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經濟安全的重要保證,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農業經濟也不斷深化改革,不斷汲取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生態學為依據,逐步過渡到綠色產業發展的軌道。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報》(原名:北京輕工業學院學報;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3年,國內外公開發行。《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報》宗旨是在立足原有的輕工行業特色的基礎上,以繁榮科學文化,促進學術交流,促進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以及發現和培養人才為辦刊宗旨,是以輕工類科學技術研究為主要特色的學術理論性刊物。
綠色食品產業化是一項以資源和環境為基礎,以技術和標準為依托,以市場和政策為導向,以管理和服務為保障,以市場拉動,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全民共享為發展策略,形成了一個將農工商、產供銷融為一體的安全食品生產體系。
1。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綠色食品的發展與其剛起步時有了很大的不同,至少發生了兩方面的重大轉變。一是農產品供求格局發生了從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二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從以國內市場和資源自我平衡為主,到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根本性轉變。這兩大轉變說明,不能再就綠色食品抓綠色食品了,而應當站在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要以綠色食品的產業化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現代化。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升;產品結構逐步優化。(1)產品總量初具規模,截至2008年底,全國綠色食品企業共有6176家,產品17512個。綠色食品在總量穩步擴大的同時,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初級產品比重降至37。2%,加工產品已占62。8%,地方名特優產品日益增多,園藝、畜牧、水產等有出口競爭優勢的產品比重逐步提高。(2)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按照“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技術路線,參照發達國家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我國建立起了科學、嚴格、系統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整體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3)認證制度基本建立。綠色食品以標準化生產為基礎,實行產品認證與證明商標管理相結合的基本制度。
按照國家認證認可的基本要求,結合農產品認證的特點,綠色食品建立了體系完整、程序規范的認證制度,保證了認證的有效性。
(4)監管制度全面推行。為了保證獲證產品質量,規范企業使用標志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綠色食品現已建立并推行了企業年檢、產品抽檢、市場監察、產品公告4項基本監管制度。
2。綠色食品產業重要理論基礎之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原理生態農業的建設為綠色食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技術基礎。生態農業建設的實質如下:首先是保護現存的良好生態環境;其次是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第三是通過科學規劃,增加植被面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第四防治工業“三廢”的污染,控制和減輕農用化學物質的污染。生態農業建設不但為發展綠色食品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而且,也為發展綠色食品提供了技術基礎[5]。發展綠色食品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產基地和質量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這些技術操作規程,是對綠色食品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式質量控制。
確定綠色食品的這些標準規程和措施的目標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工業“三廢”,生活“三廢”和化肥、農藥等污染。推廣綠色食品的技術操作規程,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防治和減輕環境污染。發展綠色食品的生產技術操作標準規程、標準和技術措施與生態農業建設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本質特征是一致的。
發展綠色食品與生態農業建設是辯證統一的。因此,推廣應用綠色食品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標準和技術措施,有利于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必由之路綠色食品產業。
綠色食品產業化是解決農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有效方法。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出現了農業增產不增效,農民增收緩慢等一系列問題。為此,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的重大部署,調整的中心內容就是以市場為導向,提高農產品品質,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綠色食品是安全、優質的食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新時期解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解決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迫切需要。
綠色食品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總體上還比較低,龍頭企業的實力還不強,規模效益還不高,品牌還不響,許多在國內外知名的特色資源優勢沒有及時轉化為市場優勢。市場的競爭,說到底是產品質量和品牌的競爭。綠色食品標志是優質安全的象征。因此,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有利于實現農業的精品名牌戰略。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是產品,沒有產品,農業產業化就是一句空話。沒有名牌產品,農業產業化就不能快速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開發綠色食品,有利于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名牌效應,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有力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4。中國綠色食品產業的未來發展。
21世紀的主導農業是生態農業,21世紀的主導食品是綠色食品。由于發展綠色食品意義重大,前景廣闊,許多地方已開始從“戰略制高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高度來部署綠色食品的發展。如黑龍江省把建設綠色食品基地作為由“農業大省”轉變為農業強省的戰略舉措;內蒙古自治區發揮自身生態環境優勢,高度重視綠色食品開發工作。從微觀角度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食品企業對產品質量認證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以增加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籌碼;廣大消費者則希望權威機構對產品質量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判,以監督企業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承諾,因此,綠色食品產業將在我國農業發展歷程中顯現出更為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張勇,梁文舉。關于建設綠色食品科技示范園區的探討[J]。生態學雜志,2001,(3)。
[2]徐李華,戴有理。內蒙古草原興發集團發展紀實[J]。中國禽業導刊,2003,(20)。
[3]郭曉,張曉川。中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1) .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