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括茶道、茶德、茶畫、茶詩、茶書等諸多內容,是一套完整的文化體系,與之對應的是豐富的、專業的語言詞匯體系,茶文化語言詞匯包羅萬象,而將其翻譯成英語表達則更加復雜。傳統的英語茶文化詞匯教學中,老師對于茶文化的認知還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僅限于茶文化基本詞匯,比如“綠茶”、“烏龍”等,而專業術語則涉及較少,比如“回甘”、“生津”、“喉韻”等。因此文章就基于茶文化的角度探討英語翻譯中詞匯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茶文化;英語翻譯;詞匯教學
郭涌濤, 福建茶葉 發表時間:2021-11-16
1 茶文化體系的內涵
文化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穩定性的精神內核,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包含于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獲得普遍認可的、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茶文化就是一種融入了多種文化元素的文化體系,其所展現的價值作用甚至超出了文化本身的特色。茶文化體系是以物質文化為基礎,即茶的物質屬性是茶葉產業發展歷史過程中不斷被認可,通過品讀茶文化能夠提升其影響力及價值力,因此茶文化不僅被賦予更多的文化屬性,而且表達出物質層次感,正是在這種茶葉產業成熟發展過程中,茶文化積累了豐富的專業詞匯。茶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理念,整個世界對茶文化的認可程度也越來越深、越來越高,茶文化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然而在茶文化交流與傳播過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可避免的存在諸多差異,在茶文化理解與應用中要將具體的文化差異、文化交流活動融入其中,才能真正提升茶文化的價值內涵,將其中所蘊含的精神理念、人文情懷準確的呈現出來,構建更具深度的茶文化價值內涵。因此茶文化英語翻譯詞匯教學要充分考慮到文化的影響,結合實質性的應用,實現英語翻譯教學的創新。
2 茶文化英語翻譯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茶文化英語翻譯詞匯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掌握詞匯,無法真正理解詞匯的本質內涵,具體而言,茶文化英語翻譯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學方法單一。詞匯是文本中表達意義的最小語言單位,英語學習中詞匯的掌握更是運用英語交際的基礎能力,茶文化詞匯是指茶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的專用術語,比如“紅茶”、“綠茶”等,茶文化詞匯中蘊含了豐富的精神內核。然而現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重語法、輕詞匯的問題普遍存在,老師課堂中教學的內容多是基本詞匯,比如“烏龍”、“毛尖” 等,僅講解詞匯的基本含義,并未涉及茶文化專業術語,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其次,對茶文化翻譯詞匯教學不夠重視。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溝通交際、傳播文化,理論學習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英語教學仍然以語法知識為重點,但是實際應用中如果僅僅掌握語法知識無法完成正常的溝通,而如果僅掌握簡單的詞匯仍然能夠表達一定的意義,因此茶文化英語詞匯教學十分重要。最后,老師缺乏導向作用。有關茶文化的英語詞匯通常晦澀、抽象,中文理解還具有一定的難度,更不用說翻譯成英語詞匯,如果這個過程中缺乏老師的正確引導,就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無法保證學習效果。實際教學中老師自身對茶文化的理解也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機械性記憶,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3 基于茶文化視角的英語翻譯詞匯教學策略
基于茶文化視角分析英語翻譯詞匯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立足詞匯翻譯前提,創新翻譯方法
語匯翻譯過程中首先要了解英語詞匯的本質內涵,基于文化的角度分析,很多英語詞匯都是“代名詞”,針對這類詞語我們要分析其在整體語境中的涵義,并要考慮到語言形式的格式、應用過程的優美性,將詞匯的內涵豐富、準確、客觀的呈現出來。因此翻譯時要盡量選擇與英語詞匯一致的風格,以保證英語詞匯翻譯的準確性。其次,英語詞匯的翻譯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性。翻譯過程中直接翻譯、按詞匯的字面意思進行翻譯的情況最為普遍,雖然直接翻譯盡量保留了英語詞匯的字面意義,但是容易忽加詞匯的本質內涵;而按照意義翻譯,則可以更好的呈現出英語詞匯的內容。除直接翻譯、按照詞匯本質內涵翻譯外,還包括按音翻譯、多種方法互相結合應用等方法,無論哪種翻譯方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英語詞匯翻譯的準確性。最后,翻譯過程中可通過適當的增減靈活呈現詞匯的本質內涵。英語詞匯很難與漢語詞匯一一對應,因此需要譯者根據語境的情況對詞語進行適當增減,以將詞匯的內涵準確表達出來。還在很多英語詞匯在翻譯過程中本身較為繁瑣,針對這種情況也可以做適當的省略,以保證翻譯的通俗易懂。當然,詞匯是無法獨立于語篇進行單獨翻譯的,因此我們要結合語境從詞匯的應用角度進行翻譯,結合其文化環境、應用背景,再加上合理的修飾,以保證翻譯的準確性與生動性。
3.2 英語翻譯詞匯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傳統英語詞匯翻譯過于注重對語言符號的直接呈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詞匯的學習、鞏固過程缺乏具體的文化語境、語法語境及交際語境。因此老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更真實的語言場景,常用的微課形式可以按照組別、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茶文化主題等將碎片化、生活化、語境化的教學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置身于英語語言文化氛圍,在更加真實的場景中展開口語交際及詞匯積累。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微課”、“微社區”、“教育云”等云計算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向學生實施差異化、優質化的資源推送,使學生的語言輸入更具針對性。學校可以設計 “茶文化英語教育”系統,以現代云計算技術為基礎在系統中輸入大量茶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這種云計算教育系統是對傳統灌輸式英語教學模式的重構,因此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茶文化詞匯的認知與積累,并提高學生茶文化詞匯的翻譯及應用能力。
3.3 基于茶文化的英語詞匯修辭翻譯方法
作為一種文化體系,茶文化詞匯翻譯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各種修辭方法,比如明喻、暗喻、擬人擬物、詞性轉換等,這些修辭方法的翻譯不僅是茶文化翻譯中的難點,同樣也是重點。首先,明喻暗喻的翻譯。兩種事物之間的概念相同或至少存在一個相似點時,可以利用明喻表達文本含義,通過明喻修辭可以使讀者聯想到其它事物,以加深讀者對原來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暗喻的翻譯則是指本體與喻體同時出現,喻體與本體屬于形式上的相合關系,是一種隱晦的比喻,因此暗喻具有隱晦性,因此茶文化的翻譯要更注重詞匯的本質內涵。擬人擬物的翻譯能夠賦予非人類生物或物質人性化的特點,文字表現方式靈活。比如下面一句話:“茶味較淡,不應使用大量的水或是進行大范圍的沏泡”,這句話就可以翻譯成: “Frugal is an appropriate word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tea.”這種擬人化的修辭方法準確的表達出了茶葉 “儉”的品行;再比如“茶猶如南方的上等木材”,這句話可以采用擬物的翻譯手法:“Tea is a fmeplant indigenous to South China.”讀者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茶的價值與社會地位,準確的表達出了茶文化的內涵。詞性轉換通常應用于句式協調整潔、結構完整的句子,在翻譯過程中能夠呈現出獨特的表達效果,比如“飲用苦茶猶如輕身換骨”,翻譯時為了表現出飲用苦茶時提神醒腦的效果,可以將名詞“輕身換骨” 轉換為形容詞,即“Bitter tea functions effectively in refreshing one's mind and relaxing one's nerves.”原文中的“輕”為形容詞,翻譯后轉換為動詞,讀者能夠更加準確的理解“使人一身輕松”的文本內涵。
4 結語
總之,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茶葉、絲綢、瓷器都作為我國文化的物質載體輸出于西方國家,而翻譯是促進多元文化實現實質化的溝通的重要手段,翻譯是將一種文字語言按照某種約定的含義轉換為另外一種語言形式,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翻譯的過程就是文化溝通、交流的過程。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含義豐富,直白的英語翻譯無法準確的傳達其專業術語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因此在英語翻譯詞匯學生中,老師要基于茶文化的角度探索更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促進茶文化的有效傳播。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