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現代林業的持續發展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然而現代林業中的育苗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苗木的產量和質量受到了威脅,對于林業的發展也非常不利,下面文章針對現代林業育苗播種技術,培育技術展開論文,從而促進林業工程的發展,為保護生態環境做貢獻。
關鍵詞:現代林業,育苗栽培,育苗播種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林業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林業育苗栽培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工作人員掌握的栽培技術與林木的生存率和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就現代林業中正確的育苗栽培技術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 播種技術
播種技術是一項比較常見的育苗栽培技術,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播種床覆蓋、機械播種和人工播種 3 種技術。其中,播種床覆蓋技術科技含量最高,這種播種技術可以實現對地表溫度的有效調節,防止雜草叢生,為苗木創造一個適宜的外部生長環境。機械播種就是通過機械的方式進行播種,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已經研制出了各種各樣的播種機,同時,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美國等也有很多類型的播種機。
與人工播種方式相比,機械播種具有效率快、質量高的優勢,可以同時實現開溝、播種、覆土和鎮壓工作,播種范圍廣,每天的播種量大,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林木育苗工作的實施都非常適合。人工播種一般用于一些中小型的苗圃當中,在正式播種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對最佳的播種行距進行確定,然后使用開溝器進行播種[ 1]。如果是苗床撒播,可以以兩個人為一個單位沿著苗床的兩側進行播撒,至于播種密度,可以采取先稀后補的方式。如果苗木的種子顆粒比較小,譬如柳樹或者楊樹的種子,工作人員在撒播的時候可以在種子當中添加適量的沙子。如果使用條播的播種方式,工作人員可以結合具體的土質情況和種子顆粒大小進行開溝,然后按照播種行反向進行播種。
2 扦插育苗技術
在現代育苗栽培技術中,扦插育苗技術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技術。通常情況下,扦插育苗技術的實施過程如下:首先,工作人員選擇合適的母體,在母體上噴灑一定量的生根藥水,這一步的目的是增強母體的萌芽能力;其次,工作人員盡量選擇在早晨進行苗木扦插,因為植物在早晨的時候愈合能力相對比較好,這樣就可以提升植株的成活率;最后,在苗木扦插之后,工作人員要對其進行精心的護理,并且及時對其進行澆灌,充分掌握植株每一天的生長情況,此外還要對環境的濕度和溫度進行嚴格控制,給植株創造一個適宜的、良好的外部生長環境,為植株的健康、順利生長提供可靠的保障。扦插育苗技術是一項比較專業的育苗栽培技術,也是一項高效育苗栽培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植株的特征和優良現狀,不會出現變異現象。
3 種子催芽技術
通常情況下,種子催芽技術可以分為溫床催芽法、藥物催芽法和水浸催芽法 3種。
3.1 溫床催芽法
主要指選擇一塊采光條件比較好的位置,挖一個深為 30 cm、寬為 100~200 cm的長方形窖,窖的長度根據苗木種子的量進行控制[ 3]。在窖的下方鋪上磚塊,周圍釘上木板,磚塊的上面還要鋪上薄膜和席子。將需要種植的苗木種子放在薄膜的上面,晚上的時候就蓋上草簾。每天要翻動 1~2次,當種子有一半裂口時就可以進行播種。
3.2 藥物催芽法
主要是采用赤霉素、微量元素等對種子進行浸泡。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試驗表明,使用 3 g/ L 的銅元素對種子浸泡 1 d后再使用低溫混沙方式進行處理,種子的發芽率可以高達 70%左右。如果使用同樣的方式用水進行處理,種子的發芽率只有 22%左右。除此之外,鉬元素也有很明顯的發芽和催芽作用,赤霉素也能催芽,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濃度,如果赤霉素的含量高于 30 mg/ kg 或者低于 5 mg/ kg,催芽的效果都會不明顯。
3.3 水浸催芽法
水浸法可以分為熱水和溫水兩種方法。一般情況下,熱水催芽法一般用于那些種皮致密、堅硬的樹種,比如刺槐和皂角等,對于這類樹種,需要在播種之前使用80~90 ℃的熱水進行浸泡,并且一邊倒入熱水一邊用木棒進行攪拌,其中,熱水量通常是種子量的兩倍左右。溫水催芽法使用更為廣泛,一般水溫要控制在 40~45 ℃之間,浸泡的時間為 1 d 左右,浸泡之后要將其放在溫暖的地方,確保種子的濕度和溫度。
4 結論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我國的林業,不僅可以保護我國生態環境,還能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相關部門要做好林業育苗栽培工作,不斷探索和優化育苗栽培技術,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不斷完善我國的林業育苗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 1 ] 張偉亮。關于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的探究[J]。 農民致富之友,2016(01):34-35。
[ 2 ] 李鳳煥?,F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初探[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45-46。
[ 3 ] 李雪晶?,F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1):11-12。
林業育苗相關內容可以閱讀《林業與生態職稱論文網》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