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經營管理是維護經營者權益,制定相關法規政策并監督實施。本文簡要介紹了森經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并提出了今后森林經營管理的新思路。
[關鍵詞]森林 經營管理 目標 思路
1.森林經營管理的工作目標
建設和培育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推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為建設完備的生態體系和發達的產業體系提供物質支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要實現“四個增加”:一是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到2020年全國森林面積達到2.2億公頃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145億立方米以上。二是增加森林生態功能,逐步形成樹種多樣、異齡復層、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大力提高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使森林的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降低污染等多種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到2020年,重點地區生態問題基本解決,全國生態狀況明顯改善。三是增加森林物質產品,形成涵蓋范圍廣、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科技含量高、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使林產品可持續供給能力顯著強。四是增加森林文化產品,形成以人為本、貼近自然、品位高尚、內涵豐富、感染力強的森林文化體系,不斷提供森林觀光、森林休閑、森林文學、森林藝術等文化產品。
2.森林經營管理遇到的難題
2.1 規劃難題
我國林業經濟成份復雜,有國有林、集體所有林,也存在部分私有林。實施林業分類經營需要從總體上進行規劃,哪些是生態公益林,哪些是商品林,都要規劃清楚。但在總體安排和規劃中必然要涉及到部份總體規劃與所有者之間的矛盾,規劃中要求建設生態公益林,而所有者從強調自身利益出發,強調建設商品林。因此,在林業多種經濟成份存在的情況下如何開展森林經營管理,正確理好規劃需要與所有者利益要求的矛盾,則是進一步開展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重要難題。
2.2 選擇難題
森林資源的合理經營是既要滿足社會對木材及林木產品的需求,又要滿足對林業的多種效益的需求。用小面積的林地進行集約經營,培育出社會需要的木材及林木產品,在此基礎上,培育和保護大面積天然林,以實現林業的多種益,這是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重要原則。而要想在小面積上培育出大量的所需木材,樹種選擇極為重要。樹種既要適于林地生長,又要生長快;既要適于培育,又要便于加工增值。因此,我國進行森林分類經營,必須根據不同區域選擇不同的目的樹種,并滿足商品林業的需要,這是一個主要的難題。
2.3 土地難題
實施森林分類經營,一方面能夠保存現有天然林的面積,并提高其生長力;另一方面,就是拿出一部分林地,集約經營生產出社會所需的木材。而目前,在林地使用上,存在很多難題,一是森林面積在一定程度上被蠶食,毀林開墾現象十分嚴重;二是林地和農田在使用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一些環境遭到破壞,林地生產力降。因此,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如何使用好現有林地,保護住現有的森林面積,提高其生產力,同時,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擴大森林面積,也是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必然遇到的難題。
3.森林經營管理的新思路
3.1 積極爭取政府支持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法律規定的政府職能,因其
涉及經濟、政策、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只靠林業部門是難以完成的,必須積極取政府的支持。因此,在成立林業改革試驗示范區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按照"政府決策,相關部門參與,業務部門操作,技術部門支持"的原則,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工作。
3.2 廣泛宣傳發動
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涉及到林農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需要廣大林農的積極參與。為了提高基層干部職工和林農對界定工作的認識,應特別注意進行廣泛的宣發動。針對一些林農怕界定公益林后林木不能采、怕政策多變、怕出現新的林權糾紛等現實問題,門除利用電視臺、電臺、報紙、板報、櫥窗、會議和培訓形式宣傳外,還組織有關人員到農村進行現場宣傳和講解,使林木經營者消除顧慮,積極配合工作組投入到界定工作中來。
3.3 組織專業隊伍
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技術要求嚴格,為保證按時高質完成任務,各地方抽調技術骨干組成專業隊伍,具體負責完成森林資源調查和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工作。1998,我省首先進行了森林分類區劃界定試點工作,經試點驗證和專家論證,制定了黑龍江省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對全省森林分類區劃原則、標準和技術提出了具體要求,制作了統一的森林分類區劃小班調查表,公益林現場界定書和內業匯總統計表,培訓了一批技術骨干。各地在開展外業調查前,首先對參與外業調查的人員進行政策技術培訓,要求每位調查隊員熟悉森林分類經營政策,熟練地掌握實施細則規定的技術要點和工作方法,經考試合格和現場練兵后方能參與外業調查。如肇東林業局把技術骨干集中到省林業局進行培訓后,將參加調查的人員分為10個組,到各縣進行分類區劃現場界定,利用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各縣的外業和內業工作,參加培訓人員全部通過了政策和技術考核后,分赴各鄉村開展工作。
3.4 林權證復核驗證
森林資源調查、森林分類類型區劃界定、林權登記和復核驗證是目前林業工作的三項重要任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把這三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能夠有效的節省人力物力,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按照森林分類類型區劃界定要求,把每一塊林業用地的面積、類型調查清楚即可,不需要調查林木蓄積量。為了結合這項工作掌握我省森林蓄積的消長變化情況,我們在工作方案中增加了林木蓄積量的調查內容。這樣,在開展森林分類類型區劃界定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全省范圍的森林資源調查。森林分類類型區劃界定工作要求森林經營者簽字認可,也涉及到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的確定問題。在開展森林分類類型區劃界定工作中,要求各縣(區)同時開展林權登記和復核驗證工作。對過去已經核發了林權證書的,首先對林權證書進行核實驗證后,再通過實地調查填寫小班調查表和生態公益林現場界定書。對沒有核發林權證的新成林資源,首先進行林權登記,確定權屬后,填寫小班調查表和生態公益林現場界定書。對存在權屬糾紛的森林資源,結合森林分類類型界定,能解決的盡量解決,暫時難以解決的,先填寫小班調查表,初步確定森林分類類型,不填寫生態公益林現場界定書。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做好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是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森林經營管理的監督、指導和服務,明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目標和重點,健全完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法規和標準,抓好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和實施,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的試點示范工作,加深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國際間合作。
參考文獻
[1] 朱越.關于加強林業企業森林經營管理問題的思考[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21.
[2] 唐守正.林業發展要重視森林經營[J].國土綠化.2013.04.
[3] 王斌.森林經營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赤子.2013.05.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論文 經濟師職稱論文淺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業合作醫療又簡稱“新農合”,是由個人、政府、集體籌資,以大病統籌的醫療互助制度,新農合的產生,可以使農民也有了醫療保險,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下面這篇文章是關于新農合的論文。
摘要:隨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不斷合理化,城鄉經濟得到不斷融合、發展,以前的“以農補工”的政策逐漸發生改變。時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工哺農,勸富濟貧”思路方興未艾。為了更好的建設新農村,完善小康社會,國家、政府也更多到投入到“三農”問題中,并且逐年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在這樣一個大好的時機和前提下,國家和政府在搞好全面取消農業稅、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對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等工作外。現在,又在為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不遺余力,筆者下面將詳細闡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由來、實施的意義以及它的制約因素和針對制約因素提出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型 農村合作 醫療 發展對策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