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隱性哮喘的一種,頑固性咳嗽是其臨床主要癥狀,反復咳嗽或持續大于1個月,痰少,發作常在夜間和(或)清晨,聽診時無哮鳴音,檢查X線胸片沒有明顯改變,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1]。有遷延不愈的病程,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作為治療哮喘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筆者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孟魯司特咀嚼片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間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咳嗽變異性哮喘病人100例,診斷標準符合全國《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防治指南》[2],病情程度中、重度。10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平均 (33.3±6.5)歲,咳嗽變異性哮喘病史(10.0±6.2)年;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平均 (32.5±6.6)歲,咳嗽變異性哮喘病史(9.9±6.4)年。
1.2方法:觀察組采用孟魯司特聯合鹽酸丙卡特羅(美普清),孟魯司特咀嚼片10mg,每晚頓服;鹽酸丙卡特羅(美普清),1.00g/(kg.次),2次/天,對照組采用鹽酸丙卡特羅(美普清)。比較兩組療程、年齡、性別、病程、咳嗽變異性哮喘發作程度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療效觀察 觀察咳嗽變異性哮喘病人日間、夜間癥狀評分、肺功能FEV1值的情況。
1.4隨訪 在治療后14天末、28天末開始隨訪,登記2組病人評分情況,觀察2組病人在治療前、14天末、28天末肺功能FEV1 (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的變化及緩解臨床癥狀情況。
1.5臨床判定標準 治療1周內咳嗽消失為顯效;2周內咳嗽消失為有效;2周后仍有咳嗽為無效[2]。
1.6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處理,用x±s 表示數據,采用x2檢驗與t檢驗。
2結果
觀察組臨床控制46例,顯效2例,好轉2例,無效0例,臨床控制率94.00%,總有效率100%;對照組臨床控制38例,顯效2例,好轉2例,無效8例,臨床控制率74.00% ,總有效率72.41%。比較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X2=19.569,P<0.05)。兩組病人治療前、治療14天末、治療28天末的肺功能FEV1,變化情況見表1。
3討論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稱咳嗽型哮喘(Cough Type Asthma),過去又稱為過敏性哮喘、過敏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隱匿性哮喘、咳嗽性哮喘。在1972年Gluser首次報道了該病并命名為變異性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的一種特殊類型哮喘。在哮喘發病早期階段,大約有5~6%是以持續性咳嗽為主要癥狀的,多發生在夜間或凌晨,常為刺激性咳嗽,此時往往被誤診為支氣管炎。GINA中明確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種形式,它的病理生理改變與哮喘病一樣,也是持續氣道炎癥反應與氣道高反應性[3]。
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以刺激性干咳為主,痰少,常在夜間或清晨持續反復發作,運動后加重;感冒、冷空氣、灰塵、油煙等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病人大多沒有明顯的氣喘癥狀,聽診也聽不到哮鳴音,胸部X線片也顯示正常或者肺紋理增加,但無其他器質性改變。這類病人常常同時合并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過敏癥和哮喘家族史[4]。咳嗽變異性哮喘發作的誘因有三種可能:一是氣候改變,冷空氣刺激為主要誘因,冬季清晨出門要穿暖和并戴上口罩;二是運動后咳嗽加重,因而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或吸入速效解痙藥物后再進行運動;三是情緒激動、大哭大鬧亦可誘發咳嗽發作,因而要盡量保持情緒穩定。
咳嗽變異性哮喘與典型哮喘具有相同的機理,有咳嗽癥狀而沒有喘息發作,基本診斷條件是支氣管擴張劑可緩解咳嗽發作[5]。文獻表明其發病機理是高呼吸道反應性、嗜酸性炎性慢性反應以及呼吸道重塑,哮喘癥狀、氣流阻塞和呼吸道高反應性的病理基礎是慢性呼吸道炎性反應所導致[6]。新一代非甾體抗炎藥物的孟魯司特是白三烯受體(CysLTs) 選擇性拮抗劑,氣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活性可以選擇性被抑制,白三烯所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浸潤氣道的嗜酸粒細胞及支氣管痙攣能夠預防和被抑制,導致變應原刺激引發的細胞和非細胞性炎癥物質減少,變應原激發的氣道高反應性抑制。CysLTs能促使細胞的有絲分裂如人的氣道結構細胞、上皮細胞、支氣管平滑肌細胞,促使杯狀細胞增加,沉積膠原,纖維化上皮下層,哮喘患者的氣道重構進而被加快[7]。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CVA患者采用孟魯司特聯合鹽酸丙卡特羅(美普清)治療,臨床效果滿意,觀察組臨床控制率為94.00%,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臨床控制率74.00% ,總有效率72.41%,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孟魯司特治療CVA每天僅給藥1次,有較好的依從性,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