基礎上,采取綜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險,恢復和完善水庫原有的功能,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使水庫正常運行發揮其興利除害的作用。對病險水庫加固的處理措施、一般有以下這些方面:
(1)溢洪道拓寬、加深或增建
在地形、地質條件許可而且增加開挖量不大的情況下,將原溢洪道拓寬,而不降低堰頂高程,這是增加下泄流量、提高防洪標準的一項措施,投資也比較少,但不應增加泄流量過多,以免加重下游河道的負擔。
針對溢洪道存在的這些問題,常用的處理措施有:優化平面布置:根據各建筑物平面布置銜接情況和溢洪道設計要求,對平面布置不合理的進行改建;盡量避免陡槽段和消能段出現彎道;避免溢洪道座于不良地質地段等;對進口進行清淤,翻修或改建溢流堰,使其滿足泄洪能力;對底板和邊墻脫落的砌石及裂縫進行部分或全部拆除重建,根據水力計算結果,對底板及邊墻采用合理的襯砌加固方式;對邊墻高度不夠的地方進行加高,以滿足泄流要求;完善消能設施,保障下游河道的安全;對岸坡不穩定的邊坡進行消坡減載處理等。
(2)增設輸水洞
輸水洞是我國水庫建設中較多采用的一種布置形式,主要用做農業灌溉、放空水庫和施工導流等。
通常采用的加固措施有新建取水設施,對裂縫和漏水采用灌漿、原洞襯砌鋼筋混凝土管或鋼管和高壓噴射灌漿形成截滲環等措施。例如有的水庫除險加固中,將已破損的臥管取水改為斜拉閘放水,不僅在放水時能有效控制流量大小,而且操作簡單,便于管理;有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對輸水洞與壩體結合處的滲漏問題采用了高壓擺噴灌漿的加固措施,有效解決了該處漏水問題。
(3)防洪標準偏低的水庫
在進行洪水復核后,通過經濟比較以確定采取加高大壩或擴大泄洪設施,或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以確保水庫在相應的洪水標準下安全運行。
(4)對壩體結構存在問題的水庫
壩體單薄,壩坡穩定安全系數達不到規范要求的壩,應在進一步搞清壩體物理力學參數后,通過滲流和穩定分析計算,確定壩體加固方案。壩坡加固,一般要采取壩后坡培厚加固方案。當前坡和后坡穩定系數達不到要求時,可采取前坡削坡、后坡培厚的加固措施。對僅前坡穩定系數未達要求時,可結合前坡護坡加固綜合考慮采用上半坡適當削坡,下半坡適當加厚反濾料和塊石的措施來解決邊坡穩定,如石巖腳水庫、硝水水庫等。
(5)對大壩出現滲漏現象的水庫
處理壩基和壩體滲漏問題,應圍繞“上截下排,以截為主,截排結合”的原則,視滲漏的部位、危害程度,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a.處理壩基滲漏,一般可采用粘土截水墻、粘土防滲鋪蓋、土工膜防滲等截水措施,同時可采用排水井、反濾排水體、反濾蓋重、反濾排水體和蓋重結合等排水措施;b.處理壩體滲漏的截水措施可采用粘土斜墻、壩體充填灌漿或劈裂灌漿。
3、對病險水庫的問題、處理辦法的幾點思考
(1)除險與管理同等重要
水庫的除險加固若是治標,那么水庫的管理則是治本。治標固然重要,可治本是關鍵,也是基礎。治本和治標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只有標本兼治,水庫才能正常運行,發揮應有的效益。就治標而言,只有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會診”周密、方案科學、發動充分、投入保證,就可以達到目的。治本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具體來說是在建立管理組織、落實管理人員、完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同時,要正確處理好養魚與灌溉的關系,蓄水與安全關系。堅決制止在溢洪道內亂設欄魚柵,亂堵放水涵洞及其他危及水庫安全的行為。
(2)水庫安全相對,病險動態
每座水庫都有各自的特性,如技術參數不會雷同,建設施工條件的差異,管理方式的不同,病險成因、發展趨勢的不同等等。有的水庫,表面是安全的,可潛在隱患較多;有的水庫,舊的病險剛處理,新的病險出現。加之,大部分水庫基本達到“退役”年限,自然老化,“體弱多病”現象將越來越突出,突發的、預料之外的病險隨時可能發生。所以,各級水利部門不能因處理了現有的病險水庫而高枕無憂。
(3)建立水庫科學管理機制
要使水庫造福人民,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至關重要的是水庫要建立一整套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在經營管理機制轉換后,必須鼓勵經營者增加投入,對水庫進行維修養護,提高擴大再生產能力。提倡社會團體、個人、外商采取股份合作,聯戶、獨資、合資等形式,按省定“五自水庫”政策,投資興建、維護水庫。同時,建立水庫維修加固專項基金,從水庫養魚承包款、水費中逐年提取,逐年積累,除保障水庫的正常開支外,遇上大的維修加固,還可以在鄉鎮或者幾個水庫自行組建的互助聯合體內調劑。
4、小結
水庫的病險處理任重而道遠。只要各級重視,方案科學,實施周密,投入保障,管理規范,就一定能盡可能減少病險庫的出現,并使水庫更好地為保障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