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大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是確保校園平安穩定的前提,是建設平安校園的基礎。當今社會凸顯的各種矛盾與思潮,給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行為與道德倫理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因此,給予大學生適當的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教育研究期刊論文,校園安全,危機,現狀分析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校園已不再是象牙塔,絕大部分高中學生都可以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因此,大學校園已成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戰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活動、交流、學習的領域越來越寬廣,校園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校園安全形勢已不容樂觀,大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如何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防范意識,如何保護學生人身、財產安全是我們當前必須要認真思考與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加強大學校園安全教育與管理,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既是維護大學校園和諧穩定,也是建設“平安校園”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大學校園安全危機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心理疾患歷來就是引發大學校園安全危機的重要隱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日益增多。學習方面的壓力、對新的環境不適應、就業壓力增大等等因素導致大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患。另外,有的學生在入學前本身就具有心理或精神疾患,在入學時沒有被發現,一旦遇到相應的刺激因素就有可能會突顯出來。如果大學生心理疾患在得不到及時解決、疏導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大學生出走、自殘、自殺或傷人等過激行為。2004 年的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心理扭曲的事例。
(二)社會犯罪勢力有向大學校園滲透的趨勢,給大學校園帶來了新的安全危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敵對勢力、一些犯罪分子、犯罪團伙等將目光瞄準了大學校園,利用大學人口密集、大學生防范能力較弱、知識層次高、信息傳遞快等特點在校園內進行盜竊、詐騙、傳銷等非法行為,或者煽動、引誘大學生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顛覆國家政權。這些安全危機的存在不但給大學生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威脅,而且還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
(三)大學生意外傷害途徑呈上升趨勢。當前,大學生遇到意外傷害的途徑日益增多。由于高校招生政策的放寬,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但是絕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基礎保障設施卻沒有與相應的招生規模同步。學生食物中毒、學生公寓火災等危害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強化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的發展培養后備人才,而不是簡單、單一地給學生灌輸一些科學文化知識。安全知識是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它不僅在大學校園適用,學生進入社會后安全知識同樣適用。相較于大學校園來說,社會的環境更為復雜多變,如果大學的安全教育沒有做或者沒做好,那就說明學校教育和社會適應性嚴重脫節,從而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與生活帶來障礙,甚至會危害到學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大學生在學好相應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必須適當了解一些法律知識與安全常識,掌握一些常用的安全防范技能,加強自己的守法觀念及自控意識。
(二)強化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建設平安、和諧校園的基礎。平安和諧校園的建設主要在于學校的安全形勢是否良好,強化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建設平安校園的關鍵因素。平安、和諧校園就是指教育生態的平衡,相對于學校內部環境來說,學校的管理、教學與科研等秩序應呈現出一種持續的、連貫的與平穩的運行態勢。只有這樣,師生在校園里學習、生活才能得到充分的人身與財產安全保障。
(三)強化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大學生群體是社會建設的精英人群的主要組成部分,從學校畢業后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是國家與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對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直接影響,同時也對社會的前進方向具有決定性作用。
三、加強校園安全穩定的有效途徑
(一)認真踏實做好大學校園安全教育。大學校園安全教育應當從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切記大而空泛。在每年新生入學之前,學校就應該制定相應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計劃,通過課堂、課外活動等時間、空間,讓學生學習、掌握其所必需的安全基本理論與知識,使學生逐步具有比較固定的安全知識理念和養成重視安全的行為習慣。同時學校要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甚至是法制教育教研室,通過法制教育基地或者是相應的教研活動,大力開展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只有增強了廣大師生的法制意識,真正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法治精神才會更加深入人心,大學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才能產生持久的生命力,平安和諧校園建設才會更有保障。
(二)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隱患排查。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心理疾患也表現為多元化與復雜化趨勢。為此,建議學校在每年新生入學后要對學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對普查結果出現異常情況的學生要給予援助、加強跟蹤、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資料庫,對那些特殊的學生進行定期心理疏導,確保其健康、快樂的生活與發展。
(三)建立健全學生安全信息網絡。校園安全信息網絡對學校校園安全的維護至關重要。各高等院校在建設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隊伍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調動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通過學生處、教務處、保衛處等多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充分發動高校輔導員、學生安全信息員等各種渠道的相互溝通。建立學生安全信息員隊伍,將學生安全信息員建立在每個班級、每個寢室,從而確保能夠將各類校園安全事故或安全隱患在第一時間傳達至相關部門,并得到及時的疏導與解決。
(四)責任明確,建立相應的責任管理體系。高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安全管理組織領導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協調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明確各職能部門的相關職責,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基本精神,從嚴管理,落實責任。各學院、系部應以對學校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良知,做好各項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當前,高校的目標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國家建設人才,校園安全不僅是校園穩定的基礎性條件,更是大學生個體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當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的確有必要將高校安全教育列入高校的教學計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