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作為一種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的心腦血管類疾病僅依靠藥物治療,很難從根本上治愈,因此,有必要進行多種護理干預措施[1,2]。在社區內,高血壓病作為常見和多發病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中對社區內126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社區內的高血壓病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平均年齡50.3歲。所有患者符合WHO/ISH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患繼發性高血壓或嚴重心、腎、肺、眼并發癥。根據病情將患者分為住院患者(n=76)和非住院患者(n=50)兩類。護理過程中將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6)和試驗組(n=40);將非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n=25)和試驗組(n=25)。分組病例在性別、年齡、血壓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治療和護理方法:住院患者中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及護理,試驗組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增加心理與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颊叱鲈汉蠓謩e于半年和1年內進行隨訪,調查患者對高血壓病防治知識的掌握及服藥依從性等情況。非住院患者中對照組自行服藥,試驗組每月進行1次面對面護理干預,詳細詢問全面健康情況,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隨時發現新問題,及時進行解釋、指導。
1.2.1一般護理:入院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社區內高血壓病患者均由醫務人員登記建檔,進行病情評估,在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狀況后,制定護理干預措施。
1.2.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主要是幫助患者解釋和分析可能造成病人心理緊張的影響因素,社區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情況,進行細致心理疏導,對容易激動或性情暴躁的患者需給予特殊護理,時刻關注患者心理狀況,使其保持樂觀與平和的積極心態。同時要避免患者情緒過于激動、緊張。
1.2.3健康教育:對社區內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地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改進患者日常膳食結構及堅持運動等。社區內運動方式可多樣化,如散步、跑步、騎自行車等。此外,需要戒煙限酒,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1.3治療效果評價:療效按照衛生部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評定。主要包括以下:①顯效:患者舒張壓≥10mmHg,并且治療后降至正常水平或較原來降低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10mmHg,但達到正常范圍或者患者舒張壓下降10~20mmHg,但尚未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下降>30mmHg;③無效:尚未達到以上標準。
2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患者對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顯著提高(p<0.05),經評判全面掌握相關知識的患者達到80.0%,而沒達到要求的患者僅為6.2%,遠遠低于對照組(50.8%)(表1)。在治療過程中,行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顯著提高(p<0.05)(表2)。
表1行社區護理干預后,高血壓病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 n(%)
Paired t test, t=14.701, p=0.000
表2行社區護理干預后,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 n(%)
Paired t test, t=11.665, p=0.000
從療效來看,行護理干預的試驗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試驗組患者治療的顯效率高達65.0%,遠高于對照組(19.4%),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5%,而對照組僅為44.4%(表3)
表3兩組住院患者的療效比較 n(%)
Paired t test, t=11.943, p=0.000
3討論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壓的增高為主,而表現出來的臨床綜合征,在大多數病人中難以查明病因者占95%以上。如果長期患有高血壓,會影響患者臟器,如心、腦等的功能,甚至造成部分器官的功能衰竭。病人的情緒,如焦慮、恐懼等都是影響患者高血壓的發生、治療,以及康復的重要因素。因此,行護理干預,從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著手,積極干預將有助于彌補現代醫學中單一藥物治療難以滿足高血壓病治療要求的現狀,因此,采取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并的治療會起到積極作用[3]。
本研究中,試驗結果表明在社區內對高血壓病患者的思想情緒、日常生活和飲食結構,以及相關知識等內容進行積極地護理干預,將有助于全面治療高血壓病效果的顯著提高[4]。此外,在常規治療方法及方案的基礎上,社區內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在不增加醫療和藥物成本的基礎上完成,并且能夠顯著提高高血壓病患者對該病的防治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質量,值得在社區內推廣和應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