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建筑工程中,越來越多的高層及超高層建筑采用大型筏板來作為承載整體結構的基礎。本文主要超高層底板大體積混凝土單溜管施工技術。
《工程管理學報》是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主管的綜合類國家科技期刊,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管理現(xiàn)代化專業(yè)委員會主辦。期刊原名是創(chuàng)建于1985年,1987年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建筑管理現(xiàn)代化》。2009年底,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研究同意,更名為《工程管理學報》,現(xiàn)為雙月刊,刊號:ISSN1674-8859/CN23-1564/TU;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代號:14—173。
1 工程概況
深業(yè)上城(南區(qū))三期塔1為框架核心筒剪力墻結構,總高度388.3m,地上79層,地下3層。基礎設計為超厚超大筏板基礎,塔樓底部筏板基礎大面厚度為4.5m,局部厚度有6.15m,6.3m,7.15m,混凝土等級為C40,P8,總方量約為16800m?,該方量在超高層建筑中也較為少見。
2 施工難點分析
工程塔1筏板基礎混凝土一次性澆筑量大,且基坑周邊施工場地狹小,布置澆筑點條件有限,綜合考慮現(xiàn)場實際情況,采用速度快的溜管施工與地泵共同澆筑混凝土,同時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避免因基坑深度不同、澆筑點不同產(chǎn)生的施工冷縫。
3 混凝土配合比
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經(jīng)過多次試配、優(yōu)化,考慮到罐車等待時間,選用水化熱低、初凝時間22小時、坍落度160mm~180mm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如下表:
4 主要施工方法
4.1 單溜管設計
4.1.1 單溜管段設計
工程設置一處自重式多落點大體積混凝土單溜管施工,澆筑落點大量布置在深基坑,由西側(cè)向東側(cè)的澆筑次序、可拆卸溜管的方式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方量為9200m?。溜管斜管段共設置5節(jié)無縫鋼管,坡度為12°,管與管之間均采用法蘭連接,在連接部位均設置角鋼支撐架及接料槽,當前管段即將完成混凝土澆筑時,可拆卸一節(jié)無縫鋼管,澆筑點立即轉(zhuǎn)移至后節(jié)鋼管,溜管垂直段的竄筒,由一節(jié)無縫鋼管和接料槽組成,混凝土溜管卸料點下側(cè)需下掛卸料竄筒,防止混凝土離析。如圖所示:
4.1.2 單溜管支撐架設計
溜管支撐架采用L80×7的等邊角鋼,通過焊接的方式加工成型。
4.1.3 單溜管支撐架計算
溜管支撐架的設計經(jīng)過3D3S計算軟件安全驗算,桿件應力比均小于0.6,穩(wěn)定性等驗算結果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4.2 混凝土澆筑方案
單溜管負責9200m?的混凝土澆筑,四臺拖泵配合溜管收邊同時完成剩余7800m?混凝土澆筑。
整個澆筑過程于63小時內(nèi)完成,共分為三大階段:
階段一:單溜管結合單拖泵;兩臺拖泵配合
兩者共同澆筑筏板較厚處,即6.15m、7.15m位置,澆筑方量992m?;另外兩臺拖泵共同配合完成6.3m位置筏板基礎(方量338m?)的澆筑,該階段于5小時內(nèi)完成。
階段二:單溜管結合三臺拖泵
采用溜管+兩臺地泵由西側(cè)向東側(cè)澆筑混凝土,地泵3澆筑深基坑區(qū)域,防止施工冷縫的產(chǎn)生。當溜管澆筑至基坑中部時,地泵3開始澆筑西北側(cè)混凝土。澆筑方量達15000m?,該階段于54小時內(nèi)完成,此時單溜管完成其全部任務。
階段三:加入第四臺拖泵,與前三臺共同配合
第四臺拖泵取代溜管位置,四臺拖泵進行東南側(cè)的收尾澆筑,該階段于4小時內(nèi)完成。
4.3 振搗點布置
為保證混凝土密實度,采用梅花式布置振搗點進行振搗。在每次澆筑時設11部振搗捧。1部在溜管出料口振搗,4部在各個澆筑點,5部在振搗拖泵流淌部分,1部在后面補振。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至少50mm,使上下層結臺成一體。振搗時問在20s-30s,待出現(xiàn)反漿后,混凝土不下沉為準。防止過振和精振。
5 混凝土運輸
通過比對,由同一家混凝土供應商三個站六條生產(chǎn)線同時生產(chǎn),共計150輛混凝土罐車,關注攪拌站生產(chǎn)能力、每小時輸送能力,保證混凝土供應24小時不間斷。
合理規(guī)劃混凝土罐車運輸路線,可選擇2~3條線路,防止某條道路高峰期造成的堵車。設置專門疏導員,指揮現(xiàn)場所有車輛按指定路線進退場。同時,與有關部門溝通,臨時占用空地及輔道的一半作為罐車停車場,一次性可停放40輛罐車。
6施工總結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建立健全管理網(wǎng)絡.加強科學施工.施工前編制可行的施工方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
(2)施工場地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單根溜管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防止混凝土體積過大,來不及澆筑形成施工冷縫,造成滲水隱患;
(3)因厚度最厚達7.15m,施工過程中,振搗手布置的合理性決定了混凝土的振搗質(zhì)量。同時,從深基坑位置開始澆筑,可有效保證該位置混凝土的施工質(zhì)量。
2023-2024JCR影响因子
SCI 论文选刊、投稿、修回全指南
SSCI社会科学期刊投稿资讯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
EI收录的中国期刊
各学科ssci
各学科sci
各学科ahci
EI期刊CPXSourceList
历届cssci核心期刊汇总
历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23-2024)
中科院分区表20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历届目录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
历届北大核心
2023版第十版中文核心目录
2023-2024JCR影响因子
SCI 论文选刊、投稿、修回全指南
SSCI社会科学期刊投稿资讯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
EI收录的中国期刊
各学科ssci
各学科sci
各学科ahci
EI期刊CPXSourceList
历届cssci核心期刊汇总
历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23-2024)
中科院分区表20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历届目录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
历届北大核心
2023版第十版中文核心目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