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云南江城縣香蕉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生長劑等,導致當地的耕地環境及其水資源受到了嚴重污染。為了使當地能夠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因此,下面文章作者通過對云南江城縣農業生產污染源的調查分析,發展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對農藥、化肥、農用廢棄物、畜禽糞便等污染源提出綜合治理措施,使當地農業環境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
關鍵詞:農業生產污染,江城縣,污染治理
一、江城縣農業生產污染現狀
1、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據統計,江城縣2016年農藥使用量為132 t,平均用量為7.04 kg/hm2。全縣耕地面積的80.0%以上施用農藥。如果噴施的農藥是粉劑,僅有10%左右的藥劑附著在植物體上;若是液體時,也僅有20%左右附著在植物體上;1%-4%接觸到目標害蟲,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藥劑飄游于空中。導致土壤環境逐漸板結、惡化,同時對地下水也造成危害。
2、化學肥料對土壤的污染
從施肥情況看,平均施肥量并不高,但存在施肥不均衡的情況,比如,香蕉的施肥量是其他作物施肥量的幾十倍,香蕉種植區域勢必造成化肥流入土壤與地下水中,引起水域變綠、變黑、發臭,土壤結構和特性發生轉變,引起板結,養分減少。另外,化肥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成分,會損害人體健康。
3、農膜對土壤的污染
殘留的農膜阻礙農業機械的正常作業;阻礙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長,進而導致倒伏、死苗和弱苗;改變土壤的原有結構,并影響后期的灌溉;還可能隨秸稈混入飼料,導致牲畜的誤食而引發疾病。據統計,2016年全縣地膜覆蓋種植面積達299 hm2,香蕉種植面積4727 hm2。根據以上數據預計,地膜、香蕉套袋、農藥化肥包裝袋(瓶)等塑料制品每年將使用900 t以上。
4、畜禽養殖糞便污染
隨著畜牧業的大力發展,全縣畜禽數量也不斷增長,隨之而來的畜禽糞便排放也大大增加。排放的糞便未經合理處理,導致土壤和地下水發生污染;另外,糞便還會散發氨氣、三甲胺惡臭氣體,并增加了空氣中的微生物病源,不僅降低空氣的質量,還增加了傳染病的傳播。
二、江城縣當前治理農業生產污染的主要做法
1、增強全民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通過報紙、電視、網絡以及宣傳單等媒介,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科學技術進行大力宣傳、推廣;加強對各行各業的培訓,主要培訓的內容是農業生態環境教育和科技技術,推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并打造綠色產品品牌。
2、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通過改變化肥的施用方法與技術,以施加有機肥料為主,合理施加氮、磷、鉀肥,并盡可能少的施加化肥,這樣可以提升復合肥使用比例,減輕化肥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危害。
3、加強耕地廢舊農用膜的清除、回收和處理
推廣科學使用農膜技術,減少白色污染。對全縣造成白色污染較為嚴重的香蕉產業,縣人民政府組成工作組對全縣香蕉種植區域開展了發放“致香蕉種植戶的一封信”、在道路沿線栽放“禁止香蕉套袋污染”宣傳牌、發放與環保有關的材料等宣傳形式的專項檢查整治工作。據了解,目前全縣僅在江邊村岔河有一個廢棄農用膜回收點,2016年的回收量為600 t左右,康平鎮、整董鎮農業生產所產生的廢棄農用膜部分被思茅、勐臘商販回收,回收量無法調查。從目前情況看,雖然通過綜合專項治理,全縣的農業生產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回收量嚴重不足,殘留量大的情況,勢必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4、加強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
通過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帶動農戶改廚、改廁、改圈,推進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通過大力推廣“豬—沼—果(菜、茶、糧)”能源生態模式,促進農村衛生環境優良化。
三、加強農業生產污染源治理的綜合措施建議
通過各種媒介發放一些貼近農村生活、通俗易懂的環保宣傳手冊和圖文并茂的宣傳畫,對農村人口進行廣泛的環保知識宣傳教育。
1、加強對農藥污染的治理工作
加強對農藥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用藥,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執行。在加強治理農藥污染的同時,不斷加強對規范用藥的宣傳和技術培訓,引導農戶科學合理用藥,盡可能地減少對農藥的依賴,同時要不斷探索綜合治理措施。同時要將物理、農業、生物與化學防治互相結合,盡可能減少農藥的使用,從而降低周邊環境的污染。
2、加強對化肥污染的治理工作
積極推進測土配方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合肥的使用,從而避免化肥流失導致污染環境,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廣多施有機肥,少施無機化肥。在同一區域不能總是施加同一種化肥,要多種化肥交替施加,同時要積極探索擴充地方作物種類。
3、加強對農用廢棄物污染的治理工作
在農用廢棄物污染的治理工作方面,完善和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鼓勵投資辦農用廢棄物收購點,加大農用廢棄物的回收力度。嚴格實施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嚴禁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業投入品包裝袋(瓶)以及農用膜、塑料等廢棄物隨意堆放,要求分類收集與處理。
4、加強對畜禽污物的治理工作
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對建造大型畜禽養殖場要嚴格按照“三同時”的制度進行規范,其中最關鍵要求養殖場遠離飲用水源、河流。大力開發沼氣以及發酵工程,產生的沼渣以及有機肥與化肥進行合理搭配,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
總之,農業生產污染問題關系著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解決農業生產污染問題,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縣人民政府要組織相關單位和社會團體通力合作,統籌資金,重點安排,使農業環境保護盡快走出一片新天地。
推薦閱讀:《云南農業》云南省農業論文投稿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