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能夠有效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各種有害氣體,同時還能釋放大量新鮮氧氣,改善生態環境,降低和控制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減少溫室效應,維持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森林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在我國生態型社會構建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森林發展建設過程中,也受到很多災害影響。特別是森林火災的發生,對森林資源造成的危害性極大,甚至會給森林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研究分析森林火災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下文結合實踐,對森林火災為害及防治對策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火災;危害性;防治對策
森林火災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破壞性巨大,同時還具有突發性特點,防治難度較大。森林火災防治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同時還事關國家森林資源安全及生態環境安全。因此必須要充分重視森林資源的防治工作,減少和控制森林火災給森林資源帶來的危害,推動森林資源的持續健康發展。下文主要對森林火災危害與防治對策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一、森林火災危害
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帶來的直接危害便是,造成大量的林木被燒毀,降低森林覆蓋率與蓄積量。同時還會燒死燒傷森林中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并且由于森林火災的發生,使森林中原來的生境發生改變,導致森林動植物資源大量減少,甚至滅絕。
破壞生態環境。發生森林火災后,會嚴重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特別是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常會給森林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恢復起來難度極大,而且逐漸被灌木所取代,頻繁發生的森林火災,還會使林地變為荒草地或者裸地。森林火災的發生能夠加重水土流失,影響下游水質,進而誘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森林火災的發生減弱了雨水沖刷地面的過程當中樹木枝葉具有的緩沖能力,同時還減弱了地面枯枝落葉海綿層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林木根部固定土壤的作用,雨水沖刷的很多泥沙進入到下游河流當中,不斷沉積,加劇河道淤積發生,改變河流湖泊水體養分,對水生動、植物生長造成很大影響。另外,由于森林火災發生后,在燃燒過程當中會形成很多煙霧,煙霧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所組成,同時,其中還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化物碳氫化合物以及微粒物質等,這些對空氣的污染性極大,而且這些污染物質含量超標,會對人類健康以及動物生存造成很大影響。
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森林火災常常引發人員傷亡,頻繁發生的森林火災,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人員傷亡也是非常驚人的。森林火災還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如分布在林區的輸電線路、工廠、鐵路、房屋、橋梁以及畜牧養殖場和糧食等會受到巨大威脅,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
對社會經濟工作秩序造成很大影響。森林火災發生之后,林區原來的生產生活秩序會被打亂,同時,還需要組織撲火人員深入火災現場,開展森林火災撲救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正常生產造成很大影響,引發社會不穩定,還加劇資源浪費。
二、森林火災預防的重要性
為了有效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應當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將森林火災預防工作充分做好,同時在火災發生后及時進行撲救。特別是預防森林火災,是降低和控制森林火災發生的先決條件,在防治森林火災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火災發生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森林火災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引發的巨大損失。所以,要將預防森林火災作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控制森林火災造成的危害性,保證森林資源健康發展。
三、森林火災預防基本原理
溫度、氧氣、可燃物是森林火災發生的重要條件,從理論上講,森林火災屬于一種燃燒現象,而這種燃燒現象是一種失去控制的現象,火源、可燃物、助燃物是森林火災燃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且這些要素之間互相依存與作用,倘若其中的一個條件缺失,就不會形成燃燒現象,森林火災也不會發生。根據這一原理,可利用一些有效措施,來對森林火災進行預防和控制。
四、森林火災預防措施
森林可燃物。森林當中存在大量的喬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這些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當中,會掉落很多枝、葉、皮、果,另外,森林中腐殖質泥炭等有機物含量較高,這些都可能成為森林火災發生的可燃物,從而為森林火災的發生提供物質基礎,與此同時,森林火災的發生、發展和這些物質基礎的性質、數量以及分布情況等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控制森林可燃物,能夠有效控制和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吳可采取有效措施,對森林中的植物進行定期修剪,并將各類枯枝敗葉定期清除,對林地間采伐剩余物通過人工手段科學控制,有計劃地進行燒除,將草甸溝塘中的火災隱患有效清除,利用難以燃燒的樹種構筑防火林帶,或者設置防火道路、防火溝以及防火線等,控制森林燃燒性。
火源。火源是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而引發森林火災的火主要包括自然火源和人為因素造成的火源,如雷擊天氣是引起自燃火源的主要因素,同時還包括滾石火花、火山爆發以及森林可燃物自燃等。對于雷擊因素造成的火源,可以加強雷電監測。人為因素造成了火源相對比較復雜,主要是指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當中引發的火源導致森林火災發生,占森林火災發生率的99%以上,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預防這一類森林火災,可利用法治和諧和行政措施,強化火源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發現火源時及時進行上報,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撲救,避免形成較大的森林火災,引發嚴重損失。
氣象條件。森林中的可燃物一直處于富氧狀態,因此森林人燒過程當中,不會受到氧氣因素的制約。森林可燃物的燃燒以及森林火災的蔓延和天氣、氣候有著密切聯系,如可燃物在高溫條件下,達到所需熱量時,發生森林火災的危險性極大。可燃物在干燥大風條件下會迅速脫水,增加火災發生機率,而且大風條件下也能夠向火場進行氧氣補充,導致森林火災進一步發展與蔓延。因此,為了控制和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應當加強氣候條件預報預測工作,并通過人力,物力投入加強防范,控制和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
五、結束語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群眾性社會性極強的工作,對林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影響極大,關乎每一個人,因此需要進一步擴大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森林火災防災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和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宣傳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加強林區干部群眾森林火災防火知識宣傳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認識到人為因素導致失火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并加大縱火者懲處力度,提高人民群眾森林防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營造全民防火的氛圍,降低與控制森林火災發生機率,推動林業資源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開,劉橫許,尹東東.森林火災的危害及預防手段[J].養殖技術顧問,2018,11(02):111-113.
[2]賀名里,董馮軍,韓嚴彬.西山國有林場森林火災研究與預防手段[J].森林防火,2019,09(03):55-57.
[3]李靜蕓,呂授告,羅祥盛.河南省森林火災特點與預防方法[J].森林防火,2016,05(04):79-81.
[4]劉海騫.淺談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38(20):172.
[5]靳勇,舒澤彬.森林火災的發生特點及防火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6):152-15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