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電力工程施工為例,介紹了電纜溝排水施工技術特點及工藝要求,主要包括溝中溝設計特點、施工難點分析、施工技術措施、工器具應用以及主要成品保護措施,可供類似工程參照。
《電力勘測設計》雜志是電力勘測設計行業唯一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類刊物,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承辦,本刊為雙月刊,逢雙月末發行。
引言
目前,電力工程設計多采用電纜溝中設置支溝進行排水。目前,施工單位對溝中溝的施工沒有統一的工藝標準,小溝的施工工具不統一。工藝不美觀、標高及坡度控制不精確經常發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切實研究電纜溝溝中溝的有效可靠的施工技術,提高電纜溝的排水施工工藝外觀和質量,確保電纜溝的排水通暢,水工系統安全可靠。
1工程概況
某電力工程電纜溝設計采用了簡單的溝中溝方法,并間隔設置集水井,通向雨水檢查井。該工程電纜溝溝底縱向排水坡度i=0.5%,單條電纜溝從一側起點坡向另一側終點,電纜溝底部橫向坡度為i=2%,從一側墻板坡向另一側墻板。電纜溝溝底設置R30小溝,小溝縱向坡度同排水溝縱向坡度。電纜溝溝中溝間隔設置一個集水坑,集水坑內埋排水管,通向就近雨水檢查井。集水坑底部設置加筋塑料管,排水至窨井。
2施工難點分析
2.1標高控制
由于該電力工程電纜溝工程量較大,土建放樣工作繁瑣。電纜溝標高出錯就會造成該段電纜溝整體排水存在問題,從而造成整個電纜溝排水系統的紊亂,當遇到雨勢較大,排水速度慢的情況時,就會造成雨水倒灌進入室內電纜溝內,電纜侵泡雨水,甚至危及屏柜等電力設備安全。
2.2坡度控制
電纜溝底板施工不僅需要控制縱向坡度,也要控制橫向的坡度。橫向坡度如控制不好,容易導致電纜溝內積水集中在墻壁的一側,不往溝中溝內流淌??v向坡度如控制不好,容易造成電纜溝內不均勻的分段積水,導致整個電纜溝排水不通暢,影響運行安全。
2.3尺寸控制
尺寸控制包括溝中溝尺寸、集水坑尺寸等。R30排水支溝長度約20~30m,需在電纜溝底板施工時完成,一般采用長度約2~3米鋼管在混凝土收光前由泥工分段抹壓形成。如尺寸控制不好,會造成支溝深度不足,排水量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分段抹壓形成的支溝容易造成分段間接縫不美觀,同時坡度不滿足設計要求。集水坑尺寸控制不好,會造成排水速度較慢,溝內積水。
3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3.1混凝土施工專用工具應用
3.1.1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是在常用拉線控制標高坡度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該工具采用鍍鋅鋼管焊接組合形成,人員操作簡單,移動方便,可以重復循環適用。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見圖1。
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設計原理與拉線控制標高坡度相同,相關參數與設計技術要求相同。圖1中:A為人員操作手柄;B為坡度控制軸桿;C為支架桿;D落地桿。
施工人員在進行底板混凝土收光時,可移動該工具從電纜溝的起點一側向終端一側不間斷作業施工。此專用工具的優點相對傳統拉線方法,具有效率高,移動方便,操作靈活等優點。
3.1.2溝中溝抹壓專用工具。溝中溝抹壓專用工具設計原理同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長度約6米,人工抹壓形成半圓形支溝。在澆筑底板混凝土時,將溝中溝抹壓專用工具放入電纜溝中,按照設計標高在墻板側壁彈好標高控制線,人工分段抹壓,直至集水坑處。在進行底板混凝土抹壓收光時,配合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從而形成回字行標高控制區域,方便泥工人員收光。溝中溝抹壓專用工具見圖2。
溝中溝專用抹壓工具設計原理與底板坡度控制專用工具類似,相關參數與設計技術要求相同。不同的是,由于電纜溝縱向長度較長,約20~30米間隔設置集水坑,因此,溝中溝專用抹壓工具控制坡度需根據電纜溝墻板側壁的彈線進行動態進行。圖2中:A為人員操作手柄;B為坡度控制軸桿;C為支架桿;D落地桿。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混凝土施工專用工具等施工技術應用等手段,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電纜溝底坡度精確,支溝排水通暢,多次較大降雨降水天氣后,電纜溝未出現積水、排水不暢等現象,集水坑工藝優良美觀,確保了現場施工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電纜溝排水系統有效運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