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教育探索》發表的優秀教育管理論文,1981年創刊,主辦(主管)單位,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以宣傳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為重點。讀者對象為中小學校長、教師、教育行政領導、教育研究部門科研人員等。
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靠努力刻苦學習就行了,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學生的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的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容易改變,如果堅持反復不斷地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涯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抓住這個好時機,逐步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通過學習,我也有了膚淺的認識。
一、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教師要多研究,把培養學生習慣與教學知識同等對待,一并放在教育教學首位。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由于習慣實際上是指通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某種動作的一種需要,從生理機制上來說,習慣只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趨于穩定的動力定型。習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穩固的暫時神經聯系--條件反射連鎖系統。這樣,當個體在同樣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時,條件反射的連鎖系統就會自動地出現,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或自動地進行同樣的有關動作。
如何培養學生的好習慣,關鍵在于了解學生。任何教育都應以了解教育對象為前提。作為成熟的教師,應當善于與學生溝通,知道學生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當學生做出一些不愿意學習或不努力學習的事情時,不是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平心靜氣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一下: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經過這樣的思考,教師就容易了解學生,就能慢慢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樹立形象,關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作業本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教師只有愛每一個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才愿意接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們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就喜歡聽他的課,就喜歡聽他的話。所以,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愛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蹲下身子和學生交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當發現孩子認真聽講、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我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這樣好習慣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三、運用榜樣的作用來激勵學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學生身邊的同齡人,可望又可及,把優秀學生作為榜樣在全班宣傳,這樣的榜樣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時注意發現并贊賞那些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在班隊會中介紹自己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作為其他同學效仿的榜樣,以此達到示范目的。再者,我在上課時,就講述名人的故事。名人是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通過了解許多名人的故事,激勵和教育學生,讓他們以名人為榜樣,找出差距,明確奮斗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持之以恒 加大力度反復訓練
養成良好習慣不能一蹴而就,師生都應作長遠打算。師者,須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生者,須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圖快。師生須密切配合,老師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要指導學生去做,多次練習,天天如此,好習慣就養成了。
總之,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歷練成習不僅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其他良好習慣不可缺少的通道。對于每個人而言,學習習慣養得好,對提高學習成績來說就是如虎添翼。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